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有人認為下半年房價會下降30%,有這種可能嗎?

最近有網友提問,聽人說,受疫情影響,下半年房價會下降30%,有這種可能嗎?先亮明觀點,

可以確定的是,下半年的房價不會下降30%,而且隨著疫情結束,房地產市場將逐漸回暖。至於為什麼,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受疫情影響,有人認為下半年房價會下降30%,有這種可能嗎?

首先,房地產與經濟發展的聯繫太過緊密。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房地產就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主要原因是房地產的關聯性和吸附性較強,帶動了建築、廚衛、傢俱、家電、紡織、金融、服務、建築機械等數十個上下游行業共同發展,解決了眾多就業崗位,對經濟增長保持較高的貢獻率,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龍頭,國民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房價的大幅波動,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其基礎性產業地位。

如今不僅是很多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房地產,部分一二線城市同樣如此。顯而易見的是,就在疫情發生後的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全國就有70多個城市先後出臺了“救市”政策,主動為房企減壓解套,採取了包括稅收、金融、預售、租金、公積金等在內的一攬子扶持政策,防止房價下跌。救市之所以給人以迫不及待的感覺,根本原因還是很多城市的財政收入離不開土地出讓,地方GDP對房地產的依賴性太強。因此可以說,無論是未來半年還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整體經濟離不開房地產,房價就不可能出現大漲大跌情況,

如果整體性房價跌幅達到30%,屬於大幅下跌的範疇。

受疫情影響,有人認為下半年房價會下降30%,有這種可能嗎?

其次,房價下跌30%,已經超出了房企的承受底線。

房價下降30%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絕大部分的房企將要“死掉”。借用融創集團總裁孫宏斌曾經說過的話,如果房價下降超過30%,那我們就都死掉了。言下之意是否可以理解為,房企生活在30%以下的利潤空間內?這應該還是個毛利潤吧,更多的房企純利能達到10%~20就很不錯了。由此可見,房價下跌一旦超過30%這個底線,眾多房企都將不復存在。而企業對於高密集資金運作需求,已經讓百餘家房企沒有熬到今年的春天。

但是正如前面所談,由於房地產與經濟發展的聯繫太過緊密,跌幅達到30%,必然影響到整體經濟、金融和社會穩定。一是GDP一定要大幅下滑,影響產業轉型升級和國家宏觀發展規劃;二是購房者受經濟下滑、收入減少,甚至失去工作崗位沒有收入的影響,很可能選擇棄房斷供,特別是加槓桿的投資者和炒房客;三是一旦壞賬累積加劇銀行金融風險,可能爆發系統性金融危機,房地產也要徹底崩盤。這是房地產綁架經濟,房企不能倒下的一個死結,是政策絕不允許出現的情況。

受疫情影響,有人認為下半年房價會下降30%,有這種可能嗎?

再者,疫情是短期和可控的,經濟復甦房地產一定是先行軍。

目前國內疫情已經被有效控制,唯一擔心的就是境外輸入。而筆者所掌握的情況是,我們有一套嚴密完善的防範措施,足以保證不受國外疫情影響。雖說全球經濟一體化可能導致外貿受到一定影響,但是憑藉國內龐大的市場,以及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持,通過拉動內需一樣可以度過難關。

為了復甦經濟,中央和地方連續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扶持企業發展,穩定市場物價,刺激經濟增長。包括投放巨量資金釋放流動性、連續多次降準、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和減免稅費等,甚至為降低運輸成本,連免去高速公路過路費的辦法都想到了,可見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影響之深。而房地產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利好政策的惠及,“寒冬”過後毫無疑問會逐漸回暖,繼續承擔起經濟發展領軍責任。

受疫情影響,有人認為下半年房價會下降30%,有這種可能嗎?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過度依靠房地產會產生很多負面效應,過去那種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一定不會再出現了,更多會採取穩健貨幣政策,讓市場處於溫火適宜、可持續發展的狀態。這從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重申“房住不炒”,為投機炒房敲警鐘、拉警報就足以說明問題。因此今後一段時期,房地產市場仍然會穩字當頭,房價不會大起大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