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作品:心理的調整


梁漱溟作品:心理的調整

大家來到此地,都抱有求學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訴大家說:單是求知識,沒有用處,除非趕緊注意自己的缺欠,調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頭看自己,從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這才算是真學問;若能如此,才算是真進步。

人類所以超過其他生物,因人類有一種優越力量,能變化外界,創造東西。要有此改變外界的能力,必須本身不是機械的。人類優長之處,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類少機械性。這從何處見出呢?就是在於他能自覺;而更進步的,是在回頭看自己時,能調理自己。我們對外面的東西,都知道調理他,譬如我們種植花草,或養一個小貓小狗,更如教養小孩,如果我們愛惜她,就必須調理他。又如自己的寢室,須使其清潔整齊,這也是一種調理。我們對外界尚需要調理,則對自己而忘記調理,是不應該的。

不過調理自己與調理東西不甚一樣,調理自己要注意心思與心情兩方面。心思方面最要緊的是要條理清楚。凡說一句話,或作一篇文章,總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條理,徒增多知識是無用的,因為知識是要用調理來駕馭的。至心思之清楚有條理,是與心情有關係的。在心情不平時,心思不會清楚,所以調理心情是最根本的。

對心情應注意的有兩點:一是懈,一是亂。懈是一種頂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這事便做不好;常常散懈,則這人一毫用處沒有。在寫文章時的苟且潦草敷衍對付,都是從懈來。文章寫得短不要緊,最不好是存苟偷心理。一有這心理,便字不成字,話不成話,文不成文。苟且隨便從散懈心理來,幹什麼事都不成樣兒。亂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點激動,內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與自己衝突,容易與旁人衝突,使自己與環境總得不到一個合適的關係。亂或暴亂,與散懈相反;散懈無力,暴亂初看似乎有力,其實一樣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種機械性,都無能力對付外面變化,改造環境。然則如何可不陷於機械而變成一個有能力的人?這就要能自覺,不散懈,亦不暴亂,要調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這是改變氣質的根本功夫。

調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夠時,可以休息。在我們尋常言動時,絕不可有苟且隨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時候,尤須集中精力。除非不說不做,一說一做,就必須集中精力,心氣平穩的去說去做。譬如寫一篇文章,初上來心很亂,或初上來心氣尚好,這時最好平心靜氣去想,不要苟且從事,如果一隨便,就很難得成為一氣。所以我們的東西不要拿出則已,拿出來就要使他有力量。諸同學中有的卻肯用心思,但在寫文章時,條理上還是不夠,有隨便苟且之意,字句讓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學還更差些。這不是一件小事體,這是一個很要緊的根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