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今年以來,評測局所有文章,其實都是跟大家探討同一件事——要回歸中心,再聚焦熱門板塊優質項目。

不過也有一部分局友後臺留言:『局長站著說話不腰疼』。誰不知道買市中心的房子,可你知道有多貴嗎?

其實這個二元對立的矛盾,市場會幫我們調劑,房價在漲,開發商捕捉到這種趨勢,一定會控總價,把戶型變小。正因此近兩年,市場接連冒出新城地段的小戶型,瞭解剛需和剛改燃眉之急,但是後面的反響卻泥沙俱下。

究其原因,要選購到好的小戶型,在過去,只能是矮子裡面拔將軍,從來沒有人站在小戶型客戶的角度思考,怎麼做好現代化的小戶型。


我們藉此機會,從行業視角聊聊小戶型的那些事。


NO.1

只有滿足條件的小戶型,

才能在流動階段迎來價值蝶變


這代青年的成人禮,從買房開始,除卻家庭資助,多數人的第一套,只能緊巴巴買到小戶型,這也是我們所謂『上車了』。不過,即便是上車的小戶型,也分好和壞,包廂卡座或外掛車頂。

(1)購買小戶型的痛

很多人知道,香港有種『千尺豪宅』的叫法,實際就是90平米,香港不以90為小,這是高房價城市的市場發展。再以局長所住的廈門為例,伴隨房價的上漲,剛需買新房的首付從20來萬,竄升至70-80萬,所以現在的廈門,一般只把80以內才叫小戶型。


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廈門剛需首付成本逐年增加


而如何評判80㎡以內的小戶型的好壞?最硬的指標,是看面寬和開間。

過去,開發商產品力孱弱,做不好小戶型,只能拿出1開間,2開間的湊建築面積的產品,最後戶型做成了『紡錐型』或『長條形』。天然不可規避單向採光+長進深的雙重Debuff,導致白天也要開燈,套內起碼一半空間陰冷,居住體驗十分痛苦。

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70-80平米,小開間+小面寬,居住體驗難受


一直到現在,小戶型的迭代還是舉步維艱。能做到3開間,開發商的產品力就值得誇讚,做到4開間鳳毛麟角,5開間,在之前是不敢想象的。


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嚴格意義算3+2開間


為什麼,小戶型這麼難做好?

1、從建築結構講,小戶型一定會被擺在樓棟中間,兩邊要留給大戶型。這也是為什麼,過去的市場,從來都不可能買到邊套小戶型。

2、由於挨著大套,小戶型業主就變成了“夾心層”,比隔壁“有錢”的鄰居天然矮一截,鄰里間很難行形成和睦平等的互動。某小區曾出現這樣一幕,小戶型業主為擴大使用面積要封陽臺,而大戶型在意外牆美觀組團阻擋施工,最後兩波不同價值觀的人掐上了。

3、就算接受了被擠中間的命,小戶型也是同層鄰居中“最後被考慮”的。因為要兼顧容積率,樓棟面寬的最大值是鎖死的。而邊套又一定會佔據大面寬,剩給中間戶的可用面寬就小,此時擺上兩、三套小戶型,客觀上只能做2開間乃至1開間。

所以說,小戶型既是個建築技術問題,也是個產品定位的問題,只要項目要做邊套大戶型賣溢價,就先天不可能做好小戶型。


(2)小戶型在流通階段會被價值重塑

然而房價高的城市,非豪宅產品的戶型,一定是越做越小。相應的,小戶型的市場熱度,也和城市的價格趨勢成正向聯繫。

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2015年來典型城市不同面積段漲幅對比


從統計的房價變動情況看,上海這樣高度城市化的地方,90㎡以下產品的漲幅最領先。這不難理解,當城市買房主力剛需和剛改收入跟不上房價時,只能下沉向小戶型,需求基數增大,價格也就被帶動起來。

廈門則處於新城大開發階段,小戶型漲幅雖然不是最高,但佔用資金少,能用少代價撬動城市紅利,也特別受市場追捧。而且從城市演進來說,將來房價模型也要向上海軌道靠攏。

可是,並非所有小戶型都具備高價值潛力。在流通階段我們注意到,房間數量多,或能夠1改2、2改3的小戶型,才更有可能實現價值蝶變。

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需求升級的市場邏輯


當一個戶型能從1房改2房時,二手階段的買家就從10個,變成30個。還是供需邏輯,需求變成買1房的3倍,價格價值就打開了。

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島內某小區48平二手,能1改2的,掛牌單價比1房高1萬多


同理,小戶型2改3也是香餑餑,若是天生3房又精裝過的小戶型,價值更可觀。

但當我們把目前新房市場80平內小戶型擺在一起,從開間、南向面寬、房價、精裝幾個硬核維度做比較,還是能看出產品力層面的代際差距。


如果你的城市認為80平算小,那就是房價還不夠高


NO.2

小戶型的技術要領,

不只是單純面積做小


此外,決定小戶型前景的,未來價格是一方面,同樣重要的是,能給與什麼居住品質。單純的做小面積,比誰總價更低,是沒有意義的,房子最終要經受得住生活實驗場的淬鍊。

(1)既然戶內面積沒辦法突破,社區的公區重要性就得拔高。要承擔原本屬於套內的低頻場景,比如說健身房、書房、會客、社交娛樂等等。總的趨勢是,戶型面積越做越小,但是生活的功能得越做越多,開發商必須要感受得到這種趨勢,還要鑽研怎麼構建場景為業主打破生活的邊界。譬如:

社區高速WIF+充電插座+一張可以葛優躺的長椅,足以吸引『王者們』走出房間,聚在一塊,當"最強"魯班聯手"最強"蔡文姬開黑,贏了擼串燒烤,輸了互相甩鍋打趣,這樣的鄰里豈不美。


如果樓下有健身房,社區有球場,那麼朋友間相約,就不至於定格在『下次找場地一起』,最後不了了之。大可上樓換球衣,下樓揮斥荷爾蒙。有人一起打卡,燃燒卡路里瘦掉小肚腩的目標,也許還能趕在夏天前就完成。


(2)小戶型另一個極端是收納空間的完善。


收納空間的極致提升,才能讓小戶型,承載更大的能力,並沒有因為面積的縮小而減少,一定程度來說,還改善提升了居住品質。


所以我們再看,要做好一個小戶型,要看好開間、房間、社區、精裝這些硬核特徵,你可以把篇文當作一本現代社區小戶型的『科普讀物』,以它對照自己的房子,是不是也能夠做到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