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提到絲綢之路,人們就會認為是中國古代從我國西部開通的一條陸上貿易通道,這並沒有錯!還有人認為:海上絲綢之路該是明朝時鄭河率領他所在的艦隊開闢的一條海上貿易通道!這種說法有不妥之處!中國的航海早在秦漢就有記載!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海上絲綢之路的由來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海上交通的路線。中國的絲綢除通過橫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大量輸往中亞、西亞和非洲、歐洲國家外,也通過海上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國。

因此,在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橫貫東西的陸上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後,有的學者又進而加以引申,稱東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線為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

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人們把這些海上貿易往來的各條航線,通稱之為“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

絲綢之路不僅僅運輸絲綢,而且也運輸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貨物,和香料、藥材、寶石等進口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與壯大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泉州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當時東西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貿易網。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國境內主要有泉州、廣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組成

加強了沿海地區的貿易往來,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沿海地區的文化交流;促進了沿海地區的民族遷徙;促進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程度,提升了沿海地區的國際地位;促進沿海地區的資源開發;促進造船技術的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1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交流主通道。

到唐代,伴隨著中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中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及至非洲大陸的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這條航線全長1.4萬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上絲綢之路終於替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根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唐時,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通往東南亞、印度洋北部諸國、紅海沿岸、東北非和波斯灣諸國的海上航路,叫作“廣州通海夷道”,這便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當時通過這條通道往外輸出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四大宗;往回輸入的主要是香料、花草等一些供宮廷賞玩的奇珍異寶。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宋元時期。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持續發展,大大增加了朝廷和港市的財政深收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生活,也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而宋朝在經濟上採用重商主義政策,鼓勵海外貿易,同中國貿易的國家和地區已擴大到亞、非、歐、美各大洲,並制定了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性較強的外貿管理法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進入鼎盛階段。

十五至十八世紀是人類歷史上發生重大變革的時代。歐洲人相繼進行全球性海上擴張活動,特別是地理大發現,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開闢了世界性海洋貿易新時代。西歐商人的海上擴張,改變了傳統海上絲綢之路以和平貿易為基調的特性,商業活動常常伴隨著戰爭硝煙和武裝搶劫。開始於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經唐、宋、元日趨發達,迄於明代,達到高峰。鄭和遠航的成功,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清代,由於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其間廣州成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惟一對外開放的貿易大港,廣州海上絲綢大路貿易比唐、宋兩代獲得更大的發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性大循環貿易,並且一直延續和保持到鴉片戰爭前夕而不衰。

而這在清代的外貿史上也是重要的轉折點。進口商品中,鴉片逐漸佔據了首位,並從原來的走私演化到合法化。

鴉片戰爭後,中國海權喪失,淪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沿海口岸被迫開放,成為西方傾銷商品的市場,掠奪中國資源和壟斷中國絲、瓷、茶等商品的出口貿易。從此,海上絲路一蹶不振,進入了衰落期。這種狀況一直延續了整個民國時期,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2)新時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倡導建立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戰略選擇。

1、構建和平穩定周邊環境。

周邊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首要。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是在新形勢下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戰略選擇。

它將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有利於擱置爭議、增進共識、合作共贏,推動構建和平穩定、繁榮共進的周邊環境。

2、深化改革開放。

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球範圍內市場、技術、資源等方面的競爭日益激烈,一些發達國家試圖通過制訂新的國際區域經貿安排繼續主導世界經濟發展。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新形勢下應對挑戰、用開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徑。

3、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新起點上科學謀劃經濟發展,對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不僅有助於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港口航運、海洋能源、經濟貿易、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而且對促進區域繁榮、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大大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空間,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繁榮。

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興起以來,就是聯通東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推動商業貿易繁榮發展的黃金路線。

中國和東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由貿易區。中國連續4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通過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力推動自貿區升級版建設,促進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已成為沿線各國人民的共同意願。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構建和平穩定周邊環境的戰略舉措,是中國與東盟之間開拓新的合作領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戰略契合點,有利於擱置爭議、增進共識、合作共贏,推動構建和平穩定、繁榮共進的周邊環境。

也是新形勢下中國應對挑戰、用開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徑;還是拓展中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深遠謀劃,不僅有助於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在港口航運、海洋能源、經濟貿易、科技創新、生態環境、人文交流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而且對促進區域繁榮、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大大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空間,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並最終促進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實現互利共贏。

首先從經濟層面來說,我們都知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是從我國的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然後再依次穿過了印度洋,在進入紅海,最終抵達到了東非和歐洲。也正是這樣的線路,使得絲綢之路成為了中國與外國之間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上的重要海上貿易通道,也成功的推動了沿線各個國家的共同發展。

第二是在文化影響方面。首先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了我國民族的工藝以及儒道思想。除此之外,還對絲綢之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甚至是歐洲的一些國家都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還掀起了“中國熱”。其中,有中國產出的茶葉以及瓷器都對世界產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除此之外,中國的茶文化在傳播到世界各地的同時,還從生活方式以及思維觀念上都對許多的國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第三是在對歷史的影響。經過歷史的證明,由於絲綢之路所帶動的不同文化上的碰撞和交流,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和發展。並且海上絲綢之路對於建設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來說,無疑是最具有深刻的啟迪和極其重要的當代意義。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海上絲綢之路這本書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

海上絲綢之路是我國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它不僅帶動了不同文化的交流,更帶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指的是古代時期的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一條海上通道。曾在2000多年前的時候,這條以中國徐聞港、合浦港等多個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就成為了世界性的貿易網絡。

關於“絲綢之路”的這個名字,曾在1877年的時候就被德國著名的地貌學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提出。它原本指的是中西大陸上的通道,其中的主要貿易就是絲綢,所以才取名為“絲綢之路”,在後期的時候才被延伸為“海上絲綢之路”。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可以範圍五個階段:第一就是秦漢時期、絲綢之路的成型階段;第二就是魏晉時期、也就是絲綢之路的發展階段;第三就是隋唐時期、絲綢之路的繁榮發展時期;第四就是宋元時期、絲綢之路的鼎盛時期;第五就是明清時期、絲綢之路開始由盛轉衰的時期。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記得在在唐朝中期以前的時候,中國對外的主要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但是後來由於戰亂以及經濟中心的轉移,使得海上絲綢之路成為中外貿易的主要通道,經過不同時代的發展,於是“海上絲綢之路”就成為了約定俗成的統稱。

德國作家羅德西里.普塔克所著的《海上絲綢之路》這本書裡,不僅對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的各海域文明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更強調了數千年來,中國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中所發揮的重要影響作用。

更為難得的是,普塔克在盤點了縱橫幾千年的海洋文化之後,將中國古代的遠航,與以葡萄牙、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列強的航海冒險,在目的和手段上,給予了非常清晰而客觀的區別和評價,將兩者之間巨大的差異展現在世人眼前

對於海上絲綢之路來說,它已經延續了將近2000年的時間,成為了歷史活動以及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一個重要載體。絲綢之路中的多個起點、多條航線,都具有著不同程度上的地位和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從“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和衰亡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凡是積極參與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朝代,其社會發展水平,與科技文化程度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長期閉關自守,遊離於世界之外的朝代,其經濟、文化水平往往很快就會衰落!

《海上絲綢之路》展示海洋風貌,再現華夏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