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有誰像《紅樓夢》焦大?

莊生荒谷


先說說《紅樓夢》中的焦大,他本是寧國府一位老僕,從小跟寧國公出過三四回兵,曾從死人堆裡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來。沒飯吃,就餓著肚子去偷東西給主子吃;沒水喝,他自己喝馬尿,把得來的半碗水給主子喝。由於以往的功勞情分,寧府的主子們對他另眼相看,不大難為他。

他對寧國府後代糜爛的生活深惡痛絕,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後敢大罵他們:“每日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嚇得眾小廝魂飛魄散,把他捆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填了他一嘴。

焦大在寧府也算“三朝元老”,老國公爺還在世的時候,他也很有有面子,而當賈政出家以後,這些不孝子孫,不知感恩圖報,全不念及當年的恩情,讓焦大去幹一些粗活、累活。這讓焦大非常不滿,每天以喝酒澆愁,喝醉了就會破口大罵,所以才有了焦大醉罵一節。

焦大在喝醉了酒的情況下,破口大罵“咱們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按說應該是“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表面上看起來他是喝醉了,說錯了,說顛倒了,實際上他這個話的顛倒,作者是暗示是非被顛倒,恩仇被顛倒。

由此可以看出,焦大也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作為一名救過老國公的奴僕來說,焦大是不幸的。

焦大是個什麼人呢?魯迅說過:“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

屈原對楚王發牢騷,只因他心繫祖國命運。如今焦大也是這樣一位有功有德有名有望的忠奴。

焦大自己也說“九死一生掙下這個家業”。他自稱焦大太爺,“太爺”二字著眼,可見他在賈府更多一重特殊身份與地位。由於他輩分高、年事長、功勞大,他對現今寧府子弟的所作所為深感悲憤,他這種感受乃是與寧榮祖宗同心的。

焦大從大總管賴二罵起,接著更罵主子,從賈蓉到賈珍再到賈敬一路罵上,可謂是一字一淚,字字見血,令人驚心駭目,這就上升為對家族悲劇的憂憤感傷。

後來抄家時,焦大號天蹈地的哭道:“我天天勸這些不長進的,倒拿我當作冤家!連爺還不知道焦大跟著太爺受的苦!今朝弄到這個田地!……我活了八九十歲,只有跟著太爺捆人的,那裡倒叫人捆起來!”這就說明了他的個人悲劇同賈府家族悲劇緊密相連。

其實,焦大的悲劇,究竟和《水滸傳》裡的哪個角色相似好我倒是想不起來,覺得他有點類似《三國演義》裡的楊修。

楊修,出身世代簪纓之家,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 楊修聰敏過人,有才華,羅貫中贊其“筆下龍蛇走,胸中棉帛成”。楊修曾擔任曹操主薄,自恃聰慧敏銳,處處洞察曹操心思,還洋洋自得地告知於旁人,甚招曹操憎厭。後來在奪嫡事件中引起曹操猜忌,於建安二十四年秋,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諸侯”罪名收殺,年僅44歲。

這二者帶給後世說不盡的話題,就像是職場中的反面典型,能給大家上一場生動的職場課、情商課,甚至歷史課。

他們雖然勞苦功高,佔據了道德的制高點,擁有人格和品質的清白,但他們不懂審時度勢,不懂隨波逐流。儘管他們看似很富有正義感,卻在封建時代更能體現他們的奴才角色。

有時候人的心理很微妙。那些事事都能處理妥當的下屬,固然讓領導信賴,但這樣的人又因太過強悍,反不如那些能適時找領導求助的人可愛。

所以自古以來,帝王或者領導身邊,都是既有能臣又有寵臣,前者是他的現實需要,後者,才是他的情感需要。


Forest醫生祥子


《水滸傳》中誰最象焦大?

答曰,李逵。

1、忠心

李逵對宋江忠心無人可比,為了讓宋江喝碗鮮魚湯,他不顧人家買賣旳規矩,去船家強買,把人家的抓的魚都放了,又和張順打了起來。這和焦大讓主人喝水,自己喝馬尿很相似。

在救宋江時,對周圍的人排頭砍去,大約與焦大也相差無幾。

最後宋江把他毒死,他也只是說,跟著哥哥到陰間去做個小鬼吧。

如果寧國公讓焦大赴死,他也會去。因為寧國府沒有給他報軍功,放他去當官,仍讓他在賈府當奴才,他毫無怨言。

二、魯直敢言

焦大是罵賈珍和寧國公的後人。而李逵聽說宋江強搶民女後,不查證據,不問曲直,大鬧忠義堂,與此類似。

李逵和焦大地位不問,但性格是極相近的。


旁觀者嵐


《水滸傳》和《紅樓夢》是不同的敘事風格,如果硬要說的話,我覺得《水滸傳》中的智真長老更像《紅樓夢》的焦大。

  • 焦大是誰

焦大,是古典小說《紅樓夢》中人物。寧國府的第 一代的老僕。跟著寧國公賈演“出過三四回兵,從死人堆裡把太爺背了出來,得了命。自己挨著餓,卻偷了東西來給主子吃。”

“每日家偷雞摸狗,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我什麼不知道?咱們胳膊折了往袖裡藏!”有創業功力的焦大對寧國公忠心耿耿,因為老主人後代不思進取而心懷憤懣,知道他還要說出來,讓所有人都尷了一尬。

《水滸傳》中沒有完全符號這一形象的,如果硬要說有的話就是五臺山文殊院的智真長老。智真長老是五臺山文殊院長老,原是一個當世的活 佛,先知一般的。是智真長老力排眾議,堅持剃度賜名魯智。

焦大是一個寧府的家丁,智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老,兩個人看似沒有相似之處,為什麼這樣說呢?

1.重要配角

焦大是《紅樓夢》中只在第7回出場了一次的配角,卻被刻畫的栩栩如生,交代了來歷背景性格心態等等。

《水滸傳》中智真長老在魯智深兩次在舞臺上時出場,也是個重要配角,通過他自己告知曾經經歷,在魯智深的故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2.年紀大的先知

“焦大的罵,並非要打 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所以這焦大實在是賈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會有一篇《離sao》之類。”(《言論自 由的界限》)

焦大和智真長老都是年紀很大的,先知一樣的角色。

焦大看起來邋遢落拓,並不是先知的形象,但焦大不止是焦大,他實際代表的是賈府的祖先,來警示敦促賈府的子孫們,否則他怎麼能知道那些私 密之事。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而智真長老“六旬之上,眉發盡白,骨格清奇,儼然有天台方廣出山之相。”就是一副先知的樣子,他力排眾議剃度魯智深,還給魯智深四句謁語,預言了魯智深之後的經歷。

3.對情節的推動作用

正是因為焦大的怒罵,使讀者對寧府有一個大概瞭解,引起了寧府的故事。而寧國府不知悔改依然糜爛,導致祖宗基業崩塌。

智真對著魯智深的故事有著推動作用,使魯智深的故事能夠展開。魯智深雖然一介莽夫,但是悟透了結語,得到善終。

但是兩位先知結局大大不同,焦大被捆 綁起來,塞了一嘴的馬糞,料得以後也不會得到重用。而智真長老仍是出世的活 佛,指導了魯智深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