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是一家非国有民营博物馆、国家三A级文化旅游景区,占地面积8000平米,展厅面积3500平米,藏品共计一万余件。名家留韵金张掖展厅所展藏品,均为诸多名家巨匠途径张掖所留珍贵墨宝,如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赵朴初、启功等三百多位书画巨匠家在张掖所作恢弘巨制,作品体量之大,绘画技法之精妙,世所难得!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这幅仕女图是张大千先生在张掖所作,张大千先生的仕女作品在敦煌之行后一改以前清丽雅致的风格,变的更加有装饰趣味,色彩也比之前更加浓艳。这时期的侍女图中服饰、屏风纹饰明显,借鉴了敦煌壁画中图案纹样和用色方式。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尤为珍贵的是张大千作于古城甘州款的数幅壁画,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深动,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赋色浓艳又不失端庄,与单纯的文人画风拉开了距离,充分证明了张大千远赴河西走廊临摹敦煌壁画与古城甘州的紧密联系。也是古城甘州留下的珍贵文史遗珍。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画马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也表露出一个时代的美学追求。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钱松岩的山水艺术,其素材全部来自大自然实际生活,经过他艺术处理和加工提炼,使其作品均属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佳作,他的作品最完美的体现出了民族气节、时代风貌、个人特色三者的统一。其绘画艺术,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和深情的韵味。无论在立意、构图、笔墨、色彩、题句都匠心独具,不落俗套。这与画家的文学修养、书法功底有极大的渊源。钱松岩先生皆十分考究,务求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予人以不可磨来的印象。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钱松岩的绘画早年受石溪、石涛影响颇深,偏于细秀的画路,又结合了华岩的笔法和点景人物的处理手段,还参照着太湖之滨的山水人情,做到了雅俗共赏。六十岁后游览祖国名山大川,锐意探索,拓展胸襟、变革笔墨,巧妙把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的新面貌。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用朱砂红撇出竹叶,主杆柔韧,有风扶杨柳的韵致,竹叶的生长多成簇怒张。竹叶笔墨多以侧峰皴擦,红色由笔锋至笔肚变淡。这样画出的竹叶有了空间感的变化。呈现了竹叶在三维方向上的指向。这种竹叶表现出非常灵动有人性化的气质。在空间关系上使用淡墨来勾画出远处的竹子,让这个画面很有层次感,丰富了画面的形式感。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古语说:“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此幅作品描绘出竹子面对种种艰难困苦,绝不向环境与艰苦妥协的品格。既表现出作者精湛深厚的绘画功底,又属人文情怀之作!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待放中的“古城甘州”文化

张掖市三缘博物馆是一个文化时空隧道、是一本艺术百科全书、又是一座文物宝库,更是见证张掖乃至河西走廊深邃的历史文化丰碑。秉一带一路、承三缘书香、传文化根脉、颂大美张掖!

三缘博物馆诚邀您一同随喜鉴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