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意义

学习历史的意义

​文 | 葫芦爸

ID:Hulupapalove

学习历史的意义

我们为什么学习历史?


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那些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是非常愚蠢的。”


很高兴看到,现在的孩子们都越来越爱学习历史了。


大家都喜欢什么历史,我来猜一下!


最受欢迎的,应该是“三国”,还有“汉”和“唐”,因为它们被誉为中国最为鼎盛的时期,我猜得对么?


如今关于历史的学习方法也很多,可以在网上比较容易地查到某个历史知识点,或者通过听读软件和相关产品,比如“玩偶故事”系列,可以一边带着刘备、关羽、张飞的玩偶,一边听着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一集又一集,让人停不下来。

学习历史的意义

这是电商时代的极大方便。而在我们还是孩子的那个时代,远没有这么方便。想了解历史,只有借书,或者听收音机里的说书,还有看历史电视连续剧。


如果攒下来一点钱,买几本历史小人书,是可以在小朋友面前炫耀很久的事情。


学习历史的意义

当小人书翻起来的时候,那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画叠加起来,旁边的文字流动起来,就像真的穿越到了那个历史时期,让人陶醉其中。


学习历史的意义

那么,如今的时代,我们拥有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学习手段后,还用学习历史么?学习历史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学习历史的意义

首先是明确传承。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似乎有些深刻,其实还是需要让他们早一些知道。


了解自己的来处,才能明白去处。


就像我们知道每天都要回家,这是我们吃饭、睡觉、休养生息的地方,然后我们需要出去上课、活动,长大了还要出去工作。


学习历史的意义


我们需要了解生养我们的家,知道它的过往,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找寻我们追求的意义。


悠悠华夏五千年,三皇五帝到如今。


五千多年过去了,这个家沉淀下来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早期的相对详尽的文字记载,都是在“夏”以后,而在此之前,都是在典籍中非常简略地提到,而且还不一致。


比如“三皇五帝”一般指三皇为伏羲、燧人、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


学习历史的意义

还有一种说法是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五帝为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学习历史的意义

稍有差别,后一种更突出了黄帝的位置,列入三皇之中,更明晰他的始祖地位,与我们强调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一致的。


而再往前,就是盘古开天和女娲补天造人,近似于神话故事了。


学习历史的意义


那么,这些到底是不是历史呢?


当然是。


只不过,我们可以把一些玄妙的东西理解为一种融化在民族记忆里的符号,这就是历史的本原。


学习历史的意义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习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而扩展到人类史,就会对我们这个家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理解更大的“家”的概念,也更能明确今后要选择的方向。

学习历史的意义

其次是增长知识。


书中自有黄金屋,历史也是这样。


在了解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最直观的体会是长了见识、开了眼界。


一千八百年前,三国中吴国的主公孙权让手下的大将吕蒙多看书,但是吕蒙以带兵打仗太忙没时间拒绝了。


学习历史的意义

孙权这时说了一番话:“难道让你多读书是天天钻研经史子集,成为学术博士么?只是让你多了解一些历史,长长见识而已。你说你忙,难道比我还忙么?我最近读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部史书,收获很大。连我们对面的曹操也说自己年纪越大越爱学习,你就不能多学学?”


吕蒙很受触动,读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历史,连很多老学者都赶不上他。


所以,当时的大都督鲁肃评价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后来继任鲁肃当上大都督,收回了荆州,俘获了武圣关羽,为吴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学习历史的意义

还有,历史当中有很多不可思议,背后其实都是蕴藏着知识的。


比如要想让孩子了解“小儿止啼”这个历史典故,可以先去了解了《三国演义》里的章回“张辽威震逍遥津”。


学习历史的意义


对于张辽以八百勇士与孙权十万兵马对战,可以先让孩子理解加减法。


十万比八百多了九万九千二百,八百只相当于十万的一个零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后再让他理解乘除法也就是比例。


八百比十万,相当于一比一百二十五,一个人要打一百二十五个人,最后竟然还打赢了。


学习历史的意义

所以,当张辽突袭成功,士气大涨,再回到合肥城中,人马变成七千,比例涨了近十倍,自然也就不害怕了,为后面战胜孙权奠定了基础。


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比如看历史看得多一些后,我们会使用两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整理时间线,一条是纵向的,一条是横向的。


纵向的,就是一个或多个相对长期的事件,发生的时间哪些在前,哪些在后,通过时间梳理出来,可以看出发生的很多变化。


横向的,是在同一时间点,哪些事件是并行的、交织的,相互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纵向与横向的时间线越织越密,交错形成的时间轴越充分,我们对时间与事件的伴随与演变就体会得越深。


学习历史的意义

第二种方法是整理路线图,形成地理轴。


很多历史都与地名有关,比如唐尧、虞舜、夏禹、商汤的唐、虞、夏、商既是部落名、也是封地名。


又比如三国里非常出名的白马之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白马、官渡、赤壁都是地名,之所以在这些地方交战,是因为它们是军事要地,占领它们之后,就能掌握更大的地盘和更为丰富的资源。


学习历史的意义


所以,了解历史事件所在的地理位置,能够准确理解发生地域的变迁,最终形成文化甚至文明的迁移与演化。


再宏观一些,如果比较一下我国各个朝代不同的地理版图发生的变化,就能大概理解整个朝代的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气质,对于我们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类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学习历史的意义

学习历史的意义

再次是添加乐趣。


三国中有一个章节非常带劲,“许褚裸衣斗马超”。有时候带孩子一起运动,会脱下上衣,他就会喊:“你这是裸衣斗马超么?”


学习历史的意义

许褚为什么要裸衣斗马超呢?


因为马超是号称吕布之后的天下第一,但是曹操这边的侍卫长许褚不服,所以二人约着打一架,一直斗到两百多回合,换了两回马,仍然不分胜负。


学习历史的意义

许褚杀得性起,脱下盔甲,光着膀子继续打,豪气冲天,把两边军士都看呆了,连马超也不得不叹服:“我大仗小仗打了无数,却没见过许褚这样的,真是虎痴!”


所以,后来就用“许褚裸衣斗马超”比喻火星撞地球,棋逢对手。


学习历史的意义

和孩子一起运动或比赛的时候,豪气来一场“裸衣斗马超”,是不错的激励方式,也会让氛围变得有趣起来。


其实,许禇裸衣斗马超固然勇猛,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是让双方互相忌惮,陷入僵持。


但这之后,曹操有一场戏很精彩。


当时,曹操被马超的部队围观,可是他却丝毫不惧,也不怕人暗施冷箭,大笑说道:“你们都想知道我长啥样?其实我就是个正常人,不像别人说的四只眼睛两个嘴巴,只是多一些谋略而已!”


学习历史的意义

这样的胆识,一下就震慑住了对方将士。


而这之后,曹操与谋士贾诩一起制定了离间计,单独与马超叔父韩遂阵前应答,又故意涂抹给韩遂的书信,最后成功离间了韩遂与马超叔侄,一举平定了西凉。


学习历史的意义

所以,胆略和智谋,是比勇猛更为重要的。


如果把后面这两段历史告诉孩子,能让他在感受乐趣叠加的同时,进一步领略层次递进,实现境界提升。不论是在比赛还是在今后的人生体验中,去找寻更有意思、更加全面的锻炼途径。

学习历史的意义

最后是得到反思。


历史不会凭空产生,它总在那里,等着你去慢慢走近它。


但它又是鲜活的,等你走进它,会发现它饱含了丰富的一切,如同一段精彩的5D电影,当你点开的时候,立刻身临其境。


它也是富有哲理和反思意味的,等你从中走出来,会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重复”,而且早在很久之前就发出了警示,只是有的人理解了,有的人并不理解,或是曾经理解了,到后面又忘记了,没有做到“慎终如始”。


正如一千两百年前的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感叹秦朝的灭亡:“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学习历史的意义

时代,以它的形式不断发生着改变,历史也是这样。今天的现实,很快成为昨天的历史。即便是明天的未知,也终将变成现实、成为历史。所以,领悟昨天的历史,可以对今天的现实和明天的未知产生影响。


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历史都是不一样的,“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历史既是由不同的人构成的,也是由不同的人写成的,更是由不同的人解读的。


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某个历史人物,往往综合了他的历史表现、别人对他的评价,其实更多地还映照了我们自己。


正如一千四百年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帝王唐太宗,在正直的谏臣魏征死后,发出了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亡一镜矣!”


学习历史的意义

所以,如果我们以史为镜,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反思。


而如果我们把这些反思运用到了人也就是自己的身上,并不断保持“写成”或“改写”历史的审慎心态,就能更好地影响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学习历史的意义。


学习历史的意义



【彩蛋——后记】


对于带娃,有很多感触。

其实,学习历史只是一个缩影,如何最终让他形成自主的、有动力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做父母的追求,但是很多时候都是“惨不忍睹”的现实。

他可能只是爱一会儿就不迷了,迷一会儿就倦了。

这种失效很像是经济学当中的“凯恩斯陷阱”。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我们都期望他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即便不能主动改善,也不致于受损。但实际上,我们家长的耐性是绝对受损的,少不了向他吼叫甚至谩骂。所以,他实际上也是受损的。他对于某项兴趣爱好的放弃,既伤我们,更伤自己,最后是彻彻底底的“双向边际效益混乱甚至消无”。

那么,一定还是有一种更好的方式的吧?这应该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所以没有找到好的方式。

带孩子学习历史的过程,我有这种深刻的体会,也隐约找到了一种含有两个喻义的方式。

1.还是身教带动。他有一段时间停滞,可能是倦了,也可能是在观察。如果你能够用比他高那么一点间或低那么一点的方式来带动他,从长期看是有效的。高那么一点,是让他觉得可以够着。低那么一点,是树立他的自信。总而言之,好的相处方式,一定基于理解的。而且,做比说好。当你切实以做来体会他的心态,他会予以回应。就像你对于自己父母,也不愿意服气,但对于父母做的对的事情,从久远来看,一定是认同的,也一定是让你在长大后坚持的。

2.运用曲折上升。如今教育孩子的方向习惯逐步由“打压”转向了“鼓励”,但有些矫枉过正,容易让他有一点儿成绩就志得意满,尾巴上天,动不动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这个时候再进行打压,可能导致无效甚至逆反。可以换一个思路,就是用递进来引导他,会触发“猎奇”的心理效果。也就是在这个之后,还有一个或两个转折上升在等着他,他就会由“懵”到“愣”再到“兴奋”。比如许褚裸衣斗马超确实火星撞地球,那之后是什么呢?如果能说出来他们勇猛只是打平,而之后曹操的单枪匹马“胆略”与涂抹书信离间“智谋”却成了战胜马超的胜负手,他就发现老爸竟然还有后手,得意不能太早。无形之中,他就理解“一山更有一山高,得意只是匹夫勇”了。在这之后,再让他自己去领略史书白话版、大型历史纪录片的妙义,就是心生向往,而慢慢开始形成“自觉”了。

育儿育己,没有教不好的娃,只有不够棒爹和不耐心的妈。让娃儿更好成长,还是自己多学习并成长,争取实现共同成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