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曹操自官渡一戰消滅袁紹主力後,接著夾勝利之威肅清了袁紹在幽州、幷州、冀州等殘餘勢力,袁紹也在憤恨中死去,他的兩個兒子則逃到了烏桓。為了徹底消滅袁氏勢力,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二月北征烏桓,曹操徵烏桓是存在非常大的風險的。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曹操劇照

第一個風險,曹軍是出塞作戰,勞師遠征,路途兇險,後勤補給困難,雖然曹操為此次出征先開鑿了兩條漕運平虜渠和泉州渠,但也只是延伸到幽州邊境,後面還需要大軍攜帶大量輜重作戰,這樣會嚴重拖慢行軍速度,兵貴神速,尤其是遠征作戰,速戰速決才是正確的方案。

第二個風險,北邊的烏桓此時實力並不弱,首領是蹋頓,蹋頓並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族人對他的評價是“蹋頓又曉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如今又得到袁氏兄弟的投靠,實力大增,曹操要想擊敗他們,必帶重兵。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曹操徵烏桓行軍路線

第三個風險,此時劉備已經投靠了劉表,如若北伐大軍出塞,許昌空虛,劉備肯定會勸劉表趁機攻打許昌,在江東的孫氏也會蠢蠢欲動的。

曹操面臨的這三個風險,其中第三個是他最擔心的,因為彼時,劉表的實力紙面上是很強的,如今又有反曹第一人劉備的相助,稍有不慎,老巢真的會被人端了,因此,很多謀士都極力反對此次出征,其中也包括了荀彧。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他們認為,袁氏兄弟已經是山窮水盡,翻不起什麼大風大浪,當前最主要的還是南下搶佔地盤而不是冒著老巢被端的巨大風險北上攻打不毛之地。在這個問題上,曹操聽從了謀士郭嘉的意見,決定北征烏桓。曹操為什麼敢這麼大膽虛國遠征呢?

戰術上的可行性

烏桓盤踞的柳城是位於遼河平原,非常適合騎兵作戰,曹操此次帶了大量騎兵,包括他的“特種部隊”虎豹騎,曹軍還擁有一群善用騎兵的將領,張遼、張郃、徐晃、曹純等。憑藉手中這些精銳對抗烏桓騎兵不成問題。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另外,曹操的計劃是奇兵出擊,曹操的軍隊通過“濱海道”快速進入到遼東平原,然後發動奇襲。曹操的奇襲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的,因為當時烏桓地處偏遠,認為曹操不可能那麼快會到達,肯定不會有所準備,這就是成功的基礎。

事實上,因為大雨的原因,濱海道泥濘不亢,根本過不了車馬,曹操率精銳騎兵輕裝走荒廢了兩百多年的“盧龍塞”通道,這時一條漢武帝時期為支援對匈奴作戰而開闢的通道。曹軍隱秘行軍到了白狼山附近,並搶佔了有利地形,這時據柳城不足兩百里,烏桓的哨騎才發現曹軍,蹋頓慌忙組織軍隊阻擊,最終白狼山一戰,虎豹騎大發神威以少勝多,擊垮了烏桓騎兵。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白狼山

戰略上的必行性

公孫瓚殺劉虞坐上了幽州刺史的位置,南拒袁紹,北拒烏桓,公孫瓚為了擴大地盤,對北邊的烏桓是極其不友好的,志在消滅烏桓,烏桓為了自保,向袁紹發出了結盟的信號,這正合袁紹的戰略意圖,袁紹的戰略就是“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下以爭天下。”

現在烏桓拋出了橄欖枝,袁紹當然立即答應的,建安四年,兩家聯盟消滅了公孫瓚。烏桓也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袁紹也給了烏桓相應的政治地位,兩家的關係可以說是“情同手足。”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袁紹劇照

袁紹官渡失敗後,烏桓也沒有落井下石,可見關係之牢固。正因為如此,袁氏兄弟才有敢冒著危險投靠了遊牧民族,並且此次逃亡帶了冀州約十萬人士,這些人都是袁家的忠實“粉絲。”欲日後圖復冀州。

而烏桓的意圖是什麼呢?烏桓自從沒有了公孫瓚的打壓,日漸強大,已經形成以蹋頓為首的一個政治團體,常常聯合中原勢力南下,蹋頓也想憑藉袁家的勢力南下中原。兩者各取其需,沆瀣一氣。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曹操雖然取得了袁紹的地盤,但統治並不牢固,有很多袁氏勢力從中破壞,袁紹的外甥在建安十年趁曹操救援獷平之際,在幷州起兵復叛。為了消滅袁氏集團的影響,曹操大開殺戒,嚴重打擊了幽州地區的舊勢力。

曹操要想圖謀南方,統一天下,就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後院起火才是戰爭失敗的首要因素,還有就是兩線作戰。而此時,劉備還未成氣候,劉表胸無大志,徒有虛表,不足為慮,斷然不敢進攻曹操。

曹操為什麼要冒著大風險北征烏桓

而江東的孫權剛剛接過統治大棒,要做的是加固自己的統治,沒有劉表的支持,憑江東的實力是不敢進攻許昌的,江東也不可能與劉表結盟,劉表可是孫權的殺父仇人。所以,曹操此時消滅烏桓,建立一個穩定的後方在戰略上完全正確,雖然付出的代價有點大,尤其是損失了郭奉孝,但還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