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早期,會有哪些異常?千萬別忽視這6大“蛛絲馬跡”

在臨床上,乳腺癌患者的預後更多取決於病情分期。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一般來說,0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100%、Ⅰ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98%、Ⅱ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80%、Ⅲ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50%、Ⅳ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16%左右。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乳腺癌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收到的效果越好,那麼,如何儘早發現乳腺癌呢?

1、不痛不癢、活動度差的硬腫塊需警惕

乳房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一個症狀,不少患者是在沖涼或生活中無意間觸及發現一個或幾個乳房腫塊,因這種腫塊多為不癢不痛的,所以常常被忽視,摸上去時,硬硬的,這種硬度如我們觸摸到下巴時的感覺,而且,腫塊的活動度稍差,不像一個球一樣可以在乳房裡滑動。

乳腺癌早期,會有哪些異常?千萬別忽視這6大“蛛絲馬跡”

2、乳頭的這些異常改變勿忽視

工作中會遇到一些患者,她們出現了乳頭、特別是單側乳頭紅斑、溼疹樣結痂,若不予理會,乳頭則繼發硬皮、潰瘍,並伴有滲液、搔癢、燒灼或疼痛感。很多女性朋友對乳頭的這種改變並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往往會誤以為是乳房溼疹、接觸性皮炎等普通疾病。

但其實,這也還有可能是一類特殊的乳腺癌——乳頭溼疹樣癌(Paget’s病)。另外,乳頭傾斜、內陷,也是一個需要提高的警惕,這是因為,乳頭乳暈處的腫瘤侵犯到乳房導管時,則可使得乳頭出現這種內陷或傾斜的情況。

3、乳房皮膚的“酒窩徵”“橘皮症”及紅腫要注意

乳房皮膚“酒窩徵”: 乳房的皮膚和腺體之間有Cooper韌帶, 當腫瘤侵犯Cooper韌帶時,可使之縮短、牽拉,於是腫瘤表面的皮膚便發生凹陷,狀如酒窩,稱為“酒窩徵”,該症狀多為早期乳腺癌臨床表現之一。但如果腫塊較小,引起的皮膚粘連輕微,這個時候如果檢查不細緻,往往容易被忽視。

乳腺皮膚“橘皮症”:部分乳腺癌患者腫瘤直接浸潤或腋窩淋巴管有癌栓阻塞皮下淋巴管,淋巴液迴流障礙,皮膚出現“橘皮樣”水腫改變,該症狀的出現可能提示乳腺癌晚期。

皮膚紅腫:乳腺皮膚紅腫和局部皮溫升高常見於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但也可見於乳腺癌,典型的是炎性乳腺癌,其皮下淋巴管充滿癌栓,皮下的癌性淋巴管炎使皮膚呈炎性改變,初始紅腫部位較侷限,隨診病情進展可擴散到大部分乳房,觸診發現皮膚增厚、粗糙、皮溫升高,範圍大於腫塊。

乳腺癌早期,會有哪些異常?千萬別忽視這6大“蛛絲馬跡”

4、不隨月經週期變化的乳腺腺體增厚要警惕

不隨月經週期變化的乳腺腺體增厚指乳腺組織中出現局部較正常腺體明顯增厚的區域,觸診為“片膜狀腫塊”,邊界欠清,大小難以測定。若乳腺組織中出現不對稱腺體增厚症狀,不要簡單的歸因於乳腺增生症,有這類症狀的患者中隱藏有約3~8%乳腺癌的可能,需提高警惕。

5、非哺乳期的乳頭溢液要重視

女性不是哺乳期,乳頭也會有溢液?會!病理性乳頭溢液多為黃色漿液性或血性,個別為清水樣,這些溢液患者中40~70%是由於患者乳管內長了的一種特殊的良性腫瘤——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少部分是由於導管擴張症、乳管炎等。

當然,這裡提出來,是告訴大家需要重視的是其中也會有10~15%是惡性的。雖然這樣的病例大部分為導管內癌或導管內乳頭狀癌,但治療效果很好,基本可以達到臨床治癒。

乳腺癌早期,會有哪些異常?千萬別忽視這6大“蛛絲馬跡”

6、乳房內的鈣化灶勿放過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患者,無明顯的症狀,只是在普查或體檢時行乳房的高頻X線檢查發現微小鈣化灶。乳腺高頻X線攝影術是診斷乳腺疾病檢查的首選方法之一,乳腺X 線徵象包括腫塊、鈣化、緻密影、不對稱、結構扭曲等,以及其他徵象如:皮膚凹陷、皮膚增厚、乳頭凹陷、腋窩淋巴結腫大等。

由於多數早期乳腺癌臨床上是不能觸及腫塊的,而乳腺實質內的鈣化是早期乳腺癌最常見、甚至是唯一的徵象。臨床也證實,乳腺高頻X線攝影術的應用,使早期乳腺癌的檢出率明顯增高,特別是乳腺導管原位癌,所以我們建議婦女要定期做乳腺檢查。

指導專家: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乳腺科 朱彩霞 副主任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