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為何不南征蜀漢,淺談司馬懿不伐蜀的原因

魏蜀吳三國最後均歸於晉,而晉朝的奠基人就是司馬懿。他是曹魏的4朝老臣,最早跟隨曹操,後追隨曹丕,曹睿和曹芳。生前最後兩年發動高平陵政變,成功奪取了魏國輔政大權。

曹丕稱帝,司馬懿官運亨通

由於司馬懿與曹丕關係很好,所以當曹丕稱帝后,司馬懿官位也平步青雲,備受信賴。當曹丕伐吳的時候,司馬懿則負責國內軍政大事;曹丕回到洛陽,司馬懿則負責防禦東吳。並在曹丕去世後,成功擊敗孫權的進攻。

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為何不南征蜀漢,淺談司馬懿不伐蜀的原因

司馬懿,字仲達

在曹丕死後,司馬懿同曹真、曹休和陳群同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曹睿。並任命為荊州都督,用於防範和為滅吳做準備。

諸葛、司馬,宿命之爭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爭鬥,可以說是三國中後期最精彩的一部分。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精彩!曹睿登基後曾詢問司馬懿應該先伐蜀國還是先伐吳國,司馬懿認為應該先伐吳國,但後來曹休不按計劃行事導致伐吳計劃破滅,加之諸葛亮一再進犯中原,所以公元229年,曹睿命司馬懿協同曹真一起伐蜀,這是司馬懿一生唯一一次進攻蜀漢!

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為何不南征蜀漢,淺談司馬懿不伐蜀的原因

可惜天公不作美,連天大雨致使無法行軍,司馬懿無奈退兵。後來司馬懿就駐守長安專門防禦諸葛亮的進攻。可以說諸葛亮最後沒能北伐成功,和司馬懿戰略正確,部署得當,調配合理不無關係。

諸葛死後,司馬懿為何不伐蜀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每次諸葛亮北伐好像都把司馬懿打的丟盔卸甲,慘不忍睹,但真實歷史上並非如此。司馬懿在給弟弟回信中曾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可見真實歷史上,諸葛亮遠沒有小說中那樣神機妙算。

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為何不南征蜀漢,淺談司馬懿不伐蜀的原因

在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為爭兵權而發生政變。這個時候正是伐蜀的絕好時機,為何司馬懿沒有進攻呢?因為魏明帝不允許,曹魏不允許司馬懿建立更大的功績!

曹魏政權為何不允許司馬懿伐蜀

在面對諸葛已死,蜀軍大亂的時候,為何曹魏不讓司馬懿進攻呢?如果此時進攻相信取勝的幾率還是比較大的,即使不能徹底消滅蜀漢政權,至少也可以奪取漢中為今後伐蜀打好基礎。其實不允許司馬懿進攻蜀地的原因有三:

第一: 使用司馬懿是迫不得已。早在曹操時候,曹操就曾說過:“司馬懿鷹眼狼顧,不可賦予兵權”。曹操其實並不喜歡司馬懿,甚至想除掉他,但好在司馬懿與曹丕交好,多虧曹丕的周旋才得以保住性命。所以在曹魏看來,用司馬懿防禦諸葛亮是不得已而為之,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既然諸葛已死,司馬兵權也該收回了。

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為何不南征蜀漢,淺談司馬懿不伐蜀的原因

司馬懿鷹眼狼顧

第二: 魏國國庫空虛,之前未做伐蜀的準備。魏蜀兩國已經連續打了七年,雖然此時諸葛亮已死,但曹魏錢糧也損失不少,急需休整。如果伐蜀失敗,反而會對涼州的安穩造成影響。加之魏國一直把吳國作為第一消滅的目標,所以之前未做伐蜀的準備。

諸葛亮數次北伐,司馬懿為何不南征蜀漢,淺談司馬懿不伐蜀的原因

司馬昭在準備充足後,一戰平蜀地

第三: 東部的吳國虎視荊州與合肥。東吳一旦得知魏國伐蜀,勢必進攻荊州或是合肥等地,那時損失會更大!曹魏的大將此時均在涼州,東部防線較為薄弱。召回司馬懿也是為了防範東吳。

所以說,不是司馬懿不想伐蜀,而是因為當時曹魏政權不給他機會。直到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氏掌握了曹魏大權,才得到了滅蜀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