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未必!有此說法的人怕是未讀透三國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未必!有此說法的人怕是未讀透三國

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籌如范蠡,決策似陳平。可惜身先喪,中原棟樑傾。——羅貫中

前言

郭嘉是三國時的奇才不假,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可是如果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話就未免過大。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天下紛爭,群雄並起,英才輩出,郭嘉作為眾英才中的其中一員,他幫助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很大功勞,如果說郭嘉不死的話曹操就肯定能統一天下,恐怕沒有人敢下這樣的定論!

那個時代的英才很多,東吳的周瑜、陸遜,蜀國的臥龍、鳳雛,還有曹操手下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這些人才孰強孰弱還真不好說,只能說各有千秋而已。如果可以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可不可以說周瑜不死便無三國?可不可以說孔明不死三國歸蜀?這些說雖然是個假設,但同時是一個笑話!一個毫無意義的笑話!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未必!有此說法的人怕是未讀透三國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是真的嗎?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出自何處?

這句話具體出自何處,現已無從考證,不過郭嘉是曹操的謀士,且因輔助曹操而成名,所以這句話必與曹操相關。特別是在赤壁之戰時,曹操大敗後說出的"若郭奉孝在此,決不會使吾有此大敗!"一句話,廣為流傳,想必後人是對這句話做延伸,就有了"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大家可以分析一下當時曹操為什麼要說那句話,除了肯定郭嘉、痛惜郭嘉之外,更多的是在激勵旁人,對不對?大家還記不記得曹操是怎樣哭典韋的?

責夏侯惇治兵不嚴之過。又設祭祭典韋,操親自哭而奠之,顧謂諸將曰:"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眾皆感嘆。

難道曹操真的死了兒子和侄子都不十分難過,卻獨獨為了典韋難過?不是的,曹操要的就是"眾皆感嘆"!曹操是誰?他是三國時代的奸雄,世人如說誰誰奸詐都說他"奸如曹操",對曹操說出的話咱們絕不能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

曹操本身就是軍事家和政治家,且生懷多疑,他一生聽過誰的?又信過誰的?每一次都是他自己謀後而定!郭嘉曾建議曹操軟禁劉備,曹操就沒有聽從反而放走了劉備,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曹操對郭嘉並不是言聽計從,曹操認為對的採納,認為錯的是不會採納的。

郭嘉是也僅僅是曹操麾下一個出色的謀士,僅此而已,"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話從根兒上就是站不住腳的。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未必!有此說法的人怕是未讀透三國

世人如說誰誰奸詐都說他"奸如曹操"

郭嘉對於曹操的主要功績

郭嘉的特長是善於人物性格分析,善於出人意料,喜歡冒險,不按常理出牌,他對曹操的功績主要有三個。

一個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關於怎麼處理前來投靠曹操的劉備的問題,他要曹操不殺劉備,是因為劉備是走投無路前來投靠,一旦殺了劉備,就會寒了天下英雄的心,以後沒有人再敢來投靠;他要軟禁劉備,是知道劉備也有王霸天下的心,並且手下有關羽、張飛和趙雲等猛將,如若放走,將來必成勁敵。

這種分析看似比較周全,可是曹操並沒有採納,曹操最後還是放走了劉備。曹操做錯了?沒有!曹操才是雄才大略,曹操此時放走劉備,這和曹操後來放走關羽走一樣(關羽能過五關斬六將其實都是曹操默許的),看似敗招,實則是大手筆,曹操在收買天下人的人心!有人說曹操不是後來後悔放走了劉備?還是前邊說過的,曹操的話不能只從字面上來理解。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未必!有此說法的人怕是未讀透三國

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

第二個就是決堤水淹下邳以破呂布,這一計更不能說明郭嘉有多高明,曹操當時打下邳已打了半年,是人因馬乏,心生退意也是正常,郭嘉只對曹操進行鼓勁而已,至於決堤水掩下邳,可以說如果郭嘉連這個小主意也不能幫曹操設計一下,那他作為一個普通謀士也不稱職!

第三個就是官渡之戰前前後後幫曹操解決心理難題,大戰前曹操想先擊敗劉備以解決後顧之憂,卻擔心袁紹趁機攻許都,郭嘉算定袁紹優柔寡斷不可能會抓住這樣的戰機,最後曹操順利的拿下了劉備;大戰即將開始曹操還下不了決心打還是不打,郭嘉用"十勝十敗論"給曹操打了一劑強心針,成功促使曹操放手一搏幹掉了袁紹;大戰相持階段,有消息說江東孫策想要偷襲許都,郭嘉又算定孫策在江東殺人太多必遭暗算,不會偷襲許都,孫策果然被仇家門客所殺;大戰後,在眾人都想乘勝追擊時,郭嘉又算定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必然會反目成仇,結果果然如郭嘉所說,曹軍一停止追擊,袁譚、袁尚這哥倆便大打出手、自相殘殺,曹操再殺個回馬槍,徹底解決了袁紹勢力。

在這官渡之戰中,郭嘉對江東孫策的算計是一招險棋,萬一失算,曹操就死無葬身之地,在軍事上,但凡行險棋必定備有後招,可是郭嘉沒有,這在兵法上是大忌!從這點上講,多虧郭嘉早早去世了,如若他一直活著一直幫曹操出這樣的險招,不定哪次就送了曹操性命。

有人把郭嘉吹得神乎其神,說他算無遺策,這有點太神話。郭嘉是先投袁紹再投曹操,他如真的善於人物性格分析並算無遺策,那他為什麼還要先去投袁紹?他怎麼算不出袁紹多謀寡斷呢?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未必!有此說法的人怕是未讀透三國

多謀寡斷的袁紹

郭嘉投曹操後每一次對敵人的精準判斷和他先前對袁紹的誤判,顯然是十分矛盾的,可見史書中對郭嘉的描述是有水分的,是摻雜進去了羅貫中個人喜好的。

郭嘉和同時代其他謀士相比較

曹操手下先後有五位謀士,有史記載:

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可謂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愛自秦漢,訖於周隋。

曹操也親口說過:

荀彧、荀攸、程昱、郭嘉,機深智遠,雖蕭何、陳平不及也。

大家注意這兩處每處郭嘉都在最後,雖然沒有註明的排名不分先後,但至少說明郭嘉的能力不比其他幾個謀士強多少。

郭嘉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周瑜、陸遜這些謀士界的大佬們都還未出道,難道郭嘉的謀略真能勝過這幾位大佬?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沒有過過招就斷定郭嘉更勝一籌,這也太武斷了吧?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未必!有此說法的人怕是未讀透三國

被神話了的郭嘉排名在曹操其他幾位謀士之後

聽雪者說

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純粹是後人的想當然,就象前文提到的我們完全也可以說周瑜不死便無三國,孔明不死三國歸蜀等等,歷史的發展有其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三國鼎立是那個歷史階段各方勢力鬥爭的必然結果,絕不可能因為一個謀士的生死而改變。

以上全是個人觀點,願和大家交流。其實,我們學習歷史,研究古人,都是為了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以傳承文化。生在現代社會,反思古人,做好自己,才是我們要做的事。


聽雪之無聲,察未動之機。聽雪者評文說字只是就事說事,各位切勿對號入座,祝大家身心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