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草案出臺前先搞懂“什麼是紅籌架構或VIE架構?”

根據今日晚《中國證券報》報道,旗下記者從接近監管層人士處瞭解到,科創板規則徵求意見稿的大方向已經確定,但部分細節還在做最後的修訂,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日可待。此外,
科創板將會提高對協議控制、同股不同權架構和企業盈利情況的包容度。另據記者獲悉,上交所日前也已經與大型頭部券商溝通了項目儲備情況。業內人士表示,券商對於關於科創板上市標的的競爭激烈,大概率首批上市的公司都已經確定了券商。


其中報道中提及“協議控制”,“同股不同權”等詞彙。很多讀者不沒有聽過,或者是聽過但只是略知一二,沒有深入的瞭解這些詞彙代表的商業含義。


今天科創君就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些這些晦澀但是常見的商業詞彙,保障你以後暢快閱讀財經新聞和企業研報。


科創板草案出臺前先搞懂“什麼是紅籌架構或VIE架構?”


新經濟企業“奔赴”納斯達克

上世紀80年代,以越秀集團等為代表的大陸企業在港股間接上市,從此拉開了大陸企業境外交易所上市的大幕。從此以後,大陸企業境外IPO上市便有增無減。

尤其是教育,金融,互聯網等不符合國內A股上市條件的大陸企業,境外IPO更是唯一選擇。從新東方,到新浪;從阿里巴巴到拼多多。大陸優質新經濟企業“奔赴”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等成為“常態”。一方面角度看,是我們經濟高速發展的見證,但從另外角度看,也是國內大部分資本市場投資者的“損失”,導致中國股民竟然無法從阿里巴巴,京東等高速發展中獲利的結果。


科創板草案出臺前先搞懂“什麼是紅籌架構或VIE架構?”



境外IPO上市的兩種方式

大陸企業境外資本市場IPO上市有兩種方式,分為為:直接上市和間接上市。

直接上市

顧名思義,就是以大陸公司的名義向國外證券主管部門申請發行登記併發行股票向當地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交易。主要的政策依據是證監會《關於企業申請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廢止)》(證監發行字(1999)83號)即平時我們說的“83號文”。但是由於該文件中一些企業利潤等要求對於很多互聯網企業很難滿足,主要是對於大型國有企業友好。因此,不是“新經濟”企業的主流選擇。


紅籌架構和VIE架構解讀


間接上市

間接上市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紅籌模式”,分為造殼上市和買殼上市兩種路徑


“買殼上市”本質就是“反向併購”,指大陸企業以現金或交換股票的手段收購另一家已在境外上市公司,然後將原有的境內資產業務或其他形式的權益注入該上市公司的方式達到境內企業境外間接上市的目的。買殼上市雖然jian但便捷,但是風控風險高,也不是新經濟企業的主流選擇。


“造殼上市”是指境內企業在境外設立殼公司,然後將境內資產以換股等形式轉移至在境外公司,通過境外公司來持有境內資產或股權然後以境外公司名義上市。造殼上市操作相對簡單戰略投資者進入和退出機制都在境外實現此外境內企業可以造出比較滿意的殼公司節省購買殼公司的費用以及降低收購失敗的風險上市環節的費用也相對較低因此造殼上市方式成為境外上市最常用的方式。


紅籌上市

使用紅籌架構的私募股權投資,先由國內公司的創始股東在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設立離岸公司(法律上稱為“特殊目的公司”),然後利用這家離岸公司通過各種方式控制境內權益,最後以該離岸公司為融資平臺發售優先股或者可轉債貸款給基金進行私募融資,乃至最終實現該離岸公司的海外上市,也稱為紅籌上市。


科創板草案出臺前先搞懂“什麼是紅籌架構或VIE架構?”


VIE架構

在紅籌架構下,根據控制境內權益的方式不同發展出不少變種,有股權/資產收購模式,也有協議控制模式,尤其以“協議控制”模式最為知名。

“協議控制”,又稱“新浪模式”、“搜狐模式”、“VIE”,在2006年以前主要應用於互聯網公司的境外私募與境外上市。

由於外商直接投資增值電信企業受到嚴格限制(法律要求投資的外商必須是產業投資者,基金這種財務投資者不屬於合格投資人),而互聯網業務在我國法律上又歸屬於“增值電信業務”,聰明的基金為了繞開這些限制,發明了協議控制這種交易架構,後來該架構得到了美國會計師協會GAAP的認可,專門為此創設了“VIE會計準則”,即可變利益實體準則,允許該架構下將國內被控制的企業報表與境外上市企業的報表進行合併,解決了境外上市的報表問題,故該架構又稱“VIE架構”。有說法說是搜狐最先使用了該方法,也有說法說是新浪最先使用了該方法,故有前述兩種別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