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哲學之間有關係嗎?

乾坤子1000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生活處處充滿哲學,人類是生活在大自然的環境裡,大自然的演化也還處處反映在人類生活裡,哲學就是破解自然規律的一門學科,那麼藝術又是人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經過藝術家的高度概括成為藝術品。一個藝術家同時就具備有哲學家的才華,然後他(她)的作品才能經得觀眾的品味。再一個方面藝術又是社會意識形態的深層寫照,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多方面綜合因素的反映,包括政治因素、人文因素、經濟因素等等。比如唐詩宋詞就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特徵。所以說社會意識形態這個話題是哲學家最關注的話題,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更不能沒有這種社會意識形態為背景,包括音樂、舞蹈、繪畫都不例外。總之藝術與哲學是有密切關係的。


北斗佳星


一直以為,藝術就是藝術,哲學就是哲學。藝術和哲學都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產物。不能說藝術和哲學之間沒有聯繫,因為世間萬物具有普遍聯繫性,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但要說哲學指導著藝術的發展,藝術證明著哲學的正確,甚至說哲學和藝術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總覺得實在有些牽強甚或滑稽甚或荒唐了。

我們知道,藝術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哲學是抽象思維或者說是邏輯思維的產物。藝術是形象的表達,哲學是理性的認識。藝術的功能是愉悅人,啟迪人,.哲學的功能是闡述對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的認知。藝術對人們說,世界就是這樣的。哲學對人們說,世界本來是什麼樣的。藝術告訴人們怎麼樣做好,哲學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

如果說哲學指導藝術,那麼早在遠古時期那時哲學還沒有出現,但已有了雕塑、繪畫和音樂等最原始古老的藝術。如果說是藝術啟蒙了哲學,那唯心的哲學和唯物的哲學又該怎麼解釋?

藝術是偉大的,藝術的魅力是無窮的,但藝術不是萬能的。哲學也同樣,哲學是對人類社會實踐活動和對自然世界的一種理性的認識,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但哲學也不是萬能的。

藝術和哲學是兩門完全不同的社會學科,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理論理系,不存在誰啟迪誰誰指導誰的問題,也沒有親密的直接的關係。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很少既是哲學家又是藝術家的,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這一點。


燈影書畫



一、哲學指導藝術。

哲學是人在思想上的抽象總結,它是對世間萬事萬物的觀察、揣摩後得出的智慧,並且指導人們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藝術的創作,實則是哲學的承載,是人思想的映現。人若是沒有自己的哲學觀點,是進行不了藝術創作的。若是要抬槓說,我們的藝術創作哲學觀點就是沒有哲學觀點,那沒有哲學觀點的本身也是哲學觀點。



二、藝術創作承載著哲學。

藝術的種類很多,影視、繪畫、建築、舞蹈、雕刻等等,這些都是人的哲學觀點的展現。藝術得有個審美與觀念,比如繪畫,有些人覺得寫實主義比較貼近自己的哲學審美與表述,有些人覺得印象主義比較完美,無論如何,都有著自己的哲學系統。



三、哲學是無形的藝術,藝術是有形的哲學。

哲學是思想觀念,它在人們的心中,我們看別人,是不知道別人的哲學觀點是什麼,只有通過他的言說、表達,才得以知道。藝術創作的表達,就更能顯現哲學觀點,影視、舞蹈、繪畫等等,通過這些有形藝術創作,我們就能瞭解別人的哲學觀點。



四、哲學推動藝術,藝術反過來影響哲學。

哲學框架下,藝術進行著豐富多彩的創作,而種類繁多的藝術創作又豐富地匯入人的思想中,這些綜合起來又能讓人有更高層次的思想,從而影響人的哲學系統。


醉墨客


在人類世界裡,“藝術”好像就是萬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是,藝術和生活有關、藝術和文化有關、藝術和自然有關、藝術和社會有關、藝術和商業有關、藝術和哲學有關,然而,事實上,藝術並不是萬能的,餓了不能當飯吃、冷了不能當衣服穿,所以,我們有必要現實的看待藝術,那麼,藝術與哲學之間真的有關係嗎?



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

沒有必要過多的去解釋到底什麼是“哲學”?這會讓人不知不覺鑽進牛角尖裡,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哲學起源於好奇,人們由於好奇而開始哲學思考”,簡單來說,哲學就是一種思考,只不過這思考的方式可以有千萬種,而且每一種思考方式都不同,總之,可以主觀和客觀,


關於什麼是“藝術”,對於現在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說,也沒有兒必要過多的解釋了,20世紀抽象藝術誕生之後,關於什麼是“藝術”,就已得出結論:藝術就是任何人想要把它表現為藝術的東西,就是人的創作技能,簡單來說,藝術就是一種創作技能,問題又來了,什麼樣的人,才有創作技能呢?

三歲小孩都有創作技能,拿著一支筆,在紙上畫出自己想要描繪的東西出來,所以,抽象畫的另一個身份叫“塗鴉”,意思很明顯,小孩子畫的畫也是藝術品,連20世紀的西方藝術大師畢加索都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而且畢加索還說:“藝術就是謊言”,只不過,很多時候,人們不相信“藝術就是謊言”而已,



竟然還自作聰明的拼命用哲學理念去思考解讀,藝術的意義價值,硬是要認為藝術與哲學之間存在著很大關係,這也難怪一些奇醜無比的抽象畫,經常都被拍賣出好幾千萬上億的天價;試問一下,為什麼沒有哲學思維的三歲孩童會有創作技能,拿筆畫畫?所以,就抽象藝術而言,藝術和哲學之間一點關係都沒有。油畫藝術中的寫實畫派,可以體現出藝術和哲學之間存在關係,因為寫實畫派,其宗旨就是在表現“人文主義”的價值,這是有哲學思考深度的。



詩夜城主


一、藝術是實踐,哲學是理論。

哲學對藝術有著理論指導作用,藝術的實踐又反過來補充哲學。哲學是人類在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而得出的經驗,它指導人們去認識、改造世界。藝術創作屬於人類精神層次追求,它得有個指導思想,這種思想就是人類的哲學觀點。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藝術創作,都得有個哲學觀點,否則藝術創作沒有方向、質量,沒有生命與靈魂。


二、哲學是藝術的靈魂,藝術是哲學的載體。

任何的藝術創作,比如舞蹈、繪畫、書法、影視等等,它都必須有個理論指導,否則它就會雜亂無章的失去主旨。而且透過藝術作品承載著的哲學觀點,才能展現哲學觀點的完美與殘缺,積極與消極,正確與錯誤。就像人的思想,指導人的言行舉止,我們再過透這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它的思想如何。

三、哲學是抽象的,藝術是具體的。

哲學是抽象的,藝術是具體地展現與襯托哲學。比如一部電影,要表現親情珍貴的哲學觀念,那它就得通過電影故事情節安排、臺詞的獨白對白、音樂搭配等等藝術手法去展現、襯托。

四、哲學是藝術的根,藝術是哲學的開枝散葉。

沒有無緣無故的藝術,也沒有不能展現的哲學。藝術的產生總有它的根源,哲學若不能展現,也就不叫哲學,這種哲學也失去價值與意義,甚至形成不了哲學。哲學與藝術的辯證關係,是彼此相親相愛,但又是一體的,如一棵樹的樹根與枝葉。


我就是竹韻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愛智慧,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對待生活的一種終極態度,是科學前夜的指路燈,是元知識、元理學等等。

而藝術是什麼?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兩兩對比,你會發現藝術主要是表達主體對客體的感知,是比較主觀的,更是一種“內心認識的表達”;而哲學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必須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是比較客觀而且基礎的,具有合理性。

所以,個人認為,哲學與藝術之間要發生點關聯的話,可能主要是“用某種藝術的方式來表達某種哲學的觀點”。











羅爾斯正義


藝術與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姑且以中國藝術來剖析與哲學之間的關係。其實在剖析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搞明白藝術的範疇和哲學的定義。如果課本化去理解藝術與哲學,縱然十數萬字也難盡其詳,不如就通俗易懂的來說說吧!

藝術,就中國而言,我們最常理解的詩、書、畫、印、吹、拉、彈、唱,甚至包括織染、建造等諸多領域,無不涵蓋於藝術之範疇,而哲學,就中國而言,孔、孟、老、莊、荀、墨,包括儒釋道醫等無不蘊含著哲的思想。

所謂哲,辯也,天地相對,陰陽相依也。哲學是讀解自然一切智慧的學科,所謂自然,是一切對立而求和諧,只有這樣,才能一切自然。沒有哲學思想中的對立,就不會出現和諧與美。

比如,紡織藝術,沒有經線緯線的縱橫對立穿梭,能織就布匹嗎?

比如,沒有濃淡乾溼、張馳疏密的對立變化,任何書畫亦會平庸乏味!

比如,沒有高低長短曲調的抑揚頓挫的對立變化,任何聲響也難扣人心絃!

這樣的比如會有很多……。

但所有藝術形式,無不在追求哲學中的那種“在對立與矛盾中尋求和諧之自然,和諧之美。”





初壹手作


大家好,我是苗嶺客。我想套用一句庸俗的費話,來說說我的觀點。這句話是: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件事物,也不存在完全不同的兩件事物-世界是普遍聯繫的。

當然,這句話也不是我首先提出來,它來源於我的有限的哲學修為,應該是與馬哲的辯證唯物主義契合的。換句話說,這不是我的原創觀點,是馬克思的,我只是個搬運工。我能搬運什麼以及搬運多少,取決於我所處的環境與我的能力、造化。我的工作成果只是一個偶然而具體的東西,未必是真理,大家見仁見智,各取所需即可。

說了這麼半天,回到這個問題上來。根據馬老人家的思想,哲學是一切學科的綜合,是科學中的科學、藝術中的藝術;哲學的成果來自於各門學科,可反作用於任何學科。但這一切並非必然或必需,它只是學術研究中的常用的抽象或理論思維,甚至可能是形而上學。說得直白一點,哲學來自於對一切具體事物、領域的抽象、概括;同時任何人做任何事,也總是有一定指導思想和原則,否則就是純隨機行為,沒辦做成一件指定的、計劃中的事情。打個比方吧,哲學好比空氣與空間,藝術則是一株花。沒有花,空氣與空間毫無意義;沒有空氣與空間,花無從存在。然而,空氣與空間總是在那兒的,不用擔心它的缺席和品質,你只管種好你的花便是了。花種得好與不好,跟你空氣與空間沒有太大關係,因為別的花兒,別人種的同樣的花卻開得奼紫嫣紅的。藝術家不需要成為藝術家,而哲學家幾乎成不了藝術家。

我以前常思考一個問題,馬列主義幫助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囑目的成就,為什麼對中國足球束手無策;巴西、阿根廷人踢球時,也許從來不去想什麼哲學思想,憑著對這項運動的真愛,用真心全力以赴去行動,怎麼舒服、怎麼好怎麼來,何需那麼多莫須有的條條框框?回到話題,

退一萬步,即便我們學了一大堆哲學或審美的學科以後,就能成為藝術家了嗎?幾乎沒有先例。同理,大學裡的文學教授,幾乎沒有能寫出象樣小說、戲劇的,頂多寫寫評論文章混口飯吃,但常常教人如何創作,是不是有點滑稽呢? 瞎扯了一大堆,浪費大家時間了。


苗嶺客742


哲學與藝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01藝術的力量:

哲學家通過藝術,得出美是怎麼來的。

美學是由Alexander Baumgarten在1750年提出來的,他認為美是認知的結果。

什麼是認知呢?

地上有個袋子,你不知道它裡面裝了什麼,但你覺得它挺沉的。這不叫認知。

要你上前去,把袋子拿起來,哦,確實挺沉,扛不動。這叫認知。

在得出一個結論的時候,要去驗證它。

後來,有個哲學家康德不同意,他覺得美不美不是這麼看的。

他說人有三種能力:直覺、想象和認識。

而當你覺得一個事物美的時候,是你的這幾個能力發揮的作用。當他們達到某種平衡的時候,你會覺得:哇,好美。

而且康德覺得,美是可以達成一致的東西。

他把美分為兩種:純粹美和依存美。

純粹美就是像火焰,火山噴發這種瞬間的美,它們不能長久。要滿足很多條件才能發生。

依存美就是人類創造的:藝術。

02 哲學的力量

哲學家劃分藝術史,影響藝術發展

哲學家黑格爾是第一個在藝術史中找到規律,把它劃分成週期的人。

一共有三個週期:象徵、古典藝術和浪漫主義。

象徵指的是像古埃及這種藝術,重要的人大,不重要的人就小小的。


畫中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來分析。你可以像看偵探小說一樣分析古埃及的藝術。

古典主義指的是像古希臘那樣的,精神和物質的追求達到平衡。它要表達什麼,你會不排斥的自然的體驗到。

第三階段就是浪漫主義,這也是黑格爾自己所處的年代。這是和的藝術強調精神美,所以精神上的追求超過了對畫面的追求。

後來寫藝術史的人也都受這種思想的影響,給藝術家歸類,劃分成不同的流派: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把希臘和羅馬之間的糾葛搞明白了。雅各·布克哈特提出了文藝復興。Heinrich WÖlfflin說應該有一個時期叫巴洛克。

這種影響直到19世紀才被打破,藝術家主動參與到藝術史的編寫中去。

結論:

藝術深深地被哲學影響,但也不是完全的被動接受。哲學也從藝術中汲取思想。二者藕斷絲連。


我是流浪在巴黎的藝術旅人,關注我不錯過有趣的藝術知識,足不出戶看歐洲的藝術展。
歡迎評論留言,期待與您互相探討。


今下藝術


可以確定的是藝術就是哲學的一種具象的表現形式,其實無論是藝術還是宗教其實都是哲學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們三者應該是相通的,沒有誰大誰小,只是分工不同,宗教和藝術是具體的形式,而哲學本身是一種純理論的知識。
首先我理解的哲學是研究人本身的,說白了就是人從哪裡來要去哪裡,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個世界上,包括對於生死的理論研究,這些都是哲學的範疇,而同時宗教也是做這個研究的,只是宗教把這些理論具象化了,人死後要上天堂,或者去西方極樂世界之類的,都是把人從哪來要去哪給具體化了,當然我是一個無宗教的人,所以這些知識我的理解,如果哪裡說的不對輕噴哈,僅僅是分享。
而藝術同樣也是哲學的表達方式,無論是繪畫還是音樂,那些有傳世價值的藝術品都是在研究人類自己,無論是當下的生活狀態,社會狀態,內心狀態,用繪畫或者音樂這樣的載體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