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有書君說:

有人的思維、情感活動的地方就有心理學。

相較於對身體的重視,我們對心理真的忽視了太多。

瞭解心理學,擁有智慧人生。

我們的新欄目《有書心理》,和書友們又見面啦!

“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

今後每週三有書君都會與大家分享一個心理學常識來對抗生活中的難題~

話不多說,快來看有書君今天的分享吧。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用力過猛”的行動,大多不會有好結果。

非常想結婚,對男友掏心掏肺的付出,對方一句“有點累”,就從感情裡抽身而退;

很想有人脈,不停參加各式各樣的聚會,好不容易交到朋友,轉個頭對方就不聯繫了;

想升職加薪,拼了命加班熬夜掙業績,上司口頭上表揚你無數次,卻把升職機會給了另一個嘴甜的小年輕。

你或許覺得不公平、不甘心,可如果我說,當你“用力過猛”、十分想要做好得到某個結果,結果就很可能失敗。

這個真相,就是人際關係裡的“不值得定律”。

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橘子今年“流年不利”:

公司裁員丟了工作,又和戀愛7年的男友分手了。

橘子原本不在裁員名單裡,她的業績一向很優秀,但她太想做好某個項目。

公司缺少資金停掉這個項目後,她找領導吵了很多次架,耽誤了自己工作不說,也讓領導煩不勝煩。

丟了工作,沒有經濟來源,眼看生活直線滑向低谷,橘子想盡快和男友結婚,好有一個穩定的依靠。

結果男友第二天就提出“我們分開冷靜一下”,接著便一週不肯見橘子。

這一週,橘子哭過、鬧過、找男友撕逼過,姐妹們輪番勸她:算了吧,他不值得。

“7年!我跟了他整整7年!他這是要跟我分手啊!7年的付出和投入,怎麼可能說算就算了?我不甘心!”

橘子發誓“我一定要讓他沒有好果子吃”,每天晚上都去男友樓下堵他,一見面兩人便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幾天之後,男友給橘子發消息:分手吧。

橘子死活不同意分手,三個月後的今天,她依然和前任糾纏不休,好端端一個姑娘形象全無。

如今再見到她,我只想勸她一句:算了吧,人間不值得。

李誕在《吐槽大會》上說道,人間不值得。

講出了每個成年人的心裡話:

”人間不值得,是不值得你為它付出任何感情,也不值得你不為它付出任何情感。

不要在意它,不要較勁,要麼跳過,要麼行動,不要糾纏。”


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越是重視越得不到。

一句“人間不值得”,揭開了成年人的“不值得定律”:

人活一世,愛過、恨過、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淡然。

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鋼索表演藝術家,他表演了幾十年走鋼索,從未出過事故。

1978年,73歲的瓦倫達決定舉行最後一次的告別演出。

演出過程中,沒有任何人想到的是,完成兩個難度不大的動作後,瓦倫達從鋼索上摔了下來,當場身亡。

瓦倫達的妻子說:

“以前每一次成功,他都只想著走好鋼索,最後一場演出裡,他太想成功了,變得患得患失,其實以他的經驗和技能,根本就不可能出事。”


“不值得定律”告訴我們:過度在意帶來巨大的壓力,會讓自己變得非理性、情緒化、患得患失。

《粉紅女郎》中,結婚狂的新郎在婚禮當天逃跑,她淪為親朋好友的笑柄,為了給自己爭口氣,她到處找人結婚。

為了能夠結婚,她拼了命付出:

迎合對方的喜好,把自己打扮成根本不適合的樣子;整天守著手機,等待一個不可能來的電話。

她的“付出”嚇跑了一個又一個男人,直到邂逅真心喜歡的對象,她才發現,自己只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她並不擔心自己是否缺乏男人緣,是否需要成長提升,而是擔心“不能結婚怎麼辦”。

她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結婚”這個結果上,反而忽略為了得到這個結果,需要培養起來的能力和氣質,白白荒廢了好幾年時光。

不管是任何事情,當你想要做好某件事,就會帶來壓力。

當我們胡思亂想“失敗了怎麼辦”,陷入非理性的負面情緒,把精力都花在鑽牛角尖和疑神疑鬼上,這種壓力就是惡性的。

比如前文中的橘子:

為了“套牢”男友逼著他結婚,結果把對方嚇跑。

可當我們理智地看清眼前狀況,想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不需要做什麼,這種壓力就變成了良性的。

雖然不甘心分手,但為了更好的將來,學會離開不值得挽回的前任。

比如當橘子,在裁員的壓力下,離開一個被冷落的項目,說不定會開啟新的篇章。

這世上有太多我們自認為“值得”去追求的事情,太多死纏不休的執著和堅持。

對比之下,一份“不值得”的淡然和灑脫,反而難能可貴。

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老話說:

“船到橋頭自然直,用力過度會導致反彈,適度的用力加上順其自然的態度,才有可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那麼,如何擁有“不值得”心態呢?

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三分鐘心理學”充電時間

不妨試試這三個小訣竅:

  • 默唸“即使最後會失敗,也沒什麼大不了”

為什麼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

根源是我們對失去產生了焦慮,這種焦慮讓我們變得狹隘、盲目且迷茫,於是越是想著“絕對不能失敗”,越是容易走向瓶頸。

能否化解焦慮,就成了成功的關鍵。

想要避免為“還沒發生”的事情患得患失,最好的辦法是給它提前假想一個結果。

“就算最後失敗了,我只要放手一搏過就不遺憾”,比起“一定要成功”,抱著“可能會失敗”的想法,心裡反而會輕鬆很多。

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會接受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內心的執著沒那麼強烈,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真實的水平,對未來也會更加從容。

  • 藉助他人的頭腦,讓自己擁有多元化視角

腦海中產生一個執念,非得要完成不可,怎麼也無法擺脫,這時就到了藉助他人幫助的時候。

比如“我一定要順利完成這個工作”,由於太在乎“順利完成”這件事,工作時磕磕碰碰,怎麼也沒法好好完成。

這時,不妨聽聽別人的意見,比如和同事溝通:為了順利完成這份工作,我們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和領導商量:為了順利完成任務,我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這樣一來,我們考慮問題的視角就變得多元化,避免因為太重視某件事,導致一葉障目,看不清全局。

原來這叫“不值得定律”!


  • 關注事情本身,不要分心

演講時面對底下的觀眾,我們很容易感到緊張,比如過分在意他人的視線和看法,原本倒背如流的話語,居然都變得結巴了起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分心了,我們關注的不再是“演講”這件事本身,而是變成了“我演講時別人怎麼看我的”。

瓦倫達能夠幾十年不出錯的走鋼索,就是靠著兩個字:專注。

他一心只想走好鋼索,根本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即使經驗不多,也沒有發生過事故。

當他不再專注,走鋼索就變成了命懸一線的事情,就算已經走了幾十年鋼索,經驗豐富,失敗也馬上到來。

“專注”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活在當下。

做好現在該做的事情,不去思考太多過去和未來的顧慮,才有可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最大。

弓箭是強勁的,可始終保持箭在弦上的緊繃,只會讓弓箭變得脆弱,輕易便會斷掉。

人生也是如此,與其過分執著在意,不如適當放鬆散漫,用從容淡然的姿態面對問題。

漫漫一生,沒有幾件事值得你勞力費神,往後餘生,也沒有比你自己更值得珍惜的人。

唯有學會放鬆,珍愛自己,才是真正的“人間很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