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劉備敗走當陽,就有了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然後才是長坂橋上有一黑臉大鬍子,橫矛立馬,據水斷橋一招獅子吼:“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一戰。”於是曹操回馬便走,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為了讓人腦補這個畫面,就有這麼一段描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壢之聲;病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這就是本文要說的主人公張飛,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那個張飛,也是三英戰呂布的那個張飛,更是義釋嚴顏的張飛,還有大破張郃的張飛,最終成為了以短取敗的張飛。

張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因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這才有了劉關張三兄弟的出去,這個時候的劉關張剛剛認識,志趣相投,一見如故,都有著同樣的理想,恰巧當時張飛莊後桃園桃花盛開,劉關張三人商量在桃園中焚香祭告天地,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劉備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三英戰呂布也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橋段,故事中劉關張三兄弟對一個呂布,從人數上說確實是有損武德,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有說明劉關張三兄弟心繫蒼生是大仁,挺身而出是大勇,匡扶漢室是大忠,奮而擊賊是大義,如此一來,雖然因此誇大了反派(呂布),但劉、關、張三人大仁、大義、大忠、大勇之姿躍然紙上。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首先在故事中董卓一方是如何殘暴不仁、欺君罔上,不仁、不義、不忠;其次,呂布此時揹負天下無敵之名,且河內名將方悅、北海猛將武安國、白馬將軍公孫瓚先後敗於呂布之手,既表現呂布的強大,又表現出時刻的危急。

而在此時面對無敵的呂布,當時幾近乎無名之輩的心繫天下蒼生、意欲匡扶漢室的劉、關、張三人挺身而出,並擊敗了呂布,可謂難能可貴。當然這也是為劉關張三兄弟在將來的三國爭奪戰中奠定了一定的影響力,從寂寂無名到有一定影響的仁義大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蹭了呂布的熱度。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公元212年,劉備受劉璋之邀,入西川幫助劉璋抵禦張魯,張飛與關羽、趙雲、諸葛亮等共守荊州。東吳得知劉備入川,派遣大船迎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一同帶走,張飛得知後,與趙雲一起截住孫夫人,奪回劉禪,放孫夫人歸吳。

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荊州兵入川增援。大軍到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將其攻破,佔領江州,並生擒嚴顏,張飛對嚴顏大喝到:“大軍到來,你怎麼不投降還敢與我大戰!”嚴顏回到:“你們無理侵奪我們疆土,我們這裡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張飛大怒,令牽下去斬首,嚴顏面不改色大聲說道:“斬首就斬首,你發的什麼怒!”嚴顏拒降的豪氣感動了張飛,張飛將其釋放,並將其引為上賓。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同為義氣之人,所以也會惺惺相惜,嚴顏本是劉璋部下,也是川中守將,如果投降張飛,那就是不忠不義,本就和三國演義的主旨不符,所以在這裡拒不投降,反而對了張飛的胃口,也成就了張飛和嚴顏的一段美談。

公元215年,曹操從散關入漢中,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曹操大軍進軍到陽平。同年十一月,張魯投降。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同年十二月,曹操因後方叛亂而回師,一方面留夏侯淵鎮守漢中,另一方面命令張郃進犯巴西,數次進犯巴西郡的邊界。張郃欲把巴西郡居民遷徙到漢中,進兵至宕渠、矇頭、蕩石等縣,強遷百姓。劉備一方面自己親自駐紮江州,另一方面令張飛駐紮閬中,進攻張郃。

張飛率軍與張郃相拒五十餘日。在相距之時,杜濩、樸胡、王平等巴西郡民都被張郃遷走。 張飛率領精兵一萬餘人從其他山道主動進攻宕渠的張郃,張郃率兵迎擊,山道狹窄,張郃軍前後軍不得救應,被張飛打得大敗,張郃為了逃命,只得放棄戰馬攀山而逃,率領部下十餘人逃到南鄭。巴西郡自此獲安。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從戰力和謀略上,張飛比張郃應該略勝一籌,當然這樣也與張郃在曹營不能施展自己的主張有關,畢竟曹營謀士、戰將多如牛毛,小小的一個張郃也僅僅是其中的以為戰將而已,而張飛所處的蜀漢一方,是劉備、關羽的結拜兄弟,手中的力量不是張郃可以比擬的,故此,張飛大破張郃是魏蜀兩方意料之中的事情,畢竟身後的資源是不一樣的。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同年六月,劉備為關羽報仇,出兵伐吳,讓張飛從閬中出兵江州。因為張飛敬愛君子但從不體恤士卒,劉備常常告誡張飛:“你經常鞭打健兒,但之後還讓他們在你左右侍奉,這是取禍之道。”果然,張飛臨出兵前,被其麾下將領張達﹑範強謀殺,並將張飛的首級取下去投奔孫權,張飛軍營都督送表給劉備,劉備聽聞後不由得嘆道:“噫!飛死矣。”蜀漢後主追諡張飛為桓侯。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張飛其人,隨時粗莽,但是並不是不學無術的之人,我們知道關羽熟讀春秋,但是張飛不見得比關羽讀書少,張飛其形跟水滸中的黑李逵一般無二,但是李逵是真的胸無半點筆墨,但是張飛可是熟讀經史子集的一方大將,也能書寫的一筆好字。但是張飛此人,壞事就在從不愛護士兵和下屬,所以其最終滅亡的根源就在這裡,也造就了被下屬殺害,併成為無法抗拒的後果。

品三國: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據明代卓爾昌《畫髓元詮》記載,張飛不但喜歡畫美人,書法上更是擅長草書。《丹鉛總錄》中記載,涪陵有一刁斗銘,上面的銘文就是張飛所寫。而張飛所佩戴的刀以及立馬銘上的字,也都是張飛所銘刻。元代畫家吳鎮曾作詩對張飛的書法進行了高度評價,說魏國的鐘繇、吳國的皇象在書法上的造詣恐怕都難及張飛。據傳,張飛還會作詩賦,他迅遊真多山時,有感而發,寫下了《真多山遊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