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出現並不是為了經濟交流?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貿易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今天我們來談談,陸上絲綢之路的出現。張騫通西域這是我們從初中就開始學習到的知識,但是你知道嗎?絲綢之路最開始出現的原因並不是為了經濟交流。不是經濟交流,那是什麼呢?

“絲綢之路”的出現並不是為了經濟交流?


漢武帝初年,漢武帝從匈奴人口中知道了關於西域的一些情況,有一個名為月氏國的國家被匈奴打敗後,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他們想要復仇匈奴,但是沒有人幫他們。漢武帝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想到月氏國在匈奴西邊,可以和月氏國聯合起來,切斷心腹大患匈奴與西域其他國家的聯繫,從而削弱匈奴的實力。

於是漢武帝想徵求人去與月氏國聯繫,但是當時沒有人知道月氏國在哪,也不知道有多遠,這使很多人望而卻步。這時張騫出現了,在他的帶動下,有一百多人願意同他一起去。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就派他們前往尋找月氏國。去月氏國,就得通過匈奴人的地盤,儘管他們再小心,還是被匈奴人抓住,做了俘虜,但是並沒有殺他們。十多年過去了,有一次張騫與另外一人趁匈奴人不防備,騎馬逃了。他們一直向西跑,沒找到月氏國,但是找到了大宛國,在與大宛國交流之後,由大宛國派人護送他們,使他們到了月氏國。但此時的月氏國王已經不願與匈奴作戰了,但是由於張騫是漢朝使者,很有禮貌的招待了他們。他們在月氏國待了一年後,去了大夏,看見了許多從未見過的東西,隨後返回了長安。這一趟,張騫在外過了十三年才回到長安。

“絲綢之路”的出現並不是為了經濟交流?


在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各國的情況後,漢武帝再次派他出訪,目的是為了找到天竺,這一次沒有找到天竺,卻結交了滇越。

到了衛青,霍去病消滅了匈奴主力後,漢武帝再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並帶去了許多牛羊、黃金、綢緞等禮物去結交西域。這一次先後聯繫了烏孫、大宛、月氏國、于闐等國。過了一年,張騫因病去世,但他派到西域各國的副手都回來了,經過統計,他們總共到過了三十六個國家。從這以後,漢武帝每年都派人去訪問西域各國,同他們建立了友好交往。通過這樣的方法,使中國的絲和絲織品,經過西域,到了西亞,再到歐洲,後來這條路便稱為了“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出現並不是為了經濟交流?


從歷史的淵源來看,“絲綢之路”的出現最開始是為了解決匈奴而開始的,但最終“絲綢之路”稱為了一條中國與西亞,歐洲等其他國家的一條經濟與文化交流的通道。

在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