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秦始皇统一之后,就让大量秦军戍守边疆,北边防御匈奴的有

30万,南边镇压百越的就有50万,首都反而只有由普通将领苏角、李由等率领的合计约13万人马守卫。外重内轻,这就给那些造反的人留了空子,待到帝国核心崩逝于沙丘,心怀叵测的跳梁小丑立马钻出来,瞬间就毁坏了秦帝国这座大厦的根基。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然而秦自孝公开始,变法图强,至秦始皇一统华夏,秦军一直就是这统一过程中坚不可摧的力量东扫六国,北克匈奴,西惩戎狄,南平百越,横行天下,所向披靡。秦朝总共不过14年,秦军依然强悍,如果对军队运筹得当,秦朝定然不会轰然倒塌。

一 秦军为什么能打遍天下无敌手?

01 奖战之军功授爵制

《史记·商君列传》:“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韩非子·定法》:“商君之法曰:‘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

平常百姓可以通过军功来获得爵位,得到地位财富上的提升,而且是斩首越多,军功越高,多劳多得并且是可以实现的。再也不用像过去“世卿世禄制”时代靠拼爹了。

秦国想一直强下去,就必须东出,东出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可计数的征战,那么显而易见,“军功授爵制”最大限度的提升了秦国人报名参军的积极性,除了忠君爱国之类的情感,实际的利益就是对这些士兵最好的动员。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02 超强的军粮供应能力

①秦法保障农耕的稳定

《云梦秦简·厩苑律》:今课县、都官公服牛各一课,卒岁,十牛以上而三分一死;不盈十牛以下,及受服牛者卒岁死牛三以上,吏主者、徒食牛者及令、丞皆有罪。

牛是古代农业里的重要工具,依秦简里的记载,每年对各县的用牛都有核查,十头牛以上的,一年间死了三分之一或者拥有少于十头牛的,一年死了三头以上,主管牛的小吏,官员都要按罪论处。

以秦法对耕牛的保护为例,对农业的其他方面的保护也非常的完善,例如铁制农具不得无故损坏。由此,秦国的农业是相当的发达,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达的农业为大军的“粮草先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两大粮仓的建立

《史记·河渠书》:“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第一个粮仓是成都平原。秦惠文王时期,派大将司马错平定巴蜀,然而巴蜀之地在那个时候因为干旱或者岷江的洪涝并不能稳定的提供粮食,但在司马错之后,李冰父子经理巴蜀,建造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洪水则泄旱地,干旱则引江水,成都平原自此就稳定的为大秦帝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另外一个就是“关中平原”。秦朝建都咸阳,正处于广中平原,然而当时关中平原的降水量不足以支撑当地广大的农业,于是秦国接受了韩国人郑国的建议,修建一条水渠,引泾水流入洛水,尽管秦始皇后来发现了这是韩国人为了削弱秦国国力提的建议,却依然以大格局命郑国修好了这条渠。

现在的我们对于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的称呼习以为常,但是秦国是这个称呼实质的创造者。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03 先进的兵器

以秦弩,三棱箭,更长的青铜剑为代表的的秦军武器在当时都是优于东方各国的。

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在秦国时期就得到了长足发展。弓箭拉弓的同时还要保证命中率要花费射手很大的人力,时间一长,命中率定然下降,然而弩机的出现,士兵只需要将箭事先放好,用时扣动扳机就好了。相当于用机械之力取代了一部分人力。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三棱箭是指箭头为三棱形的箭,后世对出土的三棱箭多有检测,发现三棱箭是超完美型的流线型箭头,它的三个弧面完全相同,最大误差0.01厘米,它的外形和如今的子弹相似,也就是说秦人仅凭经验就制造出了接近现代空气动力学的武器,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敌军铠甲的瞬间就会产生切割,从而击中本体。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至于青铜剑,当时普遍的青铜剑长60厘米或者更短,但是秦军装备的有长90厘米的青铜剑,当时的战斗,重在刺而不是砍,那秦军使用此剑的时候必然就是“一寸长一寸强”了。而且秦国匠人将铜锡比例配的恰到好处,锡少了,剑软,锡多了,剑脆,易断。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04 完善的兵工制度

《吕氏春秋》:“物勒工名。”

会制造先进的武器还不够,必须能有匹配几十万人战斗的产量才算有效,可是秦人就做到了。

秦始皇兵马俑中就出土了4万多的三棱箭,数以万计的高标准同规格的产品在现在不算什么,但是那可是2000多年前的秦朝。

秦军工匠层层分级,每个人都要在自己打造的兵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马上就能责任到人,小到一个生产技工,大到主管兵工生产的丞相吕不韦。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二 拥有战无不胜的秦军的秦朝为何仅历14年而亡?

唐·司马贞:“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赵高矫制,扶苏死焉。”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只侧重军事方面。然而这却是很重要的一点。

01 自毁“长城”

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个雄才伟略之主,他以及大秦那些名将,诸如王翦蒙恬蒙毅等就是秦军的灵魂。

很不幸的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合谋乱政,逼死了以蒙恬为首的能威胁他们的边关良帅,也逼死了真正的太子,有另外号召力权威的扶苏。致使“虎狼之师”失去了核心。再先进的武器,如果没人会用,效果自然为零。北边的30万秦军在失去统帅后,随即溃散。

02 南军统帅赵佗拥兵自重

赵佗为副帅,与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平定了百越,中原战乱任嚣听说秦亡后病情加重,不久逝世,而赵佗并没有选择带兵北上勤王,而是封关割据岭南,最终建立了南越国。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03 烽烟四起,无力回天

当时除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军,还有以项梁,项羽叔侄为代表的的六国贵族起义军。起先秦朝最后一个扛把子章邯临危受命,率领骊山的70万刑徒击败了陈胜吴广,但是后来被项梁项羽的楚军全灭,后来秦二世命中原各地秦军支援章邯,虽有近30万,可前有项羽等强敌,后有秦二世的昏庸责难,只能用“无力回天”四字来表达了。

秦,二世而亡丨真正败的是秦政府,而不是秦军

结语

秦朝国祚虽短,却在中华历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画卷,而悍勇的秦军作为秦朝的一员,最终虽未能全数为国而战,却也为这副画卷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本有一手好牌,却被赵高胡亥等人打得稀烂,秦亡,亦非秦军之过也。


寻历史魅力,乐当下之人,我是“史海浮沉假行僧”,感谢阅读,感兴趣别忘了关注交流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