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註冊制就是證券市場供給側改革的試驗田

據新華社消息,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就完善金融服務、防範金融風險舉行集體學習,最高領導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刺客看來,正在推進的科創板註冊制,就是證券市場供給側改革的試驗田。

證券市場的供給側改革,很重要的一塊是股票市場的供給側改革;股票市場的供給側,就是股票市場的股票來源問題;股票來源的主要供應渠道,就是IPO、再融資以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而科創板註冊制的改革試點,就是要對股票來源這個股票市場的供給側進行改革。

供給側有哪些?

股票來源的供給側,包括髮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股東(股票的直接供應方,新股和上市前老股)、保薦機構為代表的中介機構(股票直接供應方實現股票供應的通道)、監管部門(股票供應的批准部門)。

需求側是誰?

股票市場的需求側,就是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

當前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1、供給側不考慮需求側,供應的股票質次

發行人及其大股東不用考慮投資者需求,不用考慮是否發的出去,只要考慮讓不讓發,所以最關注證監會的需求。

投行及其他中介機構的主要工作是應付證監會審核,對市場幾乎不關心,對投資者也不關心。

證監會發行部和發審委自以為肩負著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擔,對申請材料進行長期、反覆、細緻地審核,幫投資者挑選和把關。

既然供給側不關心需求側,長期下來需求側也就不再關注供給側:投資者不關心IPO公司質地而只是關心是否能中籤,並且認為證監會應該為上市公司質量負責。

事實證明,在投資者和發行人互相不關心的情況下,證監會嚴格審核既不能杜絕IPO財務造假,更不能保證上市公司質量。重過往表現輕未來發展的審核邏輯,導致放行到市場的真正有投資價值的公司並不多,更多隻是在造殼。

2、供給不管需求,甚至誘導需求,市場供需失衡

相對於IPO環節的新股供給,更大的市場供給是IPO前的老股上市流通。

股權分置改革之後,已經沒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區別,所有股票都是流通股,只是上市前的老股暫時鎖定不能自由流通而已。

但是,儘管招股說明書上已經明確提醒了老股的鎖定期,理論上公司股票價格應該已經反映了老股減持的信息,但實際上在新股剛上市階段,是沒有哪個投資者去考慮一年以後甚至三年以後的事情的。大量投資者持股期限只有幾個月、幾周甚至幾天,誰會去考慮幾年之後的事情?

於是上市後股票價格因實際流通量較小而扭曲反應了整個公司的真實市值,老股東也不考慮市場需求是否能夠承受。在高價之下也不可能考慮需求而約束自己,這既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市場規律。

更有甚者,老股東會在減持前釋放利好或者藉助外力拉昇市場,誘導投資者把股價拉高之後再減持。

老股減持,是老股東的法定權利,也是早已公開披露的信息,但客觀上造成了市場短期的供需失衡。

3、退市功能不健全,劣質股票不能被市場清出

這個無需贅述,一年下來A股退市的公司屈指可數,而已經淪落成殼公司沒有實際業務、死而不僵的公司卻是一大片。

退市功能不健全,劣質股票不能被市場清出。只要能上市,就算經營不行了,光殼還能值個十幾億二十億的,上市公司及其股東經營好公司的動力又在哪兒呢?

4、掙錢效應下,劣幣驅逐良幣,一茬茬割韭菜

在A股,沒什麼價值投資,更多隻是去博取掙錢效應。三根陽線改變信仰,連漲一週後投資者帶著資金排隊進場,據說還有在營業部開戶排隊打起來的,生怕錯過掙錢機會。

在這樣的市場中,供需雙方互不關心,只關心有沒有資金進場,有沒有政策推動。劣幣驅逐良幣下,只是一茬茬割韭菜,以至於科創板定了50萬投資者門檻,一些機構的第一反應是沒了韭菜怎麼掙錢?證券市場生態扭曲著。

科創板如何進行供給側改革?

如何進行供給側改革?歸根到底一句話:堅持市場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健全市場機制。

科創板註冊制推出的一系列制度改革,體現了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讓市場對供給側形成約束:

1、市值指標成為上市必備條件,詢價詢不出來就不要上市,讓市場挑選上市公司而不是由監管和中介機構挑選

科創板的發行條件較現有IPO條件大幅減少,但上市標準全部與預計市值相關,即使交易所證監會放行了,發行詢價環節不能實現預計市值,依然不能成功上市。

相比於較為寬鬆的財務指標要求,市值指標要嚴格許多,會成為最重要的約束機制。市值是投資者給的,供給側必須重視需求側的意見,用市場機制讓需求側來挑選供給側。不被市場所接受的上市公司,將被排除在市場之外。

2、約束二級市場直接減持行為,以詢價方式進行非公開轉讓,用市場化手段平衡鎖定期風險和減持規模風險

科創板對於特定股東二級市場減持規模和條件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進一步約束老股東在二級市場的直接減持行為,減少直接減持壓力。

同時,科創板對減持政策提出了重大改革,允許通過證券公司以詢價配售方式向符合條件的機構投資者進行非公開轉讓。

詢價方式非公開轉讓,不限減持股東身份、不限減持規模、不限減持價格,接盤方限售期滿後無流通限制,唯一限制是接盤方要鎖定12個月。這是用市場化的手段,平衡擬減持股份的鎖定期風險和規模引發價格波動的風險。

接盤方綜合評估未來價格下跌的風險和上漲收益,以詢價方式由市場來確定減持價格,既減少了減持時點對二級市場的直接衝擊,又滿足了供給方減持股票的需求。

接盤方鎖定期滿再賣出時,由於成本已經遠高於原始股價格,也不會一次性甩賣,更大可能是緩釋流通。

這種方式相當於在市場上增加了一個股票批發商,批發商本身既是需求側也是供給側,以市場的方式平衡雙方的利益。

3、嚴格退市條件,無人問津的公司、經營空殼的公司及時清出市場

科創板提出了更嚴格的退市條件,對重大違法、交易性、財務性、規範性的退市條件都比現行規則要嚴格很多,充分體現了註冊制下上市容易退市也要容易的監管要求。

除了嚴格的退市條件,科創板退市機制還有兩大亮點:一是對於已經明顯喪失持續盈利能力的公司(即所謂空殼型公司),將啟動退市程序,從而避免了A股傳統的保殼續命死而不僵情形;二是明確規定了退市公司不得重新上市,斷絕退市前的炒作預期。

堅持法制化改革方向,讓供給側受到法規約束:

1、提高欺詐發行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解決違法違規成本過低問題

科創板對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行為,提高了相關主體的法律責任,欺詐發行就退市,且要購回公開發行的股票,還設置了懲罰性違約金。

至於市場關心的刑責處罰提高的問題,超出了交易所和證監會的範疇,需要待人大修改刑法。

2、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加強對中介機構供給側約束

科創板的制度規則下,監管向後撤了一些,充分發揮市場的功能,相應地把以保薦機構為首的中介機構再往前推一些。相關規則體系下,中介機構的責任被“壓嚴壓實”,上報申請文件要交工作底稿和招股書驗證版,持續督導的內容更加具體和細緻,中介機構受到的約束更多了。

3、減少窗口指導,規則制度成文,監管部門尊重法規制度依法監管,帶動市場主體遵守法規

雖然尚未正式開板,未知監管部門會否繼續保留大量的窗口指導,但從監管部門在徵求意見座談會上的表態來看,在科創板的發審及監管體系下,會盡可能的減少窗口指導情形。

只有監管部門尊重法規制度嚴格依法監管,市場各主體才會尊重法規制度,才會遵守法規制度,也才能真正形成法制化的市場氛圍。

供給側改革的理想結果

科創板的供給側改革如果能夠實現預期效果,市場化法制化之路走得通、走得好,整個資本市場的改革就會跟進,將推動證券市場實現三個重大轉變——重審核輕發行向嚴審核重發行轉變、散戶投資者為主向機構投資者為主轉變、通道型投行向綜合型投行轉變——從而對資本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

理想情況下,預計供給側改革將出現以下改革成果:

1、上市公司質量大幅提升,為謀求殼地位而上市的公司數量大幅下降,上市公司越來越重視投資者;

2、證券市場的退市比例和範圍進一步擴大,退市不再是零星事件而成為普遍性事件;

3、投行進一步集中,大量投行將被市場淘汰而退出市場,裁員潮不遠,供給側改革必然帶來過剩產能被淘汰;

4、證券市場的市場機制健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證券市場走向健康良性軌道。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