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

專家支招丨有外貿企業訂單減少,怎麼辦?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是否行得通?

從3月12日開始,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財經雲直播系列專題直播。3月本是外貿行業的“黃金月”,但隨著全球疫情的大暴發,多國採取了封關、封境的措施,大量跨境運輸陷入停滯,國內有的廠商外貿訂單驟減甚至取消。

外貿企業的生存現狀如何?外貿企業的出路在哪裡?全球供應鏈困局如何破解?央視財經雲直播,主持人張琳連線財經媒體人、《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分享最新行業調研觀察→

受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外貿行業是哪些?

秦朔:中國現在出口的總值裡面差不多60%都跟電子機械這一類的高度相關,這一類現在受到的打擊都很大,因為它很多零部件是全球配置的。很多零部件現在進不來,生產不了。

另外,第二類是中國出口服裝、紡織、玩具、鞋服等等。比如,本來有歐洲盃、東京奧運會,這裡面大量的吉祥物玩具和配套的禮品都是中國的強項,包括配飾,現在都停下來了。

但另一方面,也有十分火熱的行業,比如跟醫療物資相關的,像口罩、洗手液、消毒液、護目鏡、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物資。另外,一些在跨境電商方面起步較早,在境外設有海外倉的,貨物已經在境外的,也相對比較好。

外貿企業能不能適當轉型,轉向國內市場,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

秦朔表示,出口企業如何去開發內需市場和兩條腿走路,他認為這是一個大的方向,但是難度也很大。因為中國市場的競爭比出口更激烈,內部市場價格戰、渠道戰、賬期的問題,還有國內市場變化特別快,進入到一個價格戰很殘酷、快速變化的市場到底行不行?比如,要建立渠道、打廣告、上社交媒體等。另外,國內消費水平和可接受價格能否吻合?

國內市場電商經濟風起雲湧,外貿企業可否搭乘電商經濟轉型?

秦朔:過去很多外貿出口型企業就是代工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而近幾年,創造一個自己的品牌,利用國際化的電商平臺打造自己的品牌,是中國外貿出口企業的一個亮點。

中國現在電商佔經濟總額越來越高,數字經濟佔經濟總額差不多1/3,利用國內電商平臺其實是很好的方向,而且通過這次疫情很多人習慣了。地方政府現在也行動起來給予幫助,在寧波看到地方政府補貼、讓利,幫助企業跟電商對接。

一直做代工廠的外貿企業現在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晚不晚?

秦朔:從中國的消費群體特點看,中國出生在1990年以後的人口現在已經有4億多了。年輕的一代,80後、90後,特別是90後,他們對新生事物、新品牌接受度相當高。由於新的消費階層,他們的消費偏好不斷地改變,這給有顏值、價格還不貴、帶有網生特徵的新產品帶來了很大的機會。過去覺得老品牌的地位不可動搖,但是現在有一種叫作“網生原創”的一些品牌,可能一開始是一個概念,在網上產生影響,到線下開店,這種趨勢非常厲害。過去做代工廠,現在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也不晚。

為何一直對中國供應鏈那麼有信心?

秦朔:中國供應鏈其實不是一個企業的概念,而是一個網絡的概念。中國有很多鎮甚至一個地方,可能在某一個產品上就是世界級的,供應全世界可能30%、50%,它為什麼能供應全世界這麼多?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各個種族有不同的偏好,它都能滿足,這說明什麼?說明其彈性、靈活性非常強。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產能,同時彈性、靈活性這麼強?是因為本地各種零部件、零配件的中小微企業太多了。所以,目前形勢下,以龍頭企業來幫助供應鏈上的各個中小企業去生存、渡過難關,這可能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記者:張琳、王聿、甘露、王雪晴、李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