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年夜飯

我們的年夜飯


年夜飯也叫"閤家歡",是一年一次極為重要的家庭大聚餐。奶奶在世時,一直住在二叔叔家,都是由二叔叔二嬸嬸操持。奶奶去世以後,就改到了我們家。一下子要做二十多口人的飯菜,婆婆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哥哥建議,年夜飯每人至少做一道拿手好菜,一來展示自己的廚藝,二來大家共同參與,更有意義,大家都很贊同。為了年夜飯,大家都苦練了幾個月,就等著今晚一展身手呢。這不,夜幕剛一降臨,大家都來了,磨拳檫掌,準備一試廚藝。

我和嫂嫂跟著婆婆把大家需要的食材早已備好。大家到了以後,本著先涼後熱,先炒後燉的順序,陸續進廚房準備。男人們是要喝酒的,首先需要下酒的小涼菜。公公這個最拿手,他也早已聲明,餐前的小涼菜,由他準備。於是他第一個進廚房忙活,一會兒,涼拌花生米,糖醋西紅柿等六樣下酒涼菜就出來了。他的任務完成了,高興的入席了。

我們的年夜飯

餐桌上的幾道硬菜——“辣子雞、紅燒肉、糖醋排骨”。大哥早已聲明,由他來準備。為這,他專門跟單位的廚師學了一個禮拜,自己實踐操作了半年多。我們的舌頭也跟著他受了四五個月的罪,還好,後來的一個多月,終於做的象模象樣,有滋有味了。孩子們對他這三道菜很是期待。公公成功完成任務後,哥哥便戴上圍裙,在孩子們的期盼中進入了廚房。因為,之前的準備工作,早已被“二廚”做足了。雖然是三道比較費功的硬菜,但用了一個多小時,也都陸續出鍋了。孩子們聞香而來,開始大快朵頤。二十多口人,分成了兩桌,大人們一桌,孩子和年輕媽媽們一桌。為了方便,雖然每道菜都準備了兩份,可孩子們吃的饞了,把自己的那份吃光後,眼巴巴的看著大人桌上的這份。看著他們眼饞的樣兒,公公和叔叔們立刻笑著端給他們了。不一會兒,六份菜吃的只剩骨頭了。哥哥見了,很有成就感的笑了起來。孩子們拍著鼓鼓的肚皮兒,抹了抹嘴兒,各玩各的去了。

嫂嫂的魚做的最好,接下來的幾道魚就由嫂子來掌勺。微山有名的“香辣鯉魚、白湯黑魚、厚子粉皮”不一會兒就香噴噴的出鍋了。湯鮮肉嫩,大家吃的美美的。老公在青島上的大學,最喜歡吃那兒的蛤蜊,他今天的拿手菜當然是“爆炒蛤蜊”,這道菜說簡單很簡單,但要做的好卻並不容易,首先就是蛤蜊的處理,處理不好,滿嘴的海沙,根本無法下口,只有讓蛤蜊把海沙全都吐乾淨了,才好。炒的時候,火侯和材料加入的時機也很有講究。反正,我每次炒的就遠遠不如他,所以,我也只有坐著等吃的份兒。

我們的年夜飯

為了照顧幾個小寶,我專門做了幾道寶寶餐:“滑嫩雞蛋羹”、“南瓜羹”、“香菇烤鵪蛋”。我也是反覆練了幾個月,大寶和二寶兩個忠實的試吃者,試吃了多次。不幸的是,兩個小吃貨,無論我做什麼,做的好吃與否,他們統統做崇敬狀,吃個精光,讓我無法確認我的廚藝如何。無奈之下,我只好在他們吃光之前,自己親自來嘗。不過,看今天孩子們吃的有滋有味的樣兒,我感覺還是很成功的。

二叔叔平時最不擅做菜,這次也親自下廚了,做了一道奶奶在時常做的一道“大雜燴”,就是把所有食材的下角料,配以調料一起煮。奶奶在世時,我也曾吃過她老人家做的這道菜,雖然都是一些丟掉的食材,味道卻很不錯。家裡以前條件很不好,二叔叔常跟著奶奶操持家務,吃了不少苦,對這道菜印象最為深刻,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吃過無數次這道菜,所以二叔叔做出來的味道與奶奶以前做的一模一樣。大家吃著這道菜,想起了奶奶在世時的很多事。想起她為這個家一輩子操勞,付出了很多,不由有些感傷。

我們的年夜飯

三叔叔是最擅廚藝的,之前,我們做菜時,他就磨拳檫掌,不斷的為我們提意見。最後終於忍不住下廚“牛刀小試”一下,做了一道“宮爆雞丁”,果然是名不虛傳,味道很是正宗。香味一飄出去,立刻引來了在院裡玩的孩子們,他們嚥著口水,拍著依然鼓鼓的肚子,後悔不該吃那麼多。

中國菜講究雞魚肉蛋都齊備,寓意吉祥如意,團團圓圓,年年有餘。幾道大菜上齊以後,婆婆和兩位嬸嬸負責餘下的湯菜和素菜。上大學的侄女兒,也露了一手,做了一道在學校新學的甜點——焦糖布丁。味道很是不錯,可惜,我只嚐了一勺,就被孩子們搶光了。二叔叔家的弟媳,單位有事兒,陪我們吃了一點兒東西,聊了會兒天,就去值班了。三叔叔家最小的弟媳,最是活潑開朗,很得孩子們喜歡,大家都圍著她玩鬧。於是,她便孩子王似的帶著所有孩子玩,無需參與到廚房中來。我家大寶最會貧嘴耍寶,最愛與他這位小嬸嬸嬉鬧,娘倆你一句,我一句,猶如對口相聲,說的好不熱鬧,逗的孩子們哈哈大笑。三叔叔家最小的弟弟也是極愛玩的,陪大人喝酒的他,被孩子們纏拉著去玩遊戲。

我們的年夜飯

女人們吃飽了飯,和了面,看著春晚,聊著家常包餃子。男人們繼續喝酒聊天,總結得失,展望未來。孩子們嘰嘰喳喳拱在一起嬉皮打鬧,最可樂的是我家二寶與三叔叔家的小孫子,兩人年齡最小,話也說不清楚,卻伊伊呀呀聊得挺熱乎。

笑聲,語聲,打鬧聲,飄出院子,混入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奏出這人間最美的華章。年夜飯,吃出了團團圓圓,吃出了和和美美,吃出了父慈子孝,吃出了一家子的情意,吃出了家和萬事興,吃出了歡樂和祥和,更吃出了中國傳統新年的意義與內涵。

愛在團聚中傳承與延續,情在男人的觥籌光錯中,女人的費心操持中,孩子們的嬉笑玩鬧中傳遞。這才是中國傳統新年的意義,這才是無論多大,無論走多遠,過年了,都要回家陪老人孩子過年的意義。

一年一次的年夜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這是何等的幸福。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古老的傳統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許多人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選擇過年不回家,這也使年夜飯成為了空談。但無論如何,年夜飯的意義與內涵絕不能忘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