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教園有一個2歲的寶寶,他在個別發音上有些不清晰,比如說“P”這個音他就發不出來,總是把“外婆”說成“外伯”。他的媽媽很著急,就反覆去糾正孩子的發音,但孩子總也發不準,甚至出現了抵制的情況。媽媽覺得要不就算了,順其自然,大大就好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太可取。強迫矯正可能適得其反形成

我們早教園有一個2歲的寶寶,他在個別發音上有些不清晰,比如說“P”這個音他就發不出來,總是把“外婆”說成“外伯”。他的媽媽很著急,就反覆去糾正孩子的發音,但孩子總也發不準,甚至出現了抵制的情況。媽媽覺得要不就算了,順其自然,大大就好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太可取。強迫矯正可能適得其反形成了負面強化,讓孩子喪失了學習信心;自然發育能夠讓孩子說話變好一點,但是很可能無法徹底改善。那我們做專業早期教育的會怎麼解決呢?我們並沒有給他做特殊的訓練安排,只是每天設置了一個10分鐘的“呼吸訓練”比如吹蠟燭、吹乒乓球等小遊戲。就這樣玩了一個月的小遊戲,每天10分鐘的時間,他的發音就得到了徹底的糾正。所謂教育工作者,就是在瞭解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後,做一些可以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的行為。我是@夏禹郡主 ,關注我一起成長,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我要上頭條# #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