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吃雞、紅肉?"浙大營養專家對癌症"忌口"問題有不同看法

你好,歡迎來到醫身學堂的腫瘤營養支持課程,我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張片紅

今天我給你分享課程的第2講,主要講述常見的那些忌口的說法到底對不對,腫瘤病人到底有沒有必要忌口?該吃、不該吃、怎麼吃,到底誰說了算?

我主要想通過上述三個問題,著重來闡述腫瘤病人在日常飲食中禁忌的問題,幫你弄清楚到底該怎麼吃才最靠譜。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我在杭州癌症康復協會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的主要問題是腫瘤病人壽命的長短與忌口與否的關係。

在這項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能活得越長的腫瘤病人,反而忌口倒是越少。或者說,這裡邊有一大部分人壓根就不忌口。

民間流傳的"腫瘤病人不能吃雞、雞蛋,提倡吃鴨、鴨蛋",這種說法在大陸比較流行。當然,在中國的不同地區對雞鴨的看法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的臺灣地區則剛好相反。

臺灣地區的腫瘤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是建議吃雞和雞蛋的,鴨和鴨蛋他們是堅決不吃的。可見,同樣在中國,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都已經做了非常大的人群實驗,無論是吃雞還是吃鴨,問題都不大,都能提供給你身體需要的一些營養元素。

那麼問題來了,"忌口"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

1、忌不忌口看營養素

從營養素補充的角度來分析,忌口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但是從中醫辯證論治的角度來分析,"忌口"的說法又是合理的。

為什麼這麼說?

我們回到腫瘤病人雞、鴨吃和不吃的問題上來說,單純從營養素補充的角度來說,無論是雞還是鴨,都是動物性食物,都能非常好地補充能量和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等營養素。

從實驗分析的角度來說,二者的營養素沒有明顯的差異,腫瘤病人在攝取雞鴨肉和雞鴨蛋上都不存在忌口的問題。

但是,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角度,我個人建議,假如你是在服用中藥期間,最好還是能夠遵從中醫師的醫囑。因為在中醫理論裡認為,飲食就需要考慮食物的寒熱。鴨相對寒性,可能更適合腫瘤病人;雞肉性熱,可能需要你相對忌口。

如果只是作為日常的營養補充,"忌口"這個問題可以相對放開,以補充相關的營養素為主。也就是說,從營養學角度來說,無需嚴格的忌口。

2、紅白肉:發物之爭

這個時候你可能還會問,那"發物"呢?牛羊肉是不是發物?海鮮是不是發物?豆製品還能不能吃?至於發物,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我們先來說說紅肉的問題,它指的是烹飪前呈現為紅色的肉類,比如說豬肉、牛肉、羊肉等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肉,基本上都是紅肉。

現在的腫瘤病人普遍都非常害怕吃紅肉。

曾經,我們浙江大學醫學院的老校長鄭樹校長做過一項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吃紅肉多的人大腸癌的患病率相對偏高。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客觀地區分"過量"和"適量"這兩個概念。

我們常說,"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紅肉攝入也是要有一定的數量,在保證能量營養的前提下不要超量,而不是說腫瘤病人完全不能吃紅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肉類、魚類、禽類、蛋類等動物性食物的推薦量是每日125-225g,禽肉類推薦量是每日50-75克。根據這個推薦量,我們不建議的是,你一天攝入的動物性食物200g都是紅肉,紅肉比較適合的量是1兩到1兩半左右。

尤其對於胃腸道腫瘤的病人,常伴隨有消化道慢性的出血,貧血的發生率就會很高。長期的慢性失血往往會導致缺鐵性的貧血,實際上在治療期和康復期適當地增加一些紅肉,對糾正鐵缺乏造成的貧血是有好處的。

假如,此時你的膳食結構組成裡只有雞肉和魚肉等這些我們常說的白肉,那麼鐵含量攝入就會比較少,無法滿足機體對鐵的需要量。

同樣的,從中醫辨證施治寒熱理論來說,紅肉偏熱性。前面我們說到,從腫瘤在中醫基礎認識裡的形成原因來看,紅肉的攝入量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說完紅白肉,對於海產品要不要吃的問題,我想你也一定非常感興趣。

從補充營養的角度來說,海產品是一類非常好的天然的營養食品,它含有的ω-3脂肪酸的含量是比較高的,是增強免疫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假如你不吃海產品,無形中也放棄了這類天然的優質的營養素。

3、一分為二看忌口

整體上來說,我們對於忌口的問題還是要辯證地看,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針對具體的問題,比如甲狀腺腫瘤能不能吃碘鹽?這個問題就要一分為二地來看。

隨著碘鹽的普及,現代人碘缺乏的現象相對是偏少的。我們平常所說的甲狀腺腫瘤少吃或不吃碘鹽,是基於這一類病人攝碘能力非常強,我們不過分強調你一定要吃碘鹽,或者一定要忌碘飲食。

我們都知道,甲狀腺腫瘤術後需要補充甲狀腺素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優甲樂。人體要靠碘來合成甲狀腺激素,所以你在外出進食的時候,對含碘食物的攝入不用那麼嚴格地界定,完全忌碘也會在飲食挑選過程中帶來一定的問題。

所以,針對甲狀腺腫瘤的病人,重點需要關注的是定期地複查甲狀腺功能,參照甲狀腺的功能,從而調整甲狀腺素片的用量以及含碘食物的攝入。

說完甲狀腺腫瘤的飲食問題,我們再來說說高發的乳腺腫瘤豆製品能不能吃的問題。

美國的癌症研究院最新公佈的降低乳腺癌風險的食物中,就將豆製品作為推薦的食物。對於治療期和康復期的乳腺腫瘤病人,不能吃豆製品的說法是完全不準確的。

傳說中不能吃豆製品的理由是因為其中含有植物雌激素,長期食用會在體內蓄積,造成體內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促進乳腺的增生,增加患癌的幾率。

這個植物雌激素就是大豆異黃酮,之所以產生誤解,是因為把它與人體內的雌激素偷換了概念,二者根本不是一回事。相反,大豆異黃酮對人體雌激素水平起雙向調節的作用。簡單地說,就是體內雌激素水平高了,它能很好地降低它,低了它反而能增加雌激素樣的作用。

在實驗室研究中,大豆異黃酮已被證實,可以減緩乳腺癌細胞的生長,降低乳腺癌的風險。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也指出,大豆製品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預後。

對於我們擔心的兒童吃豆製品引起早熟發育的問題,還是應該回歸到攝入量的問題上。我們推薦的豆製品攝入量是每人每天25克左右,也就是指豆腐乾50克,內酯豆腐200-300克。相比之下,25克大豆製品的分量相對是比較少的,我們也不主張你天天吃豆製品,關鍵還是要關注豆製品攝入的數量。

說到了數量,我們再來說說腫瘤病人鹽和糖攝入的問題。

現代的流行病學和動物實驗研究顯示,鹽攝入過多,胃腸道腫瘤患病的風險也相應增加,每日鹽攝入量最好不要超過6克。

限鹽,確切地說是限制鈉的攝入。限制鈉的攝入不僅可以降低胃腸道腫瘤的風險,同時也會大大降低高血壓的風險。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糖的問題。實驗室研究表明,葡萄糖的確能維持腫瘤細胞的生長,那麼是不是腫瘤病人一點糖都不能攝入?

糖作為純能量的食物,胰島素功能健全的正常人能通過對外界攝入糖來升高機體內血糖水平,一方面維持機體能量的供應,另一方面把多餘的糖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

因此,我們也不提倡過多地攝入純能量的糖,如果要攝入,建議每天不超過25-50克,腫瘤病人也適用於這個量。但是,我們要提醒的是,腫瘤病人也不必完全禁糖。

我們都知道,忌口問題由來已久,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腫瘤患者傾向於採用其他腫瘤患者的推薦,使得某些錯誤的觀點得以傳播。盲目、過度的忌口和不合理的飲食不但會造成營養不良,還會妨礙腫瘤患者的康復。

另一方面,腫瘤本身導致的"忌口"問題。因為在治療過程中會引起胃腸道的反應,以及一系列治療的副作用等等,這些也會導致腫瘤病人不願吃、不想吃等一系列的問題。

當然,我們也不能為了追求幫助腫瘤病人補足營養,而盲目地進行營養的補充。比如很多人認為甲魚、海參、魚膠是大補,其實這一類食物裡含的蛋白主要是膠原蛋白為主,它是不完全的蛋白質,人體缺乏轉化合成必需蛋白質的一些氨基酸,所以對於腫瘤病人來說,反而並不能很好地合成機體所需要的蛋白質。更為重要的是,膠原蛋白消化吸收會帶來一些困難,並不是我們推薦攝入的營養食品。

這一講給你介紹了代表性的各類營養素要不要忌口、能不能吃的問題,以及教你更為靠譜的飲食宜忌。

這一講我們先講到這裡,感謝你的聆聽,我們下一講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