12.24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本草佳木,生長於大自然之中,在變成真正的中藥之前,它們只能被稱作草,從本草到中藥,還需要經過一個昇華,那就是——炮製。

中藥炮製是個什麼概念,炮製的手段有哪些,為什麼要炮製,炮製的意義是什麼?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舉例大黃

中藥必須經過炮製之後才能入藥,是中醫用藥的特點之一。中藥炮製是根據中醫藥理論,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以及調劑、製劑的不同要求所採取的製藥技術。

比如大黃,它是常見的一味中藥,中藥大黃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等功效。炮製的方法不同,中藥的藥效也會不同。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生大黃

即原生藥材的飲片。主要功能為攻積導滯、瀉下通便,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

熟大黃

生大黃用黃酒拌勻,置容器內密閉,隔水燉後至內外呈黑褐色時取出,乾燥製成。熟大黃瀉下作用緩和,卻增強了活血化淤作用,尤其適合老人體虛並有淤血證者。

酒大黃

生大黃用黃酒噴淋拌勻,稍悶,用微火炒至色澤加深後放涼即可。酒能引藥上行,因此酒大黃可清上焦實熱,對吐血、鼻出血、頭痛、目赤、咽痛、口瘡、牙齦腫痛等療效更佳。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大黃炭

生大黃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後放涼就是大黃炭。大黃炭收斂和吸附作用增強,止血止瀉,可用於大腸有積滯的便血,以及吐血、崩漏等病症。

中藥炮製的方法很多,簡單的如洗淨、切碎,叫做修制;複雜的,則有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等。

水制

水制,就是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對藥材作漂洗、浸泡、悶潤等處理。水飛雄黃是其中水製法中的別具特色的一種。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喝雄黃酒,因為端午前後氣溫漸暖,大地回春,百蟲滋生,而雄黃則是治瘡殺毒的要藥。

但是雄黃之所以能殺毒,是因為它自己就有毒,所以當它入藥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通過炮製來降低它的毒性,使之成為上品良藥。雄黃本身不溶於水,所以將它放入水中研磨,便能夠達到有效成分與溶於水的雜質分離,從而獲得純淨而細微的雄黃粉末。這個方法就叫做水飛法。牛黃解毒片、牛黃安宮丸、肥兒丸、小兒奇應丸等傳統中藥中用到的雄黃都是經過這樣炮製獲得的。炮製方法類似的藥材還有硃砂、瑪瑙、珍珠、滑石、爐甘石等。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藥材通過水制處理,能除去雜質,達到清潔的要求;草木類通過水制能吸水變軟,便於切制,還有改變性能的作用。常用的水製法除了水飛,還有淘、洗、浸、潤、漂等。

淘,是將體積細小的種子類藥材放在清水中淘去泥土、砂粒,達到清潔純淨的目的;洗,是將藥材放在清水或液體輔料中翻動擦洗,達到清潔純淨,吸水變軟,便於切制和改變性能的目的;浸,是將藥材放在寬水或液體輔料中,浸泡至一定程度取出。藥材經過浸泡,使水分或液體輔料滲透到藥材內部,達到吸水變軟,便於切制、除去非藥用部分、改變藥物性能等目的;潤,是將經過清水或液體輔料處理的藥材,置容器內,使其表面所吸附的水分向內滲透,達到全部溼潤變軟的潤藥方法;漂,是將藥材放在寬水中或液體輔料中漂去某些內含物質,使藥物純淨,藥性緩和,毒性減低。

火制

在中醫界,有一個很有名氣的派別叫扶陽派,這一派的醫生最擅長使用的就是附子這一味回陽救逆的中藥。

其實,附子是一味很難用的藥,因為它有毒,而且,有大毒。而扶陽派如何能將數百克的附子應用自如,還能起死回生?炮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附子炮製的方法在《本草綱目》中已經有了十分詳細的說明:附子生用則發散,熟用則峻補。生用者,須如陰制之法,去皮臍入藥;熟用者,以水浸過,炮令發坼,去皮臍,乘熱切片再炒,令內外俱黃,去火毒入藥。又法:每一個,用甘草二錢,鹽水、薑汁、童尿各半盞同煮,出火毒一夜,用之則毒去也。”

炮附子就是火制的過程。傳統火製法,是將藥物作炒、炙、煅、煨的加熱處理,使之乾燥易於粉碎,並能減低毒性,增強藥效,同時有緩和藥性、改變藥物性能及矯味的作用。

水火共制

其實和我們做菜有點像,常見於蒸,或是煮。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詞叫做“九蒸九曬”,雖然古人多用九來表示多次,未必真的需要經過九道工序,但是一步步操作下來,終究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從而也可以窺視前人對藥物炮製的嚴謹程度。炮製地黃,用的就是這“九蒸九曬”之法。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浙江天台,出品一味中藥——黃精。《本草綱目》記載:“單服九蒸九曝食之,駐顏斷谷;補諸虛,止寒熱,填精髓,下三尸蟲。”所以這一味藥較之地黃更為不同,沒有生用之說,必須嚴格炮製方能入藥。挖出黃精後,用山泉清水洗去泥土,除去鬚根,蒸一日,取出晾乾,曬一日,再蒸,如此反覆9次,直到內心現黑色為止,再用微火烘乾而成。“九蒸九曬”是蒸法中的一種。利用蒸汽進行加熱的方法稱為蒸,有將藥材清潔處理後,直接用蒸汽加熱的叫清蒸。

還有一種加輔料進行蒸制的,叫輔料蒸。如古人的制何首烏,李時珍《本草綱目》介紹,去粗皮,米泔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鬥,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過。砂鍋內鋪豆一層、首烏一層,重重鋪盡,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將何首烏曬乾,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曬,乃用。

中藥,因炮製而昇華

《體仁彙編》中記載的烏須固本膏,用到何首烏和黃精,炮製時用了大劑量的黑大豆。這些黑豆中的三分之二是拿來與何首烏一併用滾開水浸泡一宿,另外三分之一的黑豆則與黃精一起燉煮。這樣炮製過的首烏和黃精作為主料,再與餘藥一起熬膏。經過這般處理,黑大豆的補腎益精、何首烏的滋腎養血、黃精的益氣填精作用發揮到極致,成為補精固本、烏須養顏的傳世良方。

中藥的炮製,未必有人見證全程,卻能在最終醫生的處方中體現出其價值。每一個好醫生的背後,還需要有一位好藥工,醫生開了最好的藥,沒有經過好的炮製,依然等於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