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第一丞相:从牧猪海上到当朝丞相,大器晚成堪比姜子牙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想必都听说过,姜子牙穷困潦倒大半生,在72岁时才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拜为丞相,后来在周朝的建立中立下大功,封为齐王,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在汉武帝时期,同样有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在60岁时入仕为官,最后官拜丞相。虽然他的功绩没有姜子牙的大,但是大器晚成的他仍然有许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

公孙弘,字季,齐地菑川人,年轻时是一名狱吏,后来犯法被免官,为了生计做起了养猪的活,但是公孙弘不甘心一直这样,开始发奋读书,研习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这一年他40岁,因家境贫寒没钱买书,他就把竹子削成竹简,把内容抄在上面仔细研读,终成一代大儒。

汉武帝时期第一丞相:从牧猪海上到当朝丞相,大器晚成堪比姜子牙


汉武帝建元元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人才,公孙弘因贤良被当地官员举荐给朝廷,当了博士,这一年他60岁,没多久他出使匈奴因复命之言不合汉武帝心意,他称病辞官,数年间一直赋闲在家做学问,这是他第一次当官,他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

汉武帝求贤若渴,多次下诏要求各级官员举荐贤良文学之士,在元光五年公孙弘在一次被推荐,这一次因孝(孝顺后母,为她守孝三年)而被举荐,他几次推辞不过,只好再次入仕,这一年他70岁,这一次他官运亨通,先后被认命为左内史,御史大夫,丞相,最后还被封为平津侯。

汉武帝在位54年一共有13位丞相,被杀,自杀,吓死的共有7位,还有被治罪和罢免的,只有公孙弘和田千秋得了善终,公孙弘还死在了丞相的任上。

汉武帝时期第一丞相:从牧猪海上到当朝丞相,大器晚成堪比姜子牙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但是这种换丞相的频率在历史上也不多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相争。

西汉初期,主张“无为而治”,致使丞相的权利膨胀,很多时候阻碍了皇帝的一些决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怎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一些不懂得放权的人就倒了大霉。

公孙弘是个聪明人,在他当上丞相时,每当上朝讨论事情,他总是说出事情的好坏,列出几条建议,让皇帝自己抉择,他从来不在群臣面前和汉武帝争执,这等于是把权利还给了上级领导,试问有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下属呢?

元光元年,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想要尊崇儒家,但是治理国家又离不开法家思想,所谓“外儒内法,杂而用之”,所以急需一些精通儒家,法家思想的人,公孙弘正是这样的人才,他少时是狱吏,所以精通当时的法律条文,又精读了《春秋公羊传》是当时有名的大儒,所以儒法兼修的他得到了皇帝的喜爱。根据领导的需求而去改变自己的定位,领导怎么会不喜欢呢?

公孙弘还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在一次向汉武帝谏言的朝会上,本来群臣商议好了,可是汉武帝不同意,公孙弘赶紧改变立场站在了汉武帝一边,一个叫汲黯的大臣很是愤怒,当场揭穿了公孙弘两面三刀的虚伪行径,“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

汉武帝时期第一丞相:从牧猪海上到当朝丞相,大器晚成堪比姜子牙


汉武帝也是大怒责问公孙弘,面对这种情况,少有不慎就是被杀的局面,公孙弘不急不慢的上前说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意思就是说汲黯不了解自己,这个了解,不是具体的事情,所以怎么理解都可以,汉武帝听过,觉得他是一个可靠的人,从此就一直信任他。

历史上对于公孙弘的议论很多,有褒有贬,说他狡诈,无容人之量,喜欢和稀泥,其实坐在他的位置上,不是老狐狸还真得不到善终。不过他对于儒学的推广功不可没,在职期间,也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二牛认为作为大器晚成的代表,公孙弘身上有太多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读史要从古人那里学习他们好的一面,40岁开始发奋读书,60岁入仕为官,70岁再次为官,因为找准了自己定位,所以被汉武帝赏识官至丞相。所以是金子总会发亮,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