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的意義

學習歷史的意義

​文 | 葫蘆爸

ID:Hulupapalove

學習歷史的意義

我們為什麼學習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義。


古羅馬學者西塞羅說過一句很有哲理的話:“那些對歷史一無所知的人,是非常愚蠢的。”


很高興看到,現在的孩子們都越來越愛學習歷史了。


大家都喜歡什麼歷史,我來猜一下!


最受歡迎的,應該是“三國”,還有“漢”和“唐”,因為它們被譽為中國最為鼎盛的時期,我猜得對麼?


如今關於歷史的學習方法也很多,可以在網上比較容易地查到某個歷史知識點,或者通過聽讀軟件和相關產品,比如“玩偶故事”系列,可以一邊帶著劉備、關羽、張飛的玩偶,一邊聽著三國的歷史小故事,一集又一集,讓人停不下來。

學習歷史的意義

這是電商時代的極大方便。而在我們還是孩子的那個時代,遠沒有這麼方便。想了解歷史,只有借書,或者聽收音機裡的說書,還有看歷史電視連續劇。


如果攢下來一點錢,買幾本歷史小人書,是可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很久的事情。


學習歷史的意義

當小人書翻起來的時候,那一張張栩栩如生的畫疊加起來,旁邊的文字流動起來,就像真的穿越到了那個歷史時期,讓人陶醉其中。


學習歷史的意義

那麼,如今的時代,我們擁有更加豐富和立體的學習手段後,還用學習歷史麼?學習歷史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學習歷史的意義

首先是明確傳承。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似乎有些深刻,其實還是需要讓他們早一些知道。


瞭解自己的來處,才能明白去處。


就像我們知道每天都要回家,這是我們吃飯、睡覺、休養生息的地方,然後我們需要出去上課、活動,長大了還要出去工作。


學習歷史的意義


我們需要了解生養我們的家,知道它的過往,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找尋我們追求的意義。


悠悠華夏五千年,三皇五帝到如今。


五千多年過去了,這個家沉澱下來的東西還是挺多的。


早期的相對詳盡的文字記載,都是在“夏”以後,而在此之前,都是在典籍中非常簡略地提到,而且還不一致。


比如“三皇五帝”一般指三皇為伏羲、燧人、神農,五帝為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kù)、唐堯、虞舜。


學習歷史的意義

還有一種說法是三皇為伏羲、神農、黃帝;五帝為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學習歷史的意義

稍有差別,後一種更突出了黃帝的位置,列入三皇之中,更明晰他的始祖地位,與我們強調自己是炎黃子孫是一致的。


而再往前,就是盤古開天和女媧補天造人,近似於神話故事了。


學習歷史的意義


那麼,這些到底是不是歷史呢?


當然是。


只不過,我們可以把一些玄妙的東西理解為一種融化在民族記憶裡的符號,這就是歷史的本原。


學習歷史的意義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學習別的國家和民族的歷史,進而擴展到人類史,就會對我們這個家有著更為清楚的認識,理解更大的“家”的概念,也更能明確今後要選擇的方向。

學習歷史的意義

其次是增長知識。


書中自有黃金屋,歷史也是這樣。


在瞭解一個歷史事件的時候,我們最直觀的體會是長了見識、開了眼界。


一千八百年前,三國中吳國的主公孫權讓手下的大將呂蒙多看書,但是呂蒙以帶兵打仗太忙沒時間拒絕了。


學習歷史的意義

孫權這時說了一番話:“難道讓你多讀書是天天鑽研經史子集,成為學術博士麼?只是讓你多瞭解一些歷史,長長見識而已。你說你忙,難道比我還忙麼?我最近讀了《史記》《漢書》《東觀漢記》三部史書,收穫很大。連我們對面的曹操也說自己年紀越大越愛學習,你就不能多學學?”


呂蒙很受觸動,讀了很多書,瞭解了很多歷史,連很多老學者都趕不上他。


所以,當時的大都督魯肅評價他“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呂蒙後來繼任魯肅當上大都督,收回了荊州,俘獲了武聖關羽,為吳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學習歷史的意義

還有,歷史當中有很多不可思議,背後其實都是蘊藏著知識的。


比如要想讓孩子瞭解“小兒止啼”這個歷史典故,可以先去了解了《三國演義》裡的章回“張遼威震逍遙津”。


學習歷史的意義


對於張遼以八百勇士與孫權十萬兵馬對戰,可以先讓孩子理解加減法。


十萬比八百多了九萬九千二百,八百隻相當於十萬的一個零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然後再讓他理解乘除法也就是比例。


八百比十萬,相當於一比一百二十五,一個人要打一百二十五個人,最後竟然還打贏了。


學習歷史的意義

所以,當張遼突襲成功,士氣大漲,再回到合肥城中,人馬變成七千,比例漲了近十倍,自然也就不害怕了,為後面戰勝孫權奠定了基礎。


還有很多其他的知識,比如看歷史看得多一些後,我們會使用兩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整理時間線,一條是縱向的,一條是橫向的。


縱向的,就是一個或多個相對長期的事件,發生的時間哪些在前,哪些在後,通過時間梳理出來,可以看出發生的很多變化。


橫向的,是在同一時間點,哪些事件是並行的、交織的,相互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它們的相同與不同。


縱向與橫向的時間線越織越密,交錯形成的時間軸越充分,我們對時間與事件的伴隨與演變就體會得越深。


學習歷史的意義

第二種方法是整理路線圖,形成地理軸。


很多歷史都與地名有關,比如唐堯、虞舜、夏禹、商湯的唐、虞、夏、商既是部落名、也是封地名。


又比如三國裡非常出名的白馬之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白馬、官渡、赤壁都是地名,之所以在這些地方交戰,是因為它們是軍事要地,佔領它們之後,就能掌握更大的地盤和更為豐富的資源。


學習歷史的意義


所以,瞭解歷史事件所在的地理位置,能夠準確理解發生地域的變遷,最終形成文化甚至文明的遷移與演化。


再宏觀一些,如果比較一下我國各個朝代不同的地理版圖發生的變化,就能大概理解整個朝代的軍事、政治、經濟與文化氣質,對於我們全面系統地學習各類知識,是非常有益的。


學習歷史的意義

學習歷史的意義

再次是添加樂趣。


三國中有一個章節非常帶勁,“許褚裸衣鬥馬超”。有時候帶孩子一起運動,會脫下上衣,他就會喊:“你這是裸衣鬥馬超麼?”


學習歷史的意義

許褚為什麼要裸衣鬥馬超呢?


因為馬超是號稱呂布之後的天下第一,但是曹操這邊的侍衛長許褚不服,所以二人約著打一架,一直鬥到兩百多回合,換了兩回馬,仍然不分勝負。


學習歷史的意義

許褚殺得性起,脫下盔甲,光著膀子繼續打,豪氣沖天,把兩邊軍士都看呆了,連馬超也不得不歎服:“我大仗小仗打了無數,卻沒見過許褚這樣的,真是虎痴!”


所以,後來就用“許褚裸衣鬥馬超”比喻火星撞地球,棋逢對手。


學習歷史的意義

和孩子一起運動或比賽的時候,豪氣來一場“裸衣鬥馬超”,是不錯的激勵方式,也會讓氛圍變得有趣起來。


其實,許禇裸衣鬥馬超固然勇猛,但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只是讓雙方互相忌憚,陷入僵持。


但這之後,曹操有一場戲很精彩。


當時,曹操被馬超的部隊圍觀,可是他卻絲毫不懼,也不怕人暗施冷箭,大笑說道:“你們都想知道我長啥樣?其實我就是個正常人,不像別人說的四隻眼睛兩個嘴巴,只是多一些謀略而已!”


學習歷史的意義

這樣的膽識,一下就震懾住了對方將士。


而這之後,曹操與謀士賈詡一起制定了離間計,單獨與馬超叔父韓遂陣前應答,又故意塗抹給韓遂的書信,最後成功離間了韓遂與馬超叔侄,一舉平定了西涼。


學習歷史的意義

所以,膽略和智謀,是比勇猛更為重要的。


如果把後面這兩段歷史告訴孩子,能讓他在感受樂趣疊加的同時,進一步領略層次遞進,實現境界提升。不論是在比賽還是在今後的人生體驗中,去找尋更有意思、更加全面的鍛鍊途徑。

學習歷史的意義

最後是得到反思。


歷史不會憑空產生,它總在那裡,等著你去慢慢走近它。


但它又是鮮活的,等你走進它,會發現它飽含了豐富的一切,如同一段精彩的5D電影,當你點開的時候,立刻身臨其境。


它也是富有哲理和反思意味的,等你從中走出來,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重複”,而且早在很久之前就發出了警示,只是有的人理解了,有的人並不理解,或是曾經理解了,到後面又忘記了,沒有做到“慎終如始”。


正如一千兩百年前的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裡感嘆秦朝的滅亡:“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學習歷史的意義

時代,以它的形式不斷髮生著改變,歷史也是這樣。今天的現實,很快成為昨天的歷史。即便是明天的未知,也終將變成現實、成為歷史。所以,領悟昨天的歷史,可以對今天的現實和明天的未知產生影響。


而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歷史都是不一樣的,“一千個人的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歷史既是由不同的人構成的,也是由不同的人寫成的,更是由不同的人解讀的。


我們津津樂道地談論某個歷史人物,往往綜合了他的歷史表現、別人對他的評價,其實更多地還映照了我們自己。


正如一千四百年前,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帝王唐太宗,在正直的諫臣魏徵死後,發出了感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亡一鏡矣!”


學習歷史的意義

所以,如果我們以史為鏡,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反思。


而如果我們把這些反思運用到了人也就是自己的身上,並不斷保持“寫成”或“改寫”歷史的審慎心態,就能更好地影響和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就是學習歷史的意義。


學習歷史的意義



【彩蛋——後記】


對於帶娃,有很多感觸。

其實,學習歷史只是一個縮影,如何最終讓他形成自主的、有動力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做父母的追求,但是很多時候都是“慘不忍睹”的現實。

他可能只是愛一會兒就不迷了,迷一會兒就倦了。

這種失效很像是經濟學當中的“凱恩斯陷阱”。無論增加多少貨幣,都會被人們儲存起來,再寬鬆的貨幣政策也無法改變市場利率,使得貨幣政策失效。

我們都期望他能達到“帕累托最優”,即便不能主動改善,也不致於受損。但實際上,我們家長的耐性是絕對受損的,少不了向他吼叫甚至謾罵。所以,他實際上也是受損的。他對於某項興趣愛好的放棄,既傷我們,更傷自己,最後是徹徹底底的“雙向邊際效益混亂甚至消無”。

那麼,一定還是有一種更好的方式的吧?這應該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的認知不夠,所以沒有找到好的方式。

帶孩子學習歷史的過程,我有這種深刻的體會,也隱約找到了一種含有兩個喻義的方式。

1.還是身教帶動。他有一段時間停滯,可能是倦了,也可能是在觀察。如果你能夠用比他高那麼一點間或低那麼一點的方式來帶動他,從長期看是有效的。高那麼一點,是讓他覺得可以夠著。低那麼一點,是樹立他的自信。總而言之,好的相處方式,一定基於理解的。而且,做比說好。當你切實以做來體會他的心態,他會予以回應。就像你對於自己父母,也不願意服氣,但對於父母做的對的事情,從久遠來看,一定是認同的,也一定是讓你在長大後堅持的。

2.運用曲折上升。如今教育孩子的方向習慣逐步由“打壓”轉向了“鼓勵”,但有些矯枉過正,容易讓他有一點兒成績就志得意滿,尾巴上天,動不動擺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這個時候再進行打壓,可能導致無效甚至逆反。可以換一個思路,就是用遞進來引導他,會觸發“獵奇”的心理效果。也就是在這個之後,還有一個或兩個轉折上升在等著他,他就會由“懵”到“愣”再到“興奮”。比如許褚裸衣鬥馬超確實火星撞地球,那之後是什麼呢?如果能說出來他們勇猛只是打平,而之後曹操的單槍匹馬“膽略”與塗抹書信離間“智謀”卻成了戰勝馬超的勝負手,他就發現老爸竟然還有後手,得意不能太早。無形之中,他就理解“一山更有一山高,得意只是匹夫勇”了。在這之後,再讓他自己去領略史書白話版、大型歷史紀錄片的妙義,就是心生嚮往,而慢慢開始形成“自覺”了。

育兒育己,沒有教不好的娃,只有不夠棒爹和不耐心的媽。讓娃兒更好成長,還是自己多學習併成長,爭取實現共同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