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导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迭,岁月变迁,不可阻挡。在历史的浪潮里,秦和隋两个朝代却显得有点突兀。

乱世出豪杰,政权更替更是正常。建功立业,世人所向,鲜血和战争铺就霸王之业。

话说,得天下容易,守成却难。而他们的特别就在于,虽是结束了之前的分裂割据局势,实现了大一统,却在短短时间之内由兴起走向覆灭。在历史的浪潮中,犹如烟花一现,短暂而又辉煌。

能成就丰功伟业,却守成不足,究竟什么样的局势,什么样的领导者,又是什么样的时机才能形成如此巧合的局面。

且看看那些年他们的奋斗史。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从古至今有二十多个,不算多,但也不少了,有的国祚绵延数百年不息,有的犹如昙花一现,刹那光华。这两个国家国寿虽短,但地位非凡。

秦朝(公元221年~前207年),灭六国,成一统

。历经二世,享国十五年。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秦始皇嬴政

隋朝(581年~618年),是一个上承乱世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历经二世,传国三十八年。

一.从历史追寻,到国家建立

追根溯源,秦国由来已久。其祖先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代。后舜赐嬴姓,传承下来。

国家崛起

周平王东迁,襄王立功,获赐候国,秦国成立。后周室衰颓,诸侯割据,秦穆公(前683年~621年),遍扫西域,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主之一,为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到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即位,正值变革时期,他颁布《求贤令》向天下求贤。卫人商鞅应召前来,实行变法革新。这是当时最为全面、系统、彻底的变革。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的法家思想指导下,十余年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这是后世灭六国的关键储备。

嬴政灭六国成就大一统

秦王政在前230年~前221年这十年间,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建立秦王朝。

秦代形成的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格局,对今天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大秦帝国疆域图

二.治理国家,开创新体制

政治

1. 创皇帝制 建国以后,秦王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文治武功非"王"可誉,称号皇帝,并自称曰:"朕",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意。

2. 中央集权 在设立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这套新的政府机构,成为后世各个朝代政治体系的基础,也是维护封建体系的重要工具。

3. 法律制度 采用法家韩非子的理论,以法治国。一方面,法制使得当时的社会很快安定下来;另一方面,律法十分严苛,如沿用酷刑:腰斩、坑死、枭首、髌、宫、榜掠、夷三族等等,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这也是其灭亡迅速的原因之一。以后的朝代吸取教训,损益秦法,以此成朝廷律法的蓝本。

4. 郡县制 吸取周朝分封割据的教训,采纳李斯的建议,划分三十六个郡,官员由中央指派。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文化与思想

1. 书同文 秦建立以前,各国皆有自己的文字,领地子民各用其言,交流不便。于是以秦人的语言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的文字,制定小篆。为文化发展及地区交流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2. 焚书坑儒 为了加强思想领域控制, 独尊法家思想,下令焚烧儒家学说,坑杀儒生。同时严禁私学,以吏为师。

3. 五德学说 采用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木、火、土、金、水,秦朝为水,尚黑,应数为六,主刑杀。并以此制定国家的礼仪礼法之事。如车同轨。

经济

1. 统一度量衡 采用秦国商鞅时期制定的度量衡,规定误差的允许限度。

2. 统一货币 废止各国旧币,以黄金为上币。

3. 土地制度 随着国家的建立,传统的耕战制度失去优势,使黔首自实田,承认土地私有制,这寓意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

4. 户籍制度 户籍相伍,规定无论儿女,出生之后都要列名户籍,死后除名。

5. 盐铁国营 提出盐铁国营,商人不得参与。此举措为后世借鉴。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军队建制

秦人的军事力量久负盛名。其灭六国之威,经久不衰。

秦军的主要组成:

1.侍卫官,主要负责皇宫值勤,由皇帝直接管辖;

2.皇宫警卫兵,主要兼管地方安全,平时训练,战时奉调出征,受郡县长官管辖。因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称呼。

3.边防兵,主要由地方官员、士兵、服役人员构成。统帅由朝廷指派。他们除了警戒敌国、守卫边境的任务外,还兼有建设维修军事工程的作用。

兵种划分 步兵,又有轻装、重装之分,前者身无甲,负责远攻,持弓、弩等远射兵器;后者上身着甲,负责近身攻击,持戈、矛、戟之类。主力部分着甲持弩。车兵,乘木马战车,每3人一车。骑兵,全身着短甲,手持弓箭,乘马,马有鞍,无鞍蹬。水军称楼船士,已经颇具规模。

从考古来看,秦军步兵数量最多,是主要兵种,战斗时各军种混编,以车骑兵为主力。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兵器 秦国时期,冶炼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较好的控制比例。品质优良的青铜兵器使秦军所向披靡。后世出土的青铜剑历经千年仍光亮如新,一次尚可划破18层纸。

战绩:北征匈奴 由于匈奴人常犯边境,秦始皇派遣将军蒙恬率大军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收复河南地,并逐步驱逐。同时,还修复燕赵长城并连接秦长城,成就了古代世界最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降服百越 灭楚后,军队继续南下,打算统一蛮夷闽越。发兵五十万,耗时三年,传言"三年不解甲,不弛弩"艰难战斗。

始皇推行的各种措施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出现推动了思想的传播和贸易的发展。使得古中国屹立千年不倒,中华民族历经万难仍千秋不息。

隋朝以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短暂一统的西晋王朝,其余时期政权林立,频繁更替。是历史上政权更替最快的时期。

后有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立北周,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国家虽强,但皇帝昏聩,581年大臣杨坚受禅,建立大隋,史称隋文帝。589年,南下灭陈,五胡乱华后全国再度实现一统。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君王,开创了开皇之治。

经济上,由于经年战乱,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建国以来提倡节省开支,要求广建粮仓,同时大赦天下,免除不必要的徭役。颁布均田法。交通上开凿广通渠,以利漕运 。

政治方面,以身作则,躬行俭朴;又颁布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举措。整顿吏治,罢免贪官污吏。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他是科举考试的开创者。同时他还删减酷刑,以轻代重。

文化艺术方面,大力提倡文教,广收散轶。其科举选官的政策,促进了文学教育的发展。又下令制定礼乐,提高国民素质,恢复正统。

军事方面,派兵攻打扰境的突厥,熟用兵法。采用离间分化的策略,使之内乱,无暇干扰内地。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科举考试图

隋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繁荣初现,史称"开皇之治"。

两个国家的建立都是由分裂走向一统的标志,如果说嬴政是开天辟地,那么杨坚就是顺应局势。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一位伟大的君王。

但是他们建立的朝代却都是经两代就灭亡。

三.灭国祸起,兴衰成败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秦朝之祸,起于内。

嬴政虽有雄才大略,但穷兵黩武;虽依法治国,却律法严苛;修长城,兴水利,虽是造福万民,但急于求成,劳民伤财,从秦始皇陵可见。国家虽外患肃清,但内忧不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突然逝世,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遗诏被篡改,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胡亥并不是始皇属意的接班人,他也没有治国之才,一位纨绔公子哥,加上一个阴险狡诈的太监赵高,把秦朝的百年大业毁于一旦。

在位三年,残害手足,屠杀官员,极尽娇奢,无恶不作。正如当初所愿:公子愿意恣意于天下,还非以天下为桎梏。

又因徭役过重、律法苛刻,始皇死后,秦二世威严不足,又毫无作为。前209年,陈胜、吴广等揭竿而起,适时天下响应,群英荟萃,但未能成功。之后,又有刘邦、项羽起兵抗秦,前207年秦二世死于赵高之手。至此,大秦覆灭。后秦王子婴诛杀赵高,复国无望,向刘备投诚。

骄奢淫逸,害人不浅。祖宗基业总败于不肖子孙

隋文帝虽是极力改革朝政,屯粮积财,可抵不过有个会花钱的儿子。

其晚年多疑,贬太子,改立次子杨光。604年文帝逝世,杨广即位,为隋炀帝。

与秦二世不同,隋炀帝也算是个有能力的君王。但是耐不住他太过闹腾。

大业二年,迁都洛阳,随后一系列的措施开始。先后颁布诏书开始开凿运河,沟通南北交通,后又修驰道,筑长城。极大的促进了中原文化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更是完善了父辈的科举选官制度,开设进士科,形成了完备的科举制度。

这是一次伟大的创新,为后世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确立了人才选拔的基本模式。他统治的前期,是公认的隋朝全盛时期。

乱世终结者:秦、隋的功与过,他们那些不得不说的巧合

隋朝大运河—南运河

但是由于国家底蕴不足,对国情的认识偏颇,又有急功近利的冲动性格,几年里连续颁布政令,耗国力,劳民伤财。又多次出兵征讨突厥。使得百姓死伤无数,不堪重负。杨广又极好奢华,后期每每出巡,必耗财无数,终引起隋末危机,走向灭亡。

后记:

秦、隋的统治虽短暂,可留下的财富是不可磨灭的,无论是皇帝制、中央集权,还是科举制度,都是中国古代史上开创式的壮举。他们完善了古代的政治体系,保护了封建王朝的千年延续。

但他们的短暂同样让人无法忽视。都说马上定国,笔下安邦。守成不易,守乱世下初建的国家更不易。因人心易涣,规则难立,稍有不慎,则万劫不复。正是吸取秦亡的教训,汉朝"黄老之治"才得确立,唐王朝才能成就绝世的辉煌。

终结乱世,非不世出的豪才方可,治理国家,非文韬武略者莫属。隋文帝的战绩是逊色于始皇的,但治国或有裨益。此二者外,历史上大一统的其余朝代,无不是传承了百年。天时地利与人和,成就大事,缺一不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此为鉴,可以兴国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