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整形術,我們往往能想到的是韓國的整形技術,其實這不是一樣現代技術,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從很早以前就已經有這樣技術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自然也概莫能外。
早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整形技術,人工“酒窩”、唇裂修補術等整形技術當時在世界上已達到非常高的水平。而手術療法早在三國時期以華佗為代表的中醫學家就開創了這門技術。
據史料記載,我國在漢代以前就有了穿孔吊環術,即民間盛行以審美為目的的穿耳、戴耳環的習俗。但最初的樣式並非像現代這樣的耳環,而是腰鼓形的,其戴法也與後世不同,它是從耳垂孔直接橫插進去,露其兩端在耳外,以顯其美。之後,才逐漸發展為各種式樣的現代吊環。
古人也用鮮雞蛋清做面膜,東晉名醫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記載了用鮮雞蛋清做面膜,以治療面部瘢痕的方法。之後還有以豬蹄熬成膠體狀物做面膜等多種方劑和方法的記載。
唐代就有人工“酒窩”在《普濟方》和《衛生易簡方》等醫藥書籍中有許多“治靨方”的記載。在中醫書中對“靨”也有類似“痘痕”之解,當然,無論“靨”字作何種解釋,都說明了其作為整形美容術的一種手法,至少在唐代已經被採用。
南宋時義眼術已相當高明 義眼術(裝假眼)作為一項很重要的眼部整形美容術,如元代陶宗儀撰《南村輟耕錄》所載,南宋時“杭州張存,幼患一目,時稱張瞎子,忽遇巧匠,為之安一磁眼障蔽於上,人皆不能辨其偽”。“巧匠”為張瞎子裝假眼使“人皆不能辨其偽”,可見南宋時的義眼術已經相當高明,完全可以以假亂真。
唇裂修補術曾吸引琉球醫生
《晉書·魏詠之傳》中記載了“詠之生而兔缺”(先天性唇裂),後來荊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個醫生,專門給人做修兔唇的手術。。每次做完手術後,都告訴病人暫時只能吃稀飯,要注意少說話;唐代也有做兔唇修補的專家,名叫方幹,因為唇裂修補術做得特別好,所以大家都叫他補唇先生。
閱讀更多 萬里行者始於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