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曹操自官渡一战消灭袁绍主力后,接着夹胜利之威肃清了袁绍在幽州、并州、冀州等残余势力,袁绍也在愤恨中死去,他的两个儿子则逃到了乌桓。为了彻底消灭袁氏势力,曹操在建安十二年二月北征乌桓,曹操征乌桓是存在非常大的风险的。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曹操剧照

第一个风险,曹军是出塞作战,劳师远征,路途凶险,后勤补给困难,虽然曹操为此次出征先开凿了两条漕运平虏渠和泉州渠,但也只是延伸到幽州边境,后面还需要大军携带大量辎重作战,这样会严重拖慢行军速度,兵贵神速,尤其是远征作战,速战速决才是正确的方案。

第二个风险,北边的乌桓此时实力并不弱,首领是蹋顿,蹋顿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族人对他的评价是“蹋顿又晓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如今又得到袁氏兄弟的投靠,实力大增,曹操要想击败他们,必带重兵。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曹操征乌桓行军路线

第三个风险,此时刘备已经投靠了刘表,如若北伐大军出塞,许昌空虚,刘备肯定会劝刘表趁机攻打许昌,在江东的孙氏也会蠢蠢欲动的。

曹操面临的这三个风险,其中第三个是他最担心的,因为彼时,刘表的实力纸面上是很强的,如今又有反曹第一人刘备的相助,稍有不慎,老巢真的会被人端了,因此,很多谋士都极力反对此次出征,其中也包括了荀彧。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他们认为,袁氏兄弟已经是山穷水尽,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当前最主要的还是南下抢占地盘而不是冒着老巢被端的巨大风险北上攻打不毛之地。在这个问题上,曹操听从了谋士郭嘉的意见,决定北征乌桓。曹操为什么敢这么大胆虚国远征呢?

战术上的可行性

乌桓盘踞的柳城是位于辽河平原,非常适合骑兵作战,曹操此次带了大量骑兵,包括他的“特种部队”虎豹骑,曹军还拥有一群善用骑兵的将领,张辽、张郃、徐晃、曹纯等。凭借手中这些精锐对抗乌桓骑兵不成问题。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另外,曹操的计划是奇兵出击,曹操的军队通过“滨海道”快速进入到辽东平原,然后发动奇袭。曹操的奇袭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的,因为当时乌桓地处偏远,认为曹操不可能那么快会到达,肯定不会有所准备,这就是成功的基础。

事实上,因为大雨的原因,滨海道泥泞不亢,根本过不了车马,曹操率精锐骑兵轻装走荒废了两百多年的“卢龙塞”通道,这时一条汉武帝时期为支援对匈奴作战而开辟的通道。曹军隐秘行军到了白狼山附近,并抢占了有利地形,这时据柳城不足两百里,乌桓的哨骑才发现曹军,蹋顿慌忙组织军队阻击,最终白狼山一战,虎豹骑大发神威以少胜多,击垮了乌桓骑兵。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白狼山

战略上的必行性

公孙瓒杀刘虞坐上了幽州刺史的位置,南拒袁绍,北拒乌桓,公孙瓒为了扩大地盘,对北边的乌桓是极其不友好的,志在消灭乌桓,乌桓为了自保,向袁绍发出了结盟的信号,这正合袁绍的战略意图,袁绍的战略就是“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下以争天下。”

现在乌桓抛出了橄榄枝,袁绍当然立即答应的,建安四年,两家联盟消灭了公孙瓒。乌桓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袁绍也给了乌桓相应的政治地位,两家的关系可以说是“情同手足。”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袁绍剧照

袁绍官渡失败后,乌桓也没有落井下石,可见关系之牢固。正因为如此,袁氏兄弟才有敢冒着危险投靠了游牧民族,并且此次逃亡带了冀州约十万人士,这些人都是袁家的忠实“粉丝。”欲日后图复冀州。

而乌桓的意图是什么呢?乌桓自从没有了公孙瓒的打压,日渐强大,已经形成以蹋顿为首的一个政治团体,常常联合中原势力南下,蹋顿也想凭借袁家的势力南下中原。两者各取其需,沆瀣一气。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曹操虽然取得了袁绍的地盘,但统治并不牢固,有很多袁氏势力从中破坏,袁绍的外甥在建安十年趁曹操救援犷平之际,在并州起兵复叛。为了消灭袁氏集团的影响,曹操大开杀戒,严重打击了幽州地区的旧势力。

曹操要想图谋南方,统一天下,就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后院起火才是战争失败的首要因素,还有就是两线作战。而此时,刘备还未成气候,刘表胸无大志,徒有虚表,不足为虑,断然不敢进攻曹操。

曹操为什么要冒着大风险北征乌桓

而江东的孙权刚刚接过统治大棒,要做的是加固自己的统治,没有刘表的支持,凭江东的实力是不敢进攻许昌的,江东也不可能与刘表结盟,刘表可是孙权的杀父仇人。所以,曹操此时消灭乌桓,建立一个稳定的后方在战略上完全正确,虽然付出的代价有点大,尤其是损失了郭奉孝,但还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