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大臣,沒有宰相頭銜的宰相,它和大學士哪個更尊貴?


軍機大臣,沒有宰相頭銜的宰相,它和大學士哪個更尊貴?

丞相作為一個正式職務,從明朝初年就消失了。

屠夫皇帝朱元璋將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幾乎全部殺光,他炮製胡惟庸案,把前任丞相李善長和現任丞相胡惟庸全家抄斬,株連致死的有好幾萬人之多。從那以後,丞相就沒有了,朱元璋把權力牢牢卡在自己手裡,召集了一幫小跟班當秘書,成立內閣,這些小跟班被命名為大學士。朱元璋恐怕沒有想到,這些小秘書後來竟替代了丞相的位置,大權獨攬,甚至個別人還爬到了皇帝頭上,皇帝一見他就嚇得發抖,比如那個叫張居正的湖北人。

明朝的中後期,沒有人再肯像朱元璋和他兒子朱棣那樣爭當勞動模範,都藏在深宮裡玩躲貓貓。原本只是皇帝顧問和隨從的殿閣大學士們就成了宰相,大學士官階本在六部尚書和侍郎之下,但後來他們成了宰相,六部堂官們反而成了大學士們的跟班。

上述情況從明朝延續到了清朝,殿閣大學士們仍然是宰相。

但到了抄家皇帝雍正在位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

事情的起源是兩個蒙古大佬在西北發動的叛亂,一個是羅布藏丹增,一個是策妄阿拉布坦,這兩個名字很拗口的蒙古人讓雍正皇帝傷透了腦筋,同時,他覺得由殿閣大學士組成的宰相班子處理起這些軍務來十分不給力,原因如下:

首先,內閣的辦公地點在太和門外,離皇帝太遠,遇到緊急軍務不能第一時間和皇帝磋商處理,效率低、速度慢,會誤事。

其次,人多嘴雜路程遠,就容易洩密,也是勞動模範的雍正皇帝不希望這些事兒傳得沸沸揚揚,他想控制在一個小圈子範圍內。

基於以上考慮,雍正皇帝成立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軍機處”,軍機處的組織章程和辦事規範由張廷玉主持制訂。張廷玉三朝重臣,父親張英也是大學士,作風乾練忠謹,是清朝漢人中著名的能臣。

雍正七年的六月份,上諭任命了三個大臣入直軍機,成為最早的軍機大臣,他們都是雍正皇帝極為信任的心腹:

1.雍正皇帝的十三弟、怡親王允祥。允詳因為對雍正的無限忠誠和關鍵時刻對雍正的支持,成為鐵帽子王,這是大清帝國和平時期的第一個鐵帽子王。

2.大學士蔣廷錫。雍正對蔣廷錫也極為信任,三年前蔣廷錫母親去世,雍正皇帝命令他歸裡葬母,之後回京,在任守制。這其實就是奪情起復了,一般的大臣,哪有這個待遇。不過蔣廷錫的成就主要是文化上的。

3.張廷玉。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

軍機大臣逐漸成了處理軍政大事的權力中樞,而內閣大學士則被慢慢架空,但要說皇帝故意把偏心軍機處,倒也不一定,因為軍機大臣就是由大學士或別的重要職務兼任的。入直軍機的分成兩類,一類是老資格的大臣,叫做軍機處行走,或軍機大臣上行走,掌握核心權力;另一類是資格稍淺的,叫做軍機處學習行走,或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處在向核心樞臣的過渡期。這是個挺有意思的稱呼,不知道還以為是運動員。

軍機大臣們每天都行走於自己的官署、軍機處和皇帝內廷之間,軍機處的辦公室極為簡陋,只是一處低矮的小平房,在乾清門進去的左手邊,一共五間,和紫禁城的巍峨壯麗比起來,軍機處簡直就是窩棚級別的,沒有人能想得到這裡是大清帝國的權力中樞,在裡面辦公的都是宰相級的大員。

到此時起,軍機大臣的權力已經慢慢超過了大學士,到中晚清時有一個說法,大學士有宰相之名,軍機大臣有宰相之實。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翁同龢就希望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退休,從而自己就能順序頂上,把自己那個礙眼的“協辦”兩個字拿掉,當一個貨真價實的大學士——這種想法也有一定代表性。

更何況,晚清時的軍機處一般都有親王領銜,漸漸成了慣例,如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等,而親王們是絕對不會兼任大學士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晚清時的軍機大臣,實權已經高過內閣大學士。但論尊貴程度,倒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晚清時,由於權力下移,地方督撫權力日重,著名督撫任大學士的漸漸多起來,如曾國藩和李鴻章在任直隸總督或兩江總督時,同時也是內部大學士。但督撫從來沒有同時擔任軍機大臣的,剛才提到的曾國藩和李鴻章兩位晚清的股肱之臣,就從來沒有擔任過軍機大臣。而曾任直督和江督的袁世凱和張之洞,則是在卸任總督之後,才入直軍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