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儒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为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为鲁国人,由于鲁国保存的周代典籍和礼制较为完整,儒风浓厚,孔子自幼受到熏染。虽然他年幼时家境贫寒,但他敏而好学,关心国事,提出了许多治国思想。人到中年但一直未得到国君的赏识,于是兴办私学,著书讲学,创立了儒家学派。

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在政治思想上,孔子推崇“礼”的重要作用,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他认为应该重建“周礼”,才能使社会秩序恢复稳定。孔子认为应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还认为要杜绝当时出现的就父就君的恶行,首先要强调名分,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但孔子并不是要彻底的复制周礼,而是提倡对周礼进行改良,他认为礼仪不应当奢侈,而应该节俭,丧礼重要的是内心的悲戚而非形式的完备。

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孔子伦理观念的核心则是“仁”“仁”在孔子的思想中有着很强的道德意义,他认为“仁”应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论语》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在解释“仁”,例如“仁者爱人”“刚、毅、木、纳近仁”“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志土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美德,是人性的最高准则。孔子又将“仁”“礼”结合起来,提出“克已复礼为仁”,并认为如果做人不能达到仁的要求的话,也不可能恪守礼制。

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外在的“礼”成为内在的“仁”的检验标准,只要能够按照“礼”的规定行事,就是“仁”;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达到了“仁”,整个社会也就实现了“礼”

“克已复礼”强调外在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孔子又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体现了当时“重民”的思想潮流。孔子认为统治者对人民不应该采取竭泽而渔的统治方法,而应该使民富足。孔子提倡以民为本,他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修己以安百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统治观念,体现出“爱民”,“富民”的思想。

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在孔子之后,孟子成为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名轲,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孟子将孔子“仁”的思想发扬光大,并形成了“仁政”学说。“仁政”的中心理念为“民贵君轻”,可以说是民本思想的极致。他认为国君必须与民众同心,只有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才能够得到民众的拥护,从而使自己的统治得到巩固。孟子在批评统治者方面比孔子要更加激烈,他认为暴虐无道的昏君人人得而诛之,并不算作“轼君”

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当然,孟子也是反对作乱犯上的,但他对此有新的解释,他认为只有施行仁政爱民的统治者才值得人民去爱戴,那些视民如草芥的国君,人民则视之为贼寇。孟子还提出了“仁政”的具体措施,首先要为民制产,人民有了“恒产”便会产生“恒心”,就不会产生作恶的思想,这样社会秩序就会变好。其次要减轻赋税,只要不使民众为难,民众就不会造反。再次,施行仁政还必须尊贤重能,孟子十分推崇尧舜的禅让制,并呼吁要听从民众的意见,有一种早期的民主意味。

中国思想文化,儒家思想,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影响?

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后来又被孟子所发扬光大,但这一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直到形成封建统一国家政权之后,儒家的地位才越来越高,最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孔子和孟子也都上升为圣人,他们的著作也被后世奉为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