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流亡到秦国白狄,与秦穆公12年交情结“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的“秦晋之好”历来传为美谈,它由两大题材构成,一是重耳和秦穆公的患难之交,二是秦晋两国高层的联姻,并且不因为后来的春秋大国争霸改变重耳和秦穆公之间的患难真情和联姻形成的血缘关系。历史恩怨和个人感情,个人感情和家国情怀严重交织在一起。

重耳流亡到秦国白狄,与秦穆公12年交情结“秦晋之好”

秦晋联姻始于晋献公、秦穆公时期,秦穆公与晋结姻亲,娶晋献公之女为妻。后来,晋献公昏庸,杀死了太子申生,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被迫逃往梁国和秦国避难。后来,秦穆公的帮助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不久夷吾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遭到惨败后以其子公子圉在秦国做质子,修复秦晋关系。

重耳流亡到秦国白狄,与秦穆公12年交情结“秦晋之好”

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公子圉,强化了两国的姻亲关系。公子圉成为晋怀公后,由于当时复杂诸侯国关系,与秦国不和,公元前644年,秦穆公为了秦晋之好,把流亡在白狄(今天延安子长县境内重耳川)达12年之久的重耳送回晋国,立为晋国国君,是晋文公,并资助粮食。

随后的春秋中晚期,由于周天子失去了权威,出现了大国争霸,既有晋文公的霸业,也有秦穆公独霸西戎。

重耳流亡到秦国白狄,与秦穆公12年交情结“秦晋之好”


晋文公的霸业:重耳归国为国君后,加强了军队和君权,重用贤臣,免债轻赋,发展农商事业。晋文公利用晋国是姬姓诸侯大国的有利地位,把周天子作为招牌,打着“尊王襄夷”的旗号推行霸业。晋文公努力争取齐、秦两个大国的支援,以退为进,在成濮大败楚军,使中原小国摆脱了楚国的控制,归服晋国,被周襄王正式册封为霸主,成就了取威定霸的业绩。

秦穆公霸西戎: 在晋文公称霸中原以前,秦国也逐渐强大起来。平王东迁时,秦襄公护送有功,开始封为诸侯,划歧以西作为封地。以后秦与戎狄不断战斗,巩固和扩大了地盘,都于维(陕西凤翔),经过一百多年,到穆公时(公元前659-621),“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雄心勃勃想从狭窄的关中地区走出来,称霸中原。他招徕任用出身比较低贱而有贤能的人为秦国服务,如百里奚、蹇叔等人才,使秦国国势日盛。

重耳流亡到秦国白狄,与秦穆公12年交情结“秦晋之好”

公元前627年,秦乘晋文公死去的机会插足中原,派军偷袭郑国,不料在行军途中,遇到了郑国商人弦高,弦高急中生智,他假借国君的名义以12头牛犒劳秦军,并秘密派人兼程回国报信。秦军以为郑国早有准备,灭了晋国的临国滑(河南偃师)而归。而晋对秦东进政策一向怀有戒惧心理,抱着“敌不可纵,纵敌患生”的态度,秦军回归到淆时陷入了晋军在包围圈,爆发了淆(河南渑池西)之战,全军覆灭。秦军的东进受阻,于是转而向西发展,取得了独霸西戎的地位。秦在西方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加速与戎族的融合作用。

重耳流亡到秦国白狄,与秦穆公12年交情结“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大国诸侯的争霸战争实质是奴隶制接近衰亡的反映。齐桓公、晋文公提出“尊王襄夷”的口号,具有维护奴隶制秩序的含义,不过他们的真实目的,是要利用这一口号作为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手段。依据《春秋》记载,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朝聘盟会450次。时势造英雄,重耳和秦穆公成为春秋争霸战争中的两个霸主,尽管春秋争霸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但是改变不了重耳和秦穆公之间的患难真情的历史和因联姻形成的秦晋两国的血缘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