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身邊人,是對親人最好的守護

《父後七日》是一部改編自臺灣作家劉梓潔的同名散文的劇情片。導演王育麟邀請作者劉梓潔擔任編劇並共同導演,王莉雯、吳朋奉等演員主演。該片獲得第47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年度臺灣電影獎提名。

電影講述了一個從彰化縣北上工作的女孩返鄉奔父喪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現出道教與臺灣喪葬習俗。

《父後七日》|珍重身邊人,是對親人最好的守護

阿梅想起父親


得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女兒阿梅從臺北回到鄉下,和哥哥大志一起為父親操持後事。他們請了鄉里一個有名的喪葬公司為父親舉辦葬禮。葬禮儀式感很強,非常的繁瑣複雜。讓阿梅忙碌到沒有時間傷心難過。


先按習俗把父親從醫院接回家,村裡的老人告訴阿梅,進門之前要對父親說“到家了”。過來操辦法事的師公阿義像例行公事一樣,對著父親的遺體熟練地念了一句:“今嘛你的身軀攏總好了,無傷無痕,無病無煞,親像少年時欲去打拼。”然後讓阿梅和哥哥拿父親喜歡的東西放在父親身旁。

《父後七日》|珍重身邊人,是對親人最好的守護

師公唸咒


師公和親戚選日子最終決定第三天卯時入殮,第七天火化下葬。親戚們叮囑阿梅和哥哥,七天內要輪流不間斷地為父親守夜,因為父親的靈魂會回家探望;為了表示對去世父親的尊重,吃飯必須站著,更不能吃肉。

在這七天裡,什麼時候能哭,什麼時候不能哭,都要聽從師公的指揮。只要師公一喊“女兒來”,不管在哪裡,在幹嘛,阿梅都要立刻撲到父親的棺材旁哭喪,直到師公喊停。就算正在吃飯,聽到師公喊“女兒來“,還來不及把飯吞下去,都要撲到父親的棺材旁哭喪。

《父後七日》|珍重身邊人,是對親人最好的守護

阿梅哭喪


《父後七日》|珍重身邊人,是對親人最好的守護


阿梅要到照相館去放大父親的遺照,阿梅把父親的遺囑放在機車後座,突然想起了中學的時候父親來接送放學要經過這段路。那天是阿梅生日,父親給阿梅吃肉粽。阿梅很開心的吃著粽子,父親也笑得很開心。往事還歷歷在目,可如今父親卻變成一張遺照。

《父後七日》|珍重身邊人,是對親人最好的守護

阿梅帶回父親的遺照


父親葬禮的最後一天,樂隊奏樂,三叩九拜,親友悼念,下葬致辭,程序般一步不落,哥哥抱著父親的牌位,阿梅撐著黑傘,就這樣送走了父親。送走父親後,阿妹在鄉里的路上漫步,這裡有很多她跟父親的回憶,她用這種方式完成了對父親的懷念。

阿梅終於完成了父親的葬禮,回到臺北工作。阿妹四個月後才與朋友輕描淡寫的說起父親已經去世的消息。直到一次出差,在返回東京的班機上,阿梅看到機場的服務人員推著免稅菸酒過來的時候,下意識的想買一條黃長壽給父親,卻突然意識到父親已經不在了。眼淚決堤般的流出來。這個念頭足足讓她哭了一個半小時,直到機長室的廣播響起,傳出的聲音彷彿在說:請收拾好您的情緒,我們即將降落。

《父後七日》|珍重身邊人,是對親人最好的守護

阿梅在機場想起父親


電影裡描述的是葬禮,卻沒有哭的淚眼婆娑的場景,沒有悲傷,沒有痛苦,有的是溫情和幽默。荒誕的農村葬禮儀式,讓人啼笑皆非。扎紙花的婦人家長裡短,村裡老人的囑咐,喪葬公司的演出,阿梅對父親的回憶,構成一幅溫情的農村畫,電影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臺灣電影一向以清新的風格著稱。這部電影把鄉里人質樸,樸素的風格拍出來,充滿了臺灣鄉村的清新氣息,很淳樸,很美好,很溫暖。

新型冠狀病毒讓很多人無奈的離開了世界,活著的人更應該珍重生命。親人的離開和留下是上帝的選擇,生命這趟旅程沒有返程票。這趟旅程會帶我們到不同的地方,見不同的人,有些人記住了,有些人淡忘了。有些人跟我們同一個站上車,卻在不同站點下車。或許沒人能陪我們到最後,要好好珍惜陪在身邊的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對於身邊的親人,我們要倍加珍惜,用生命好好愛護他們,守護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