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2019的尾巴:像男人一樣,朝前看


<code>全職寫作5個月,變現4000多塊,該不該堅持?一位職場女中年,在2019年最後一天找到了答案。本文約2800字,閱讀約需5分鐘。/<code> 


昨天一個在寫作課認識的朋友突然在微信跟我說:

“綿綿,我覺得我可能瘋了,我居然想要考研。”

我回復:“這個想法很好呀!”

朋友是個25歲的女生,在一家公司做文案,對工作不滿意,之前跟我說過想裸辭,沒想到現在變成考研……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工作兩三年後去考研,而且是全日制研究生,不切實際。

換作以前,我也許會建議她在職場多歷練幾年。

但昨天我幾乎是毫不思索地表示贊同,真心支持她。

因為當她說想考的是“教育學”時,我知道她已經有明確目標了。


寫在2019的尾巴:像男人一樣,朝前看


有目標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有些人活到三四十歲都未必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例如我,12月5日頭條寫作營結束後,我在迷茫中度過了一個月。

今天是2019年最後一天,所有人都在回首這一年,總結、展望。

我不想做詳細的分析和總結,只想簡簡單單地,和迷茫的自己說聲再見。


01

從一次失敗的面試說起


上週五,我去了一家大公司面試。

其實我沒投簡歷,是那家公司HR在招聘網搜到我的簡歷,打了2次電話叫我過去聊聊。

我仔細看了崗位描述,其實不太適合我,但去面試一下也無妨,說不定能長長見識。

我花了半天時間準備,包括更新簡歷,打印,還特別認真地寫了一段自我介紹。

面試大概進行了一個小時,溝通暢順、愉快。

結束後HR說去找部門負責人複試,沒想到負責人下午請假了,只能安排別的時間。

……

之後就是石沉大海了。

雖然我對崗位興趣不大,但因為毫無反饋(我沒對方手機微信),我不禁反思起這幾個月的經歷,“你到底想幹什麼?”——這是我問自己的問題。


寫在2019的尾巴:像男人一樣,朝前看


8月,裸辭,參加了粥左羅21天寫作訓練營。

9月,以班長身份,在寫作營免費複訓了一次。

10月,沒有任何課程,我斗膽開始了公眾號寫作之路。

記得當時我在公眾號一篇文章中說,這半年我不會去找工作,我要專心看書和寫作,其他的過年再說。

後來,我被啪啪啪打臉了。

10月下旬,迫於生計,我更新了簡歷,想找一份可以遠程、不坐班的工作,沒找到;

11月,我又參加了一個寫作訓練營,這次學的是如何通過寫頭條號“賺錢”,我花了大量時間寫頭條號,公眾號幾乎荒廢;

12月,寫作營結束,又閒了下來,我和同學組了個團,聯合接單。轟轟烈烈地開了個頭,牽了幾條線,雖然我們很急,但客戶都不急,業務“似有似無”。

和別人有聲有色的自由職業相比,我只能算是個“無業遊民”,瞎忙,沒成果。

也許你想問一句:你有整片整片的時間學習,為什麼會沒取得成果?


02

為什麼無法做到專注?


最近在看一本名為《身為職場女性》的書,英文名是HOW WOMEN RISE。

書裡羅列了會影響女性職場成長的12個壞習慣,第12個壞習慣讓我印象深刻——總讓你的“雷達”干擾你。它說,女性天生有一種“雷達”般的能力,能在同一時間注意到好幾件事。

寫在2019的尾巴:像男人一樣,朝前看


腦神經科學家用“腦功能磁共振成像”這個技術證明了這一點,那些掃描成像圖片顯示,女性在接收信息時,大腦的很多區域會同時亮起,說明她們在同一時間內注意到很多細節。而男性完全相反,在接收信息時,他們的大腦內部通常只有一塊區域亮起。

女性的注意力像一個高度靈敏的“雷達”,不停勘測周邊環境,接受一切暗示,分析所有信息的潛臺詞,而男性的注意力更像是“激光”,他們按順序接收信息,每一次只會牢牢瞄住單個目標。

當然,凡事有例外,也會有一些“激光”般的女性和“雷達”般的男性存在。但從實驗結果來看,雷達式的女性還是比男性多。

“雷達”的好處是洞察力強,情商高,壞處就是沒有堅定的專注力和明確的目標感。

而職場更看重“專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企業的領導位置都被男性牢牢佔據。

我和大部分人一樣,相信並認可“專注”這種力量。

我曾寫過一篇關於《哪吒》導演餃子的文章,我總結說,餃子能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非常專注。


寫在2019的尾巴:像男人一樣,朝前看


他曾經3年8個月沒出去工作,宅在家裡面獨立製作一部動畫短片,客廳、臥室、廁所三點一線,沒有網絡、沒有社交。後來這部短片幫他拿到了多個國際大獎,也因此受到後來《哪吒》電影製作方的青睞。

我相信專注的力量,也親身驗證過。

8月參加粥左羅寫作營時,我剛裸辭,沒去找工作,全職參加培訓。

那個時候,我每天做的事就是找一個咖啡店或者圖書館,然後打開小程序反覆聽課和看資料,再根據要求去寫作業,每天大概花四五個小時。

作業完成後,我就去放鬆一下,這樣做效果特別好,我既能專注學習,而且每天都有成就感和期待感。結營時,300多人的寫作營,我最終以第12名的成績“畢業”,算可以了。

當時我還總結了一句話:一段時間專注於一件事情就很棒了。

明明知道專注的重要性,為什麼不能堅持呢?

我現在每天提著飯盒去坐公交時,都感到很空虛,我不確定自己今天能做出什麼成果,彷彿回去只是為了吃個飯。

一天可以做很多事:看幾十頁書、寫幾百字、和別人聊聊天(一般是有機會合作那種)、刷刷公眾號、出去走走找靈感……看起來很忙,實際像只蒼蠅一樣毫無目標,

反反覆覆,東想西想,最後真正值得做的事情並沒去做。

03

做不到又怎樣?


反觀“隔壁家的孩子”,例如我關注的一個自由職業大咖@曾少賢,他曾經在公眾號一篇文章裡說,他每天的生活是這樣的:

每週至少看3本書,3部豆瓣高分電影;

每週至少運動2次;

……

相信很多人都會立這樣的flag,能做到的有多少呢?


寫在2019的尾巴:像男人一樣,朝前看


我相信曾少賢做到了,至少公眾號真的是日更,所以他有將近20萬粉絲,粘性還特別強,是有道理的。

日更、一週3本書、3部電影,難嗎?不難,只是對於一個全職寫作的新手來說,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收入而已。

我所瞭解的曾少賢,是在寫作收入超過上班收入時才開始自由職業的。

相信看到這裡,你也明白了,對於現在的來說,上班是更好的選擇。

我不想每天沉浸在反思和內疚裡,正如《身為職場女性》一書說的“反芻式思維”,過度的自我反省,其實是一種自我阻礙行為。

正如我在開頭說的,沒必要去反思2019,包括我前面一大堆反思,除了增加我的愧疚,並沒太多積極的作用。

正如書裡一句話:

“你在腦海中重放那些記憶甚至會偏離事實,你可能只是在'自說自話'而已。”

《身為職場女性》一書說,和女性相比,男性很少自責,他們通常會為自己辯護:“好吧,就算是我的錯吧,但事情已經這樣了,我們現在應該想想怎麼去解決問題。”

為什麼要拋棄反芻式思維?第一,越習慣自責,整個人的狀態越差;第二,自責會妨礙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

所以,過去無論感覺多麼糟糕,都不要去分析了,像個男人一樣,向前看吧。

04

結語


最近在樊登讀書聽到一本書——《哲學起步》,書籍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哲學教授鄧曉芒,對“我是誰”這個經典哲學問題,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

三個字:等著瞧。

意思是,每個人對自己的瞭解其實是一個過程,一個動態的、可以無限深入的過程

鄧曉芒教授今年71歲,才大概搞明白自己是誰,並且認為,如果能活到90歲,這20年還是會有變動。

所以,當25歲的女生說想辭職去考研時,沒必要跟她說“2年準備,3年讀研,你出來都30了,要結婚生娃了”。誰能準確預測一個人的未來?既然不能,就不要簡單地分析自己,輕易地給自己下定義、貼標籤。

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送書裡的一句話給大家,共勉:

“我們作為人,在這個世間走了一趟,我們看見了什麼,我們做了什麼,我們對自己是否把握到了,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code>綿綿君,8年職場經歷,2019年裸辭進入中年人聞風喪膽的“空窗期”,一邊看書,一邊寫作,一邊尋找工作機會。我想借頭條號這個平臺,和大家分享關於30歲+女性的思考和經歷,和大家一起成長。/<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