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澄城八景

耿华阳

《澄城八景》系列诗作是清代澄城知县姚钦明满怀对澄城这片厚土的热爱,踏遍澄城山水,写下了至今令澄城人自豪的系列诗作。“澄城八景”是明清澄城县八处著名景观,据清朝乾隆年间孙星衍撰《澄城县志艺文志》记载:“澄城八景”为:

荒陵暮雨

萧萧松槚已榛枯,凭吊千年忆壮图。

风雨有灵天意远,山河遗影月明孤。

云连漆水寒逾惨,雁过荒陵夜急呼。

往事人间余秋草,卧麟断屃点烟芜。

【文化】澄城八景

史书记载的《荒陵暮雨》有关文字

这首“荒陵暮雨”是清代邑令姚钦明于魏征墓所看到的景象,以悲壮、凄凉的景象聊寄对大唐名相魏征的哀思。魏征,唐代名相,因封爵郑国公,后人又常称之为魏郑公,澄城王庄、刘家洼一带是唐相魏征的封地,所以王庄镇古称“郑公乡”。澄城古有魏征衣冠冢在王庄镇太贤村,县城南门外有魏郑公祠(今虹济泉东),代有修葺,今尚有宋、金、元、明、清各朝重修魏郑公祠的碑刻、碑刻拓本数通。

古寨寒烟

树杪跻攀石磴县,手扶藜杖出风烟。

山连沙漠迷遥岭,日上莲峰景曙天。

秋草征夫峰堠外,夕阳归鸟戌楼边。

险成绝壁生悲感,为忆平章战伐年。

诗中所指为罗家洼“亲邻寨”。该遗址位于澄城县罗家洼乡亲邻村南,是澄城县现存数十处古寨中保存较完好、历史古老的一处堡寨。据《澄城县志·附志》记载:“元亲邻古寨,在县北二十里之亲邻村。元陕西平章李思齐命将建筑,以资屯守,今遗址尚存。”元代将军郭思德在《过精进寺》一诗中曾有“塞烟连草有寒峰”的诗句,就是指亲邻寨与冯原镇的壶梯山对峙,地理形势险要。云门素练

城北之山何者谷,有时云气水霏微。

石门夜永锤绡幕,泽国天寒授缟衣。

漠漠深秋迷白雁,溶溶好月映朝晕。

三峰谁看公超雾,对此聊同华下归。

诗中所指为县西“云门谷”。在云门谷看到“两崖佳气明丹壑,一涧寒光霭翠微”,远望到“三峰谁看公超雾,对此聊同华下归”的景象,其中提及社公山、华山等自然远景。据载澄城孔走河的水源一出在云门谷南。如今的云门素练,经过历史的变迁,经查在与澄城紧挨的黄龙县紫金山望关岭不溢池旁,界头庙乡曹溪寺下的云门谷,因谷口若门,水气如云,故名。石罅空收,气雾如云。山雨前夕,白雾蒸腾,缭山绕岭,如诗如画,如今成为黄龙八景之一。

罗谷丹霞

独倚高楼怅落晖,遥遥秋汉晚烟霏。

乘风疑自赤城起,返照欲同孤鹜飞。

谷口子真名迹渺,餐霞中散客心违。

何时采此山中桂,朱影光流白练衣。

诗中所指县西北“红罗谷”。罗谷丹霞诗中所指是澄城县西北的“红罗谷”景色。

【文化】澄城八景

罗谷丹霞景的如今面貌

如今的“罗谷丹霞”一景位于黄龙县界头庙镇范家卓子乡社区红罗义驿村和张家沟的交界处的山谷中,山谷两侧山岩层层叠叠,每到夕阳似火之时,红光铺满整个山崖,使山崖变为如火的红色,气势壮观。

每当雨过天晴时,上有蓝天,下有彩霞,五彩缤纷,其景极美。此等奇异景致,正是澄城古八景中的“罗谷丹霞”,如今成为黄龙八景之一。避暑遗宫

隋文皇帝此山中,玉殿曾同长乐宫。

不见羽林屯翠辇,只闻牧童拾青松。

荒台想象千官侍,乌道依稀万国通。

风景苍苍秋水冷,夕阳终古恨无穷。

诗中所指县东北隋旧宫“治平寺”。隋文帝曾路过澄城避暑,遗宫又称治平寺。据《澄城县志》记载:这里“林木交加,河流盘曲,一方胜概。水环宫,后岸善崩,碑刻沉没,后改为治平寺。遗址犹存。”今观隋文帝避暑遗址,感慨万千。向人们昭示着1500多年前的历史,其价值不言而喻,保护、恢复、开发乃当务之急。现除隋公泉、龙泉遗址依稀可见之外,治平寺、回銮寺的旧观已不复存在,仅留下一些残碑断柱,令人惋惜。但庆幸的是志书对此均存记载,其中所录的几首诗弥足珍贵,从中可以窥见一斑。洗肠故地

佛子乘云去不还,空余涧水咽空山。

高秋爽落玉千尺,纤月凉生碧一湾。

当日洗肠久缥缈,近时瀑布故潺缓。

客行到此情无恨,满孔萧然意自闲。

洗肠故地因有东晋大师佛图澄于此处洗肠的典故而闻名,诗中“当日洗肠久缥缈,近时绿布故潺缓”将洗肠泉古今之貌映入眼前。壶山樵子

一抹名山似海洲,拾薪穿露岂仙流。

独呼明月陪幽赏,信步青天亦胜游。

叱石聊成羊牧戏,烂柯应为局棋留。

遥遥人世浮云外,万顷松风次弟收。

诗中所指县西北“壶梯山”。壶山樵子以壶梯山向东北远眺,有“武帝祠前云霭霭,将军庙上草萋萋”之景。而姚钦明笔下登上“一抹名山”的壶梯山,俯仰回环一片“遥遥人世浮云外,万倾松风次第收”的盛景。壶梯山与黄龙山斜坡相接,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拔地而起,突兀孤立,壶梯山在冯原镇北部,行如水壶,壮如阶梯,而得名。山高96米,山顶海拔1200米,因形似水壶,状如阶梯而得名。因澄城八景之一壶梯山樵子而远近闻名。

沮水渔翁

平津高阁不须开,弋钓溪山正未回。

巢文仍归东海去,任公却傍会稽来。

一蓑织雨时停棹,万尾翻云几映杯。

肯向桃源寻避世,烟波回首便尘埃。

诗中所指县西南“洛河渡”。沮水渔翁展现的是洛河渡口的渔翁生活场景。

翻阅有关文献资料,洛河流域不但有大量仰韶文化遗存,还有很多春秋战国时的遗迹。澄城县冯原镇洞子崖村,有今天洛河上唯一的渡口。据媒体报道在这里的摆渡人是已经78岁高龄的吴俊斌。十几年前,他取得了渡口的经营权。从此一根钢索、一条铁皮船、两根长篙,伴随吴俊斌往返于北洛河两岸。这个渡口古称西水驿,在春秋战国时,这里是往来秦晋的枢纽之一。

【文化】澄城八景

遗存的魏征墓碑

“澄城八景”诗中包含着深厚的澄城文化意义或人文精神。经过历史人物以及文人墨客的发掘与再创作,使有形的文化景观升华为人们共同追求无形的、影响更深刻的乡土精神。虽然澄城八景中的两处景色云门素练和罗谷丹霞随着历史的变迁成为如今的黄龙八景之二,其余的几处譬如荒陵暮雨、古寨寒烟(亲邻寨)、壶山樵子、沮水渔翁还能依稀找到历史的影子,但是只是如今的景色罢了。不管如何,作为古徵儿女,切不可遗忘澄城的人文历史,从历史的澄城八景中找到我们的人文精神,为更好地建设家园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才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