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谁像《红楼梦》焦大?

庄生荒谷


先说说《红楼梦》中的焦大,他本是宁国府一位老仆,从小跟宁国公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饭吃,就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

他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后敢大骂他们:“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吓得众小厮魂飞魄散,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他一嘴。

焦大在宁府也算“三朝元老”,老国公爷还在世的时候,他也很有有面子,而当贾政出家以后,这些不孝子孙,不知感恩图报,全不念及当年的恩情,让焦大去干一些粗活、累活。这让焦大非常不满,每天以喝酒浇愁,喝醉了就会破口大骂,所以才有了焦大醉骂一节。

焦大在喝醉了酒的情况下,破口大骂“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按说应该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喝醉了,说错了,说颠倒了,实际上他这个话的颠倒,作者是暗示是非被颠倒,恩仇被颠倒。

由此可以看出,焦大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作为一名救过老国公的奴仆来说,焦大是不幸的。

焦大是个什么人呢?鲁迅说过:“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

屈原对楚王发牢骚,只因他心系祖国命运。如今焦大也是这样一位有功有德有名有望的忠奴。

焦大自己也说“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他自称焦大太爷,“太爷”二字着眼,可见他在贾府更多一重特殊身份与地位。由于他辈分高、年事长、功劳大,他对现今宁府子弟的所作所为深感悲愤,他这种感受乃是与宁荣祖宗同心的。

焦大从大总管赖二骂起,接着更骂主子,从贾蓉到贾珍再到贾敬一路骂上,可谓是一字一泪,字字见血,令人惊心骇目,这就上升为对家族悲剧的忧愤感伤。

后来抄家时,焦大号天蹈地的哭道:“我天天劝这些不长进的,倒拿我当作冤家!连爷还不知道焦大跟着太爷受的苦!今朝弄到这个田地!……我活了八九十岁,只有跟着太爷捆人的,那里倒叫人捆起来!”这就说明了他的个人悲剧同贾府家族悲剧紧密相连。

其实,焦大的悲剧,究竟和《水浒传》里的哪个角色相似好我倒是想不起来,觉得他有点类似《三国演义》里的杨修。

杨修,出身世代簪缨之家,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杨修聪敏过人,有才华,罗贯中赞其“笔下龙蛇走,胸中棉帛成”。杨修曾担任曹操主薄,自恃聪慧敏锐,处处洞察曹操心思,还洋洋自得地告知于旁人,甚招曹操憎厌。后来在夺嫡事件中引起曹操猜忌,于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诸侯”罪名收杀,年仅44岁。

这二者带给后世说不尽的话题,就像是职场中的反面典型,能给大家上一场生动的职场课、情商课,甚至历史课。

他们虽然劳苦功高,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拥有人格和品质的清白,但他们不懂审时度势,不懂随波逐流。尽管他们看似很富有正义感,却在封建时代更能体现他们的奴才角色。

有时候人的心理很微妙。那些事事都能处理妥当的下属,固然让领导信赖,但这样的人又因太过强悍,反不如那些能适时找领导求助的人可爱。

所以自古以来,帝王或者领导身边,都是既有能臣又有宠臣,前者是他的现实需要,后者,才是他的情感需要。


Forest医生祥子


《水浒传》中谁最象焦大?

答曰,李逵。

1、忠心

李逵对宋江忠心无人可比,为了让宋江喝碗鲜鱼汤,他不顾人家买卖旳规矩,去船家强买,把人家的抓的鱼都放了,又和张顺打了起来。这和焦大让主人喝水,自己喝马尿很相似。

在救宋江时,对周围的人排头砍去,大约与焦大也相差无几。

最后宋江把他毒死,他也只是说,跟着哥哥到阴间去做个小鬼吧。

如果宁国公让焦大赴死,他也会去。因为宁国府没有给他报军功,放他去当官,仍让他在贾府当奴才,他毫无怨言。

二、鲁直敢言

焦大是骂贾珍和宁国公的后人。而李逵听说宋江强抢民女后,不查证据,不问曲直,大闹忠义堂,与此类似。

李逵和焦大地位不问,但性格是极相近的。


旁观者岚


《水浒传》和《红楼梦》是不同的叙事风格,如果硬要说的话,我觉得《水浒传》中的智真长老更像《红楼梦》的焦大。

  • 焦大是谁

焦大,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宁国府的第 一代的老仆。跟着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

“每日家偷鸡摸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里藏!”有创业功力的焦大对宁国公忠心耿耿,因为老主人后代不思进取而心怀愤懑,知道他还要说出来,让所有人都尴了一尬。

《水浒传》中没有完全符号这一形象的,如果硬要说有的话就是五台山文殊院的智真长老。智真长老是五台山文殊院长老,原是一个当世的活 佛,先知一般的。是智真长老力排众议,坚持剃度赐名鲁智。

焦大是一个宁府的家丁,智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老,两个人看似没有相似之处,为什么这样说呢?

1.重要配角

焦大是《红楼梦》中只在第7回出场了一次的配角,却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交代了来历背景性格心态等等。

《水浒传》中智真长老在鲁智深两次在舞台上时出场,也是个重要配角,通过他自己告知曾经经历,在鲁智深的故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2.年纪大的先知

“焦大的骂,并非要打 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会有一篇《离sao》之类。”(《言论自 由的界限》)

焦大和智真长老都是年纪很大的,先知一样的角色。

焦大看起来邋遢落拓,并不是先知的形象,但焦大不止是焦大,他实际代表的是贾府的祖先,来警示敦促贾府的子孙们,否则他怎么能知道那些私 密之事。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而智真长老“六旬之上,眉发尽白,骨格清奇,俨然有天台方广出山之相。”就是一副先知的样子,他力排众议剃度鲁智深,还给鲁智深四句谒语,预言了鲁智深之后的经历。

3.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正是因为焦大的怒骂,使读者对宁府有一个大概了解,引起了宁府的故事。而宁国府不知悔改依然糜烂,导致祖宗基业崩塌。

智真对着鲁智深的故事有着推动作用,使鲁智深的故事能够展开。鲁智深虽然一介莽夫,但是悟透了结语,得到善终。

但是两位先知结局大大不同,焦大被捆 绑起来,塞了一嘴的马粪,料得以后也不会得到重用。而智真长老仍是出世的活 佛,指导了鲁智深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