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录——「秦-白起传」伊阙初识将军怒,长平尽显杀神威

悠悠千古名将,谁堪裹尸青山,马背尽显英雄气,一朝笑叹红尘。

列朝着墨青史,万代名留古今,二十四阁今犹在,遍寻沙场无门!

“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公元前257年冬,咸阳城西门十里外,彼时落叶已尽,路上行人稀疏,偶有乌鸦飞过,但也掩盖不住无尽的凄凉。萧条的路上,一行有三人,中间那人虽鬓角微白,穿着破旧,但周身散发的肃杀之气却足以让人忽略掉另外两个公差模样的使者。这是一般久经沙场的将帅都不具有的杀气,所到之处,让人凛然一惧。换句话说,这似乎不是人间该有的气息——杀神!白起!

名将录——「秦-白起传」伊阙初识将军怒,长平尽显杀神威

白起像

要真正了解白起,得先简单说说当时秦国的背景。白起,本是秦国老氏族孟西白三族中,白族的后人。白起出生时,秦国已经非常强大,按理说,想要在一个已经强大起来的国家中崭露头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所幸,英雄生正逢时。当时秦国的君主,是一心想要称霸中原的秦昭王。昭王继位后,实行前朝商鞅制定的国策,推行军功制,即有功者赏。于是,天生具有超强军事才能的白起便顺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名将录——「秦-白起传」伊阙初识将军怒,长平尽显杀神威

成名——伊阙之战!

昭襄王十四年,此时的秦国,国力已经非常强大,如果单打独斗的话,已经很难在六国中找寻对手,恰逢秦昭襄王还是个极具野心的政治家,不断外扩领土,伺机称霸中原。而原本强盛的魏国,在历年与秦国的战争中,国力大减,已经无力再和秦军抗衡,而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秦魏两国是乃是世仇,从秦献公被魏军射杀开始,这个世仇就注定解不开了。魏军为阻秦军向东扩进,联合韩国,扼守崤函(崤山与函谷关合称,今洛阳至潼关一带),以求自保。秦丞相魏冉(以后我们会介绍到他)力荐白起为将。白起也幸不辱命,多次击败韩魏联军,最终将韩魏包围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市区南约两公里处的龙门)。史记中记载,白起在伊阙之战中

“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

此战令白起一战成名。杀神之威初显。

雄起——受封武安

公元前281年,昭王二十八年,此时的白起,历经大小数十场战役,未尝一败,已经在六国中打出了自己的威名。而楚国在历经丹阳,蓝田之战后,国力已经逐渐微弱。不甘心的楚顷襄王试图游说其余五国,合纵伐秦。以秦昭襄王的脾气,自然不能容忍有人挑战他霸主的宝座,于是乎

“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

经过一连串的失败后,楚国举全国武装,也不过区区十万人,再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从此,白起名震天下!

立威——长平之战!

昭王四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62年,白起攻打韩国的野王城,野王降。这使得韩国上党郡与韩国政府的联系道路被切断。上党郡守冯亭投降了赵国,被赵孝成王封为华阳君。此时的赵国,仗着有名将廉颇为将,颇有种无视白起的意思。于是,此一事,促成了名流千古的长平之战。

昭王四十七年,秦王派王龁攻上党,进而攻赵。赵将廉颇守而不战。秦国用计,诱使赵王用赵括取代大将廉颇,并暗中用白起为上将军,并下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名将录——「秦-白起传」伊阙初识将军怒,长平尽显杀神威

果然赵括一上任,急于立功,全军出击而被秦军诱入埋伏,被秦军包围成两个孤立的部分。秦王又派全国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拦截赵国的救兵以及粮草,以切断赵国的后援。就这样包围了四十六天后,赵国军营中人心惶惶,“皆内阴相杀食。”赵括无奈,组织赵军做最后的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死在战场。

名将录——「秦-白起传」伊阙初识将军怒,长平尽显杀神威

长平古战场遗址

九月,赵军投降。白起将赵国士兵全部活埋。此事一出,天下震惊!

历史从来对白起的这一行为褒贬不一。大型战争的决定因素太多了,如果不活埋,赵军四十万大军的口粮如何解决。四十万大军如果再发生集体叛变又该如何解决。战争向来是残酷的,白起也足以称得上杀神二字。长平一战,白起威名响彻天下,再也没有对手。

陨落——自刎杜邮

昭王四十八年九月,秦王派王陵攻赵都城邯郸,战不利,派兵增援,王陵再败。秦王欲命白起为将,但白起认为秦军连年征战,早已疲惫不堪,何况邯郸乃是赵国都城,强攻很容易失败。数次称病回绝秦王。秦王心中不悦,只好派王龁代替王陵,去攻打邯郸。果不其然,秦军被楚赵联军大败,死伤惨重。

白起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天才,但却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秦军大败,白起说了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意思就是说,你当初不听我的,你看,失败了吧。颇有点说秦王风凉话的嫌疑。秦王不能容忍,强命白起为将,攻打邯郸,白起坚决不从。于是被秦王降为士兵,命他“迁之阴密”。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秦王听说白起略有不忿,于是派遣使者执剑,命自尽。

白起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意思就是,我对上天到底有什么罪过,至于今天沦落到如此境地。叹息良久后,白起好像猛然间醒悟“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于是拔剑自刎。时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名将录——「秦-白起传」伊阙初识将军怒,长平尽显杀神威

纵观白起一生,历经大小数十场战役未曾一败,他没输给敌人,却输给了自己。如果他能再聪明一点,再圆滑一点,也许能落个善终的结局。也许秦国能提前统一六国也不得而知!


笔者推荐

书籍——《大秦帝国》

影视——《复活的军团》《大秦帝国》


本头条号致力于让更多爱好历史的朋友了解并熟知历史,遂集成名将录,每日推出一篇历史名将生平,以真实,通俗为原则,参考古今文献,不敢奢求有大作为,力求还原普及真实历史,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们。(由于战国时期各国错综复杂,历史人物褒贬不一,所以笔者选取从秦国开始,例如名将吴起,廉颇等等就不再占用篇幅,如果有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将尽力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