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注資刺激經濟會導致通貨膨脹嗎?疫情之後中國產業鏈地位如何

博科資訊ProTest獨家專稿 / 圖片World Bank

各國中央銀行正向市場注資,以緩解新冠病毒引起的經濟衝擊。但是,流動性的泛濫不是就是意味著通貨膨脹率高嗎?

許多國家已下令嚴格限制私人和公共生活,以遏制全球電暈大流行。隨之而來的供需矛盾衝擊影響著全球所有地區以及幾乎所有經濟體的經濟狀況。

為了抑制經濟損失,各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推出了巨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支持方案。僅在德國,與2019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迄今為止,一攬子財政計劃的當量價值超過2019年的20%。歐洲央行將通過購買證券向資本市場注入超過一萬億歐元的流動性。這筆鉅額資金會引發人們所擔心的大通脹嗎?

全球注資刺激經濟會導致通貨膨脹嗎?疫情之後中國產業鏈地位如何

剛從銀行提款機前走出來的女士的錢包特寫

德國經濟學家卡斯滕·穆姆(Carsten Mumm),目前是任職於私人銀行Donner&Reuschel的首席經濟學家。近日他發表文章說明了他的研究,認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會導致經濟危機的三個階段。

病毒引發經濟危機,擴大貨幣供給量應該對受疫情影響的經濟有所幫助

反對貨幣超發會引發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的論點是,流動性可以抵禦特定的經濟緊急情況,但不能用於消費目的。儘管銷售和收入突然下降,公司仍應能夠彌補其運營成本,以防止破產。此外,應避免因主權債務和信心危機的可能後果而避免新冠疫情相關的經濟蕭條向銀行業的蔓延,從而避免危機級聯情況的出現,從而避免系統性風險。通常,危機結束之後,國家金融管理機構也可以回收多餘的流動性,例如,通過提高關鍵利率,提高公司資本金要求或提高稅收等措施。

他認為新冠病毒疫情可能會導致經濟危機的三個階段

從經濟角度來看,可以區分疫情危機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對通貨膨脹的影響不同:

1. 急性期

其特點是生產突然停止,經濟需求幾乎完全喪失。由於甚至無法銷售已經生產的商品,因此目前存在更大的通縮壓力。除了某些日常使用的食品和產品以外,其價格可能會由於需求的暫時激增或者由於生產能力的限制而在短期內上漲(例如,防護用具,消毒劑或蔬菜)。

由於經濟下滑和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之間的石油爭端而導致原油價格暴跌產生了通縮效應。這些影響已經可以從德國和歐元區3月份最新價格數據中明顯看出,它們分別比前一個月的價格低1.4%和0.7%(低於去年)。

2. 穩定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初期的限制逐漸開放,從而使需求緩慢回升,經濟活動復甦。如果對個別商品的需求很快就會再次上升,而生產在較長時間內無法完全滿足,例如,由於供應鏈仍然中斷,或者由於最初繼續存在的限制,工廠還不能完全恢復使用,那麼這裡就可能出現稍強的暫時性通貨膨脹。

經濟勢頭增強的前景也可能導致油價再次上漲。另一方面,對急性期稀缺商品的生產能力進行了調整,因此對這些產品的需求甚至會轉變為供應過剩。相反,通貨膨脹壓力不太可能來自服務業。只要不允許提供服務,就沒有需求。一旦可以再次提供,原始業務量將很快恢復。

3.在規範化階段

現在,總供給和需求都將大多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但是,可以假設某些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因為對航空和鐵路旅行或去餐館和電影院的需求會持續更長的時間(甚至可能是永久性的)而降低。在這個階段,主要具有通縮效應的長期因素將在危機發生前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由於最近的危機經歷,生產和通訊流程的數字化正在得到更大的推動。

未來幾年內,機器人、自動化、3D打印和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將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生產效率。尤其是勞動力成本將再次大幅削減,這一點與近幾十年來的全球化浪潮是一致的。即使為了應對因危機而斷裂的供應鏈,並考慮到及時生產的明顯弱點,成本密集型倉儲再次變得越來越普遍,供應商可能會以犧牲最大的成本效益為代價,實現供應商的多樣化,但這些影響很可能會被數字化生產帶來的效率提升所抵消。

至少在許多西方工業國家,人口趨勢也在產生通貨緊縮的影響,因為老齡化人口傾向於儲蓄多、消費少。甚至有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限制廣大民眾的消費,以積累更多的 "穩健型資金 "作為防患於未然。由於分散的工作場所的使用增多,對辦公房地產的需求可能會減弱,這也可能產生通貨緊縮的影響

通貨膨脹預期下降

總體而言,反對因電暈危機而導致通貨膨脹的爭論盛行。在2008/2009年金融和經濟危機以及直到2007年的經濟繁榮週期之後,甚至多年的超擴張性貨幣政策,由於勞動力忙碌和熟練工人的嚴重短缺,都無法施加通脹壓力。相反,全球通脹預期持續下降。目前看來,這種趨勢似乎不會因電暈危機而永久改變。

從歐洲中央銀行(ECB)的角度來看,如果能使歐洲央行實現接近但低於2%的通脹目標,稍高的通脹水平甚至是可取的。由於在政府債務大量增加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會繼續通過購買證券的方式將歐元區的名義利率穩定在最低水平,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較高的通脹率也是可取的,因為負的實際利率會讓債務人感到寬鬆。因此,在未來幾年內,幾乎沒有什麼理由對通貨膨脹相關的高利率抱有希望。

全球注資刺激經濟會導致通貨膨脹嗎?疫情之後中國產業鏈地位如何

2007-1017年全球價值鏈的變化 photo:世界銀行


疫情結束後的全球供應鏈體系變化對中國會有哪些變化從上述觀點中可以看出

1、 跨國生產企業可能會將部分生產移出中國是可預知的變化,保證供應商的多樣化,減少供貨風險比最大化獲得成本優勢要重要已經成為跨國企業通過本次疫情得出的重要共識。

2、 全球貨幣的超發會導致今後一段時間內的部分商品的通貨膨脹表現,涉及民生、醫療產品尤其明顯

3、 因為疫情原因導致的購買力萎縮、經濟發展停滯的情況可能會在未來1-2年對中國居民生活產生明顯影響。

4、 新技術的發展、勞動力價格的提高可能導致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變革,解放出一部分勞動力,導致勞動力市場發生深刻變革

5、 第三產業受本次疫情影響較大,失業率在可見的1-3年內可能會比較不樂觀,經濟發展情況前景不明朗。

全球注資刺激經濟會導致通貨膨脹嗎?疫情之後中國產業鏈地位如何

全球價值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