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2020開年,電影《寵愛》濃情上映。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寵愛”劇組發佈會現場照

據數據顯示,影片相關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100億,熱搜登榜26次,線下影院連續十日獲票房冠軍、排片冠軍,累計票房超6億。至此,寵物類題材影片在華語電影中有了新的爆款。

對比其他廣受詬病的商業片,《寵愛》的成功,讓人思考它如此賣座的原因

影視行業,從來不缺“好故事”,缺的是動人的“真故事”

什麼是“真故事”?前段時間肖戰的表演片段《買耳朵》,就能解釋。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肖戰在《買耳朵》片段中飾演普通平凡的外賣小哥

一個視頻電話、一口渝川方言、幾句簡單臺詞,《買耳朵》講述了外賣員外出打工、省吃儉用,想給有聽力障礙的外婆買個助聽器的暖心故事。外賣小哥與外婆視頻時,小心翼翼“招手手”的樣子以及那個“我要讓你聽到全世界”的願望,於細微處爆發情感 ,不僅用沉甸甸的愛融化了熒幕前無數觀眾,也讓肖戰本人在排練現場被感動的熱淚盈眶。

顯而易見,“真故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貼近生活,甚至無需任何修飾,卻更容易帶動情緒、引發共鳴。《寵愛》的高明之處,正是在於它拍出了這種極為稀缺的“真故事”,電影中的每個部分,都帶有強烈的生活感,自然生動、直抵人心。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阿德與巴頓

影片的其中一條故事線,就關於那些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城市中風裡來雨裡去的外賣小哥

外賣員阿德通過一串肉串與流浪狗巴頓建立了友誼,作為報答,巴頓做了阿德的嚮導。這個故事,充滿溫柔,以溫暖抱團換來信任復歸,集中的淚點,影射故事許多閃光之處:

①人群中被淹沒的他們,最懂得平等與尊重的意義

陌生城市裡的流浪狗,讓阿德找到了歸屬感,它那麼小、那麼謹慎膽怯,一如初到城市的自己。阿德對待巴頓的態度,跨越了人與寵物的原始設定,他跟它講話,給它取名,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它,少了些“寵”,多了許多依賴與尊重,就像阿德說的:“我以為是我在照顧它,其實是它在照顧我”。

當兩顆孤獨的心碰在一起,影片的故事內容也由此豐富

②電影中的“比慘思維”,寬慰不容易的成年人

外賣員阿德的形象,能讓人看到自己現下或曾經的影子。心理學中有一種“比慘思維”——我們往往用和其他人比慘來安慰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淡化自己喊痛的慾望。這也是共鳴感的來源。在陌生的城市裡,簡單的關懷變成感動,阿德與巴頓互相陪伴、守護,共同發現愛、收穫愛的故事,於某種角度上,給觀眾以寬慰與啟迪,也填補了許多人的情感空白。

宣發精準觸及受眾,用誠意打造口碑作品

當下,如果在網上問:什麼算是真正的“人生贏家”?一定會有人不假思索地說“有貓有狗”。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萌寵系列文創產品

中國目前寵物行業市場規模是2013年的3倍多,預計到2023年將超過4000億。市場的興起,引發了多元的消費業態,最近登上熱搜的天貓國家年貨節寵物消費數據、故宮博物院官網熱售的寵物周邊,以及星巴克遭哄搶抬價的“貓爪杯”,都體現了由寵物帶來的“它經濟”創造的巨大價值潛力,這一點,也為電影《寵愛》提供了充足的市場空間。

投資者一定是想盈利的,而流量就是盈利的另一個指標。作為一部商業性質的影片,《寵愛》劇組拿出了足夠的誠意,不僅聚集陳偉霆、吳磊、鍾漢良等圈內炙熱流量,還邀請此前在綜藝《我就是演員》中有精彩表現的檀健次、李蘭迪、闞清子等演員加盟,與其他商業電影“純流量消費”思維不同的是,《寵愛》劇組嘗試去平衡、從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影視圈裡流量和演技,有流量並不代表著沒有實力,兩者兼具,打破偏見,為商業電影發展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一部電影想要成功的因素太多,不只是集中在宣發觸眾上。有了相關價值潛力帶來的支撐,導演楊子又為電影下定了一個新目標:確保每一環節萬無一失。這意味著,劇本、角色、細節,都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對整個團隊的配合程度與運作實力,考驗不小。

首先,團隊集中解決劇本問題。據透露,《寵愛》的劇本改了五六稿,導演楊子在原作者冉甲男的劇本基礎上,從男性視角出發,進行調整,經過了為期四年的打磨。

其次,劇組專門從國外請來了《忠犬八公》的團隊以及有著幾十年經驗的好萊塢訓練師,以尋找一個最好的工作邏輯和流程最後,在細節修飾上,劇組也花了不少心思。楊子在接受採訪時,曾分享過一個拍攝現場與“動物演員”配合的小方法:參與拍攝的小動物在片場願意跟人玩,然後我們要告訴所有人,請你不要理它,因為所有人都不理它,它一定會找願意理它的,它就會覺得跟演員是好朋友,無形中幫助它跟演員之間拉近了關係,增加故事帶給觀眾的“相信感”,從而提升觀影效果。

任何題材的電影,誠意永遠作為評分的參考。《寵愛》中具體到每一個眼神動作、每一個情感反應的鏡頭運作、細緻的幕後準備以及連貫的熒幕表演,讓它擁有的高口碑實至名歸。

大聲說愛,擁抱每一個渴望被寵愛的“被動都市人”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經典寵物系列電影

縱觀市場上寵物類型的電影,從情懷感十足的好萊塢經典電影《加菲貓》、《泰迪熊》到近些年票房口碑雙豐收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流浪33天》不難發現,“愛”是共同的主題。這一主題,滿足了大多數被動都市人

的情感需求。

什麼是“被動都市人”?

就像《愛在》三部曲中女主說的那樣:“我在工作中是個堅強獨立的女性,但我還是需要愛與被愛。”

習慣獨處的年輕人,不主動追求,也不主動索取,但是,需要愛,也渴望被寵愛

影片《寵愛》最為動人之處,就在於以小動物們為紐帶,把現實中那些愛的矛盾和困境都一一攤開,再一點點去解決,讓那些無人可陪的人,得到一個共鳴點,極具現實指導意義

①小奶貓與寵物豬的那兩個故事線,圍繞“愛”與“勇氣”展開。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怕貓的女畫家安英因為愛上一個人,選擇去照顧一隻貓,嬌蠻任性的少女曲飛飛也因為男友,接受了他奇葩的寵物豬。

怎樣鼓起勇氣,嘗試接觸自己害怕的東西?影片給出了答案:愛。

故事發展過程緊張曲折,但結果讓人會心一笑,愛情原來不是誰為誰改變,而是要互相包容,在愛中逐漸接受彼此,才是最好的寵愛

②橘貓呼嚕與黑狗豪七的兩段故事,圍繞“愛”與“責任”展開。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高銘幫高萌萌追星,只為留下那隻胖的可愛、幾乎佔據自己與女兒視頻通話時所有話題點的橘貓呼嚕,讓多少觀眾在電影院笑到昏厥,又莫名心酸,說不出口的“對不起”和“我愛你”,都是角色動人的潛臺詞

黑狗豪七用分秒不離的陪伴、默默無聲的守護,以一生回答主人“誰最愛我”的這道問題,更是賺足觀眾的眼淚,將無數笨拙又努力的身影背後,那份深情卻不善言辭的愛,演繹的入木三分

③導盲犬小札與流浪狗巴德的兩段故事,圍繞“愛”與“守護”展開。

《寵愛》:一部跨年商業片,還原萬千“鏟屎官”心中的迪士尼

寵物狗被訓練成導盲犬,不帶侵略性的故事情節和敘事色彩,詮釋了那份“最單純的心思,是能陪伴你整個青春,最認真的許諾,是要一輩子做你的眼睛”的純情美麗。

流浪狗與外賣員的相遇,讓觀眾感動於人類與動物之間牢固信任感的同時,也明白了:不要動不動就說放棄,因為在你的身邊,一定有人會默默支持你

總結

正如導演楊子所說,“生命因寵愛而綻放美麗,我們因為學會寵愛別的生命而領悟到滿足原來可以如此簡單和純粹”。跨年商業片《寵愛》,把溫暖種到每個人心裡,用藏在溫情故事裡的現實,讓觀眾看到自己,也注意到隱藏在身邊的那些愛與美好,因為寵愛,我們,不再孤單。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