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菜系《蘇菜》

江蘇菜,中國傳統八大菜系之一,簡稱蘇菜。由於蘇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統稱江浙菜系。主要以南京菜(舊稱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江蘇菜起源於二千多年前,其中南京菜起源於先秦時期,當時吳人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已為南京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臺柱。

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保持菜的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其名菜有金陵叉烤鴨、老鴨湯、燉生敲、烤方、水晶餚蹄、清燉蟹粉獅子頭、黃泥煨雞、清燉雞孚、鹽水鴨(金陵板鴨)、金香餅、雞湯煮乾絲、肉釀生麩、鳳尾蝦、三套鴨、無錫肉骨頭、陸稿薦醬豬頭肉等。

發展歷史

江蘇菜(簡稱蘇菜)。起始於南北朝、唐宋時,經濟發展,推動飲食業的繁榮,蘇菜成為“南食”兩大臺柱之一。明清時期,蘇菜南北沿運河、東西沿長江的發展更為迅速。沿海的地理優勢擴大了蘇菜在海內外的影響。

 共20張

各種各樣的江蘇菜

蘇菜由南京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組成。其味清鮮,鹹中稍甜,注重本味,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江蘇為魚米之鄉,物產豐饒,飲食資源十分豐富。著名的水產品有長江三鮮(鱘魚、刀魚、鯝魚)、太湖銀魚、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南京龍池鯽魚以及其它眾多的海鮮品。優良佳蔬有太湖蓴菜、淮安蒲菜、寶應藕、板栗、雞頭米、茭白、冬筍、荸薺等。名特產品有南京湖熟鴨、南通狼山雞、揚州鵝、高郵麻鴨、南京香肚、如皋火腿、靖江肉脯、無錫油麵筋等。

江蘇菜的特點是:用料廣泛,以江河湖海水鮮為主;刀工精細,烹調方法多樣,擅長燉燜煨焐;追求本味,清鮮平和;菜品風格雅麗,形質均美。

著名的菜餚有:金陵叉烤鴨、老鴨湯、燉生敲、鴨包魚翅、水晶餚蹄、松鼠桂魚、西瓜雞、鹽水鴨、清燉甲魚、雞汁煮乾絲等。

江蘇是名廚薈萃的地方。我國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職業廚師和第一座以廚師姓氏命名的城市均在這裡。彭祖製作野雞羹供帝堯食用,被封為大彭國,亦即今天的徐州,故名彭鏗,又名彭祖。夏禹時代,“淮夷貢魚”,淮白魚直至明清均系貢品。“菜美之者,具區之菁”,商湯時期的太湖佳蔬韭菜花已登大雅之堂。江蘇連雲港的特色美食--灌雲豆丹,即豆蟲,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被國家農業部批准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菜系特點

據杭州徐珂所輯《清稗類鈔》中記載“餚饌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師、山東、四川、廣東、福建、江寧,蘇州、鎮江、揚州、淮安。”十個名城,半數在江蘇。蘇菜系由南京、淮揚、蘇錫、徐海四大地方風味菜餚組成,淮揚地處蘇中,東至海啟通泰鹽阜,西至南京六合,南及京口金壇,北達兩淮。淮揚菜的特點是選料嚴謹,注意刀工和火工,強調本味,突出主料,色調淡雅,造型新穎,鹹甜適中,口味平和,故適應面較廣。在烹調技藝上,多用燉、燜、煨、焐之法。其中南京菜以烹製鴨菜著稱,鎮、揚菜以烹雞餚及江鮮見長;其細點以發酵麵點、燙麵點和油酥麵點取勝。

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天下名城號稱“揚一益二”(益州即今日的四川),繁榮的市場促進了蘇菜系烹飪技藝的發展。隋唐松江的“金齏玉膾”,糖姜蜜蟹;蘇州的玲瓏牡丹齏,揚州的縷子膾,都是造型精美的花式菜餚。蘇菜系的主食、點心在五代時即有“健康七妙”之稱。其米飯粒粒分明,柔而不爛,可以擦臺子;麵條筋韌,可以穿結成帶而不斷;餅薄透明,可以映字;餛飩湯清,可注硯磨墨;饊子既香又脆,“嚼得驚動十里人”,足見技藝之高妙。[4]

宋代以來,蘇菜的口味有較大的變化。原來南人菜鹹而北方菜甜,江南進貢到長安、洛陽的魚蟹要加糖加蜜。宋室南渡杭城,中原大批士大夫南下,帶來了中原風味的影響。蘇、錫今日的嗜甜,由此而濫觴。此外唐宋時期,特別是金元以來,伊斯蘭教徒到江蘇者日多,蘇菜系又受清真菜的影響,烹飪更為豐富多彩。明清以來,蘇菜系又受到許多地方風味的影響。昔日吳王夫差、隋煬帝行船宴飲,龍舟作樂的帝王享受船點船菜,此時作為商家謀利的手段,也可供尋常百姓品嚐。

清代蘇菜流行於全國,相當於川菜、粵菜的地位。蘇菜中的一支——淮揚菜系曾為宮廷菜,至2013年國宴中的大多數菜餚仍屬於淮揚菜。因此,淮揚菜亦稱國菜。蘇州菜系歷史上也十分流行。乾隆帝南巡的時候,曾經到蘇州的得月樓做客,嚐到江南美味後,非常高興,口稱蘇州為天下第一食府。蘇州菜系中的特色小吃包括棗泥拉糕、小方糕、三鮮餛飩、酒釀圓子、豆腐花、船點、青糰子、八寶飯等等。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一千多年前,鴨已為南京美食;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

食品用料

江蘇菜用料廣泛,以江河湖海水鮮為主;刀工精細,烹調方法多樣,擅長燉燜煨焐;追求本味,清鮮平和,適應性強;菜品風格雅麗,形質均美。

江蘇為魚米之鄉,物產豐饒、飲食資源十分豐富。著名的水產品有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太湖銀魚、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南京龍池鯽魚以及其它眾多的海產品。

優良佳蔬有太湖蓴萊、淮安蒲萊、寶應藕、板栗、雞頭肉、茭白、冬筍、荸薺等。

加之一些珍禽野味,林林總總,都為江蘇菜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江蘇菜風格清新雅麗,反映在刀工精細,刀法多變上。無論是工藝冷盤、花色熱菜,還是瓜果雕刻.或脫骨渾制,或雕鏤剔透,都顯示了精湛的刀工技術。

經典菜品

綜述

淮安的長魚席,即黃鱔席,品種達百種之多。揚州的三套鴨、溜子雞、滷雞、清燉甲魚、火煮乾絲、糖醋鱖魚、雙皮刀魚、文思豆腐、清燉獅子頭,鎮江的水晶餚蹄、清蒸鰣魚,靖江的肉脯,宜興的汽鍋雞,

南京的金陵叉烤鴨、老鴨湯、燉生敲、鹽水鴨、燉菜核、板鴨、松子肉、鳳尾蝦、蛋燒賣,蘇州的松鼠鱖魚、三蝦豆腐、白汁元魚、蓴菜塘魚片、胭脂鵝、八寶船鴨、雪花蟹汁、油爆大蝦,常熟的叫花子雞,無錫的鏡箱豆腐、櫻桃肉、梁溪脆鱔,板浦的荷花鐵雀。

徐州的易牙五味雞、符離集燒雞、霸王別姬、鴛鴦雞、蔥燒孤雁、樂天鴨子、紀妃伴龍顏、地鍋草雞、古沛郭家燒雞、徐州三鯉、徐州四孔鯉魚、龍門魚、梁王魚、彭城魚丸、愈灸魚、金蟾戲珠、魚腹藏羊肉、魚汁羊肉、黿汁狗肉、東坡回贈肉、新沂捆香蹄、太虛丸子、開陽炒苔菜、眾星捧月、冬瓜四靈、西楚貢菜、油炸金蟬、長壽麵、烙饃、蝴蝶饊子、小孩酥、蜜三刀、稚羹、飠它 湯[5] 辣湯、丸子湯、熱粥、帝王粥、古邳粥、雲母羹、龜打,桂花楂糕、苔幹、豐縣蘋果,沛縣冬桃、沛縣廣電冷麵,兩來風辣湯,睢寧香腸,邳州銀杏等。

羊方藏魚

徐州美食。古人認為魚和羊是天下最“鮮”的食物,而把這兩種最鮮的食物同烹則更鮮,所以便有了“羊方藏魚”這一名菜。此菜誰人發明不詳,但與“彭祖”這個傳說中的人物有關,此人姓籛名鏗,生於夏代,傳說他一生活了767歲,也有人說活了800多歲,古時以彭祖為長壽象徵。彭祖善調羹,而且獻於堯,深受堯讚美。估計彭祖既會做湯,肯定也會做菜,我們不妨把“羊方藏魚”認為是彭祖或他的後代所發明。

羊方藏魚

“羊方藏魚”這道最古老的名菜至今在徐州一些飯館中流傳,現代已有人把它做成熟食品。

水晶餚蹄

又名鎮江餚肉,相傳300多年前,鎮江酒海街有家小酒店的店主在大熱天買回四隻豬蹄,欲用鹽醃製,結果卻誤用其岳父用以制鞭炮的硝。誰知肉質未變,反醃得更硬結味香,肉紅蹄白。用清水泡後,焯水過清,再入鍋後加蔥姜、花椒、茴香、桂皮,加水燜煮。本想高溫去毒,不料香氣撲鼻。香氣吸引了神仙張果老,變成白髮老翁來購,四隻餚蹄吃了三隻半,店主食了剩下的半隻,只覺得味極鮮美,此後便用這種方法來製作餚肉。

金陵鹽水鴨

南京名菜,當地盛行以鴨制餚,曾有“金陵鴨饌甲天下”之說。明朝建都金陵後,先是出現金陵烤鴨,接著就是金陵鹽水鴨。此菜用當年八月中秋時的“桂花鴨”為原料,用熱鹽、清滷水復醃後,取出掛蔭涼處吹乾,食用時在水中煮熟,皮白肉紅,香味足,鮮嫩味美,風味獨特,同明末出現的“板鴨”齊名,暢銷大江南北。另有“燉菜核”相傳是清代有位欽差大臣,住南京萬竹園,天天吃青菜而不厭;燉菜核是由矮腳黃菜心燉制而成,美味可口,別提多好吃了!

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是蘇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在江南各地一直將其列作宴席上的上品佳餚。用鱖魚制菜各地早有,一般以清蒸或紅燒為主,而製做形似松鼠的鱖魚菜餚則首先是蘇州地區。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醃後,拖上蛋黃糊,入熱油鍋嫩炸成熟後,澆上熬熱的糖醋滷汁,形狀似鼠,外脆裡嫩,酸甜可口。

梁溪脆鱔

無錫名餚。梁溪是蘇南名城無錫境內的一條河流,因南朝蕭梁曾加以修復而得名,梁溪也是無錫的別名。明末清初,無錫名廚將活鱔劃絲後,入油鍋炸脆,在用酒、醬油、糖、味精、五香粉製成的濃滷燴制,使鱔絲緊包滷汁,吃時甜而鬆脆,是上等佐酒佳餚。後來馳名江蘇,成為無錫的傳統風味特色菜。

食品用料

江蘇菜用料廣泛,以江河湖海水鮮為主;刀工精細,烹調方法多樣,擅長燉燜煨焐;追求本味,清鮮平和,適應性強;菜品風格雅麗,形質均美。

江蘇為魚米之鄉,物產豐饒、飲食資源十分豐富。著名的水產品有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豚)、太湖銀魚、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南京金牛湖鱅魚以及其它眾多的海產品。

優良佳蔬有太湖蓴萊、淮安蒲萊、寶應藕、板栗、雞頭肉、茭白、冬筍、荸薺等。

加之一些珍禽野味,林林總總,都為江蘇菜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主要屬派

南京菜

南京菜,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以南京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南京菜菜起源於先秦,隋唐已負盛名,至明清成流派。南京菜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刀功精細,善用燉、燜 、烤、煨等烹調方法,口味平和,鮮香酥嫩。菜品細緻精美,格調高雅。南京菜講究刀工,擅長火功,富於變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

淮揚菜

在整個蘇菜菜系中,包括揚州,淮安,鎮江,鹽城,泰州,南通等江蘇大部分地區,淮揚菜既有南方菜的鮮、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鹹、色、濃特點,形成了自己甜鹹適中,鹹中微甜的風味。淮揚菜刀工最精細,一塊2釐米厚的方幹,能批成30片的薄片,切絲如發。冷菜製作、拼擺手法要求極高,一個扇面三拼,抽縫、扇面、疊角,寥寥六字,但刀工拼擺難度極大。精細的刀工,嫻熟的拼擺,加上精當的色彩配伍,使得淮揚菜如同精雕細鑿的工藝品。

蘇錫菜

蘇錫菜包括蘇州、無錫一帶,西到常州,東到上海都在這個範圍內。蘇錫菜與淮揚菜有同有異,其蝦蟹蓴鱸,糕團船點味冠全省,茶食小吃,尤優於蘇菜系中其他地方風味。其菜餚注重造型,講究美觀,色調絢麗,白汁清燉獨具一格,兼有糟鮮紅曲之味,食有奇香;口味上偏甜,無錫尤甚。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味。

徐海菜

徐海菜原近齊魯風味,肉食五畜俱用,水產以海味取勝。菜餚色調濃重,口味偏鹹,習尚五辛,烹調技藝多用煮、煎、炸等。但三種地方風味菜均有發展和變化。淮揚菜由平和而變為略甜,似受蘇錫菜的影響。而蘇錫菜尤其是蘇州菜口味由偏甜而轉變為平和,又受到淮揚菜的影響。徐海菜則鹹味大減,色調亦趨淡雅,向淮揚菜看齊。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
中國八大菜系《蘇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