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中國的高等教育多是嚴進寬出你怎麼看?

yyoude


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現在有些院校重文憑發放,忽略了教育的真正內涵。


用戶葫蘆唐


相對於20多年前,現在的高等教育應該說是寬進嚴出!在20多年前,小學考初中比現在考大學都難,我記得當時我們鎮有8個小學,但小升初時只招2個初中班,總共只錄100人左右,錄取率不到30%,比現在大學的錄取率都低,然後初中考高中的錄取率更低了,高中考大學的錄取率也比現在低得多,通過層層篩選下來,你可以想見,當年考上大學有多難。我是92年上大學的,我是我那一屆的我所在小學和所在初中的唯一的一個大學生,當年有“剃光頭”一說,就是某些高中,高考後整個學校沒有一個人可以繼續深造,連考上中專的人都沒有(當年高考還可以考中專),更加不用說大專和本科了。這才是真正的“嚴進”,但當年如果能考上大學,讀大學如果只是拿個畢業證是很輕鬆的,學校管理非常寬鬆,學不學完全靠自覺,學校基本不管你,哪像現在,學校會逼著你學,晚上還要上晚修,我們那時,除了白天上的課比現在要少,晚上學校從來不安排學習任務,這才叫“寬出”。所以現在的大學應該叫“寬進嚴出”,恰好和您說的“嚴進寬出”相反。


中學數學教育領航者


作為大學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個人認為目前的大學教育的確處在嚴進寬出的狀態,而且本人非常反對這種模式

個人認為,一個人真正的學習,尤其是專業的學習,都是在大學中完成的。所以,大學的學習要求與社會要求更加接軌——這種學習不過度注重細節和考試技巧,而側重於學生對於知識體系和專業深度的理解和掌握。與之相比較,一個學生,從小學到高考,學習的終極目的則僅僅在於成績的高低。因此這種學習特別偏重於考試能力和技巧的培訓。除此之外,學生在大學以前的學習大多處於被動學習狀態。而大學之後,學習成績的比較壓力驟然下降,這使得學生得以在一種相對寬鬆的環境下真正有機會為了知識的獲取而學習,即大學階段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因此,大學的四年學習時間才是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素養和能力培養階段。試想,我們一生中何曾有機會可以這樣學習:沒有來自班主任和家長的過度威逼、自己擁有很大的學習自主權和充裕的時間,同時還擁有最為優質的環境和教學資源?

然而,對於很多的學生而言,大學的寶貴學習被嚴進寬出的現行政策破壞了。由於這種政策的實施,太多的學生在從小學到高中的漫長學習階段中處於“嚴進”重壓下的被動學習狀態。這導致孩子們在這個階段中耗盡了自己學習熱情,因此當他們終於掙扎地進入到大學校園以後,更渴望的是放鬆,而不是如何繼續努力。在這種情況下,“寬出”的政策又開始誘惑、引導他們迷失在放鬆帶來的舒適區內,最終導致逃課、60分萬歲等各種問題。於是乎,熬到畢業就成為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大學學習的終極目標。所以,嚴進寬出的政策導致了這樣的現象:大學所培養的一批批所謂人才,到了社會上被殘酷淘汰和篩選,進而導致所謂的“學歷無用論”。難道真的是學歷無用麼?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更多的是因為學歷不達標而造成的無用。

基於以上,個人認為,從為學生自身發展負責的角度,非常有必要改變一下目前嚴進寬出的高校培養體制了。加強高等學校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理科博士再學習


嚴進寬出跟教育事業本質屬性背道而馳,教育事業本質就是為社會需求培養可用之人才,嚴進是為了招收更好的生源,而寬出是不負責的表現。畢業意味著失業,是赤裸裸的教育經濟化,掙了家長的錢,同時套取國家的錢,誤人子弟啊!可恥可悲啊!


蔡旺祥


需要改革了。


富國強81


如今的高等教育格局就是學習,考試。上課的時候老師也大多是這個是考試點,那個是考試綱,若是考點劃出的準確,學生還會覺得老師劃得好。要是遇到沒上課的,找兩個筆記重點整理的齊全的,多看看記記,考試也能過去,那些考前突擊的,小夥伴是不是也覺得這人很聰明。這種考前做突擊在多次見效之後,會給人一種努力就能立馬看見成績的錯覺,可是在生活當中,並不是能夠立馬見效的,那些隨便搞搞,稍微努力成功的例子又有幾個,這就導致了現在好多畢業生剛踏入社會覺得迷茫,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的原因之一。當今的教育現狀跟高中其實是差不太多的。


匯鴻教育


是寬進寬出。三本以下的,不如讀職業學院(技校)。


好說歹說


錢到手了,一律放行,


液壓老高


要嚴進嚴出,產品質量是根本~


深海螺絲釘803


這個問是不是簡單的教育問題,也不是政策問題,而是自身的發展壯大才是最具應響力的經濟加軍事的發展問題。一個軍事上打不過人,經濟上又不先進的國家不管你怎樣折騰,根本應響不了人才的進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