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企業,開啟自救!

剛剛過去的三月,是從事外貿行業15年的朱雪峰最忙碌的31天。


接收國外客戶要求取消、暫停訂單的郵件和電話,應對國內供應商一次次的催款......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至少50個國家已進入緊急狀態。諸多國家關閉海陸邊境口岸,貨運航班、靠港裝卸貨物須審批。外貿企業風險驟增。


在政府的幫扶外,和朱雪峰一樣想要公司活下去的外貿人,開啟了一場自救行動。


每天一二十個催款電話


“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百分之七八十”,江蘇面料出口商朱雪峰3月份訂單量驟減。此前他的成品面料出口到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的服裝廠。


還有已經接到手的單子被國外的客戶要求取消或暫停。比起還沒開始生產就取消的單子,面料加工到一半被要求取消更“可怕”。


“已經產生的成本和各種費用全打了水漂。”朱雪峰介紹,國外客戶簽完訂單後經過90天的帳期才會付款。在此期間,朱雪峰需要墊資與面料半成品的供應商合作,將原胚布製成成品出口,而他們與供應商之間有30天左右的帳期。


“客戶那邊的鏈條一旦斷掉,我這邊會連鎖反應。”朱雪峰談及,有些訂單已經從原胚布走到了染色階段,客戶突然取消訂單,自己面臨高額損失。據估算,目前大概有800萬元的訂單發生類似狀況,意味著朱雪峰要支付240萬元的供應商款。


“這幾天忙於四處借款和貸款”,記者與朱雪峰的採訪推遲了兩次, “月底到月初,供應商都會來催款,一天一二十個電話”。


朱雪峰告訴記者,行業內,欠供應商的款項是否會支付,一般由貿易公司的“實力”和“誠信”決定。


“實力強、誠信好的就自己給,實力不強,誠信也不怎麼好的,可能就倒了,錢也拖著不給了。我們屬於誠信比較好的,也想繼續在這行做下去,現在就是跟親戚朋友借錢,用房子貸款。”


此外,部分客戶還向朱雪峰要求將原本簽訂的貨物量“砍半”。國際疫情的蔓延,給“暫停生產”的訂單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客戶無法給出一個確定重啟生產的時間點,貿易公司和工廠只能等。對於講究季節性和流行趨勢的服裝業更是雪上加霜,“客戶下一季度會不會用這些產品是個未知數。”


兩週時間,從瘋狂催單到訂單暫停


回想起這些天經歷的種種,朱雪峰感嘆這場疫情發展“太快”,對外貿行業的影響“太大”,輻射面積“太廣”。


從瘋狂催單到訂單暫停,僅僅兩週的時間,朱雪峰沒有想到反轉來得如此之快。


3月10日,他接到來自英國客戶的訂單。朱雪峰心裡沒底,又怕訂單被搶走,小心翼翼地詢問客戶是否受到疫情影響。


“客戶說肯定沒問題,不會取消訂單,讓我趕快做,交期晚了,還要索賠空運費。所以我們拼命地趕。”


到了24號,客戶一封郵件發來,要求“全部暫停”。此時,胚布已經上色,所投入的30餘萬成本也隨著機器按下“開始”鍵的那一刻源源流出。


在廣東從事出口貿易15年的李翔有同樣的感受,他告訴記者,生意的上漲下滑很正常,出口貿易在以往受到的影響大多是“漸進式”的,如國家之間的貿易戰、反傾銷政策以及匯率方面的波動等,但這次疫情的影響是“突發性”的,“第一次遇到”。


李翔的貿易公司主要出口電子類和健康類產品,出口地涉及歐美和中東國家,如美國、印度、迪拜等,年出口金額八千萬左右。春節時,他前往迪拜,2月中旬返回國內,彼時,疫情還未在全球蔓延,其公司訂單也尚未受到影響。但回國一週後,“所有情況都變了”。


2月26日復工以來,公司把主要精力用於協調工廠生產年前的訂單,第二季度的訂單全部暫停。


“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能出的貨趕緊出完,越快越好,因為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


李翔判斷,更嚴重的影響將從四月開始,“估計至少波及百分之六七十的業績”。


疫情的全球流行,也放慢了外貿企業的整體發展步伐,不少企業甚至無法挺過這個“寒冬”。

外貿企業,開啟自救!

2020年1至3月全國進出口企業註冊量同比降15.9%。企查查供圖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27日,我國進出口企業數量為641萬餘家,其中在業、存續的企業有520萬家。2020年1月至3月全國進出口企業註冊量同比下降15.9%。在此期間,還有3.7萬家進出口企業註銷或吊銷。


轉產醫療物資?難!


疫情導致各國防疫物資緊缺。從事外貿運營工作的劉楓告訴記者,中國製造網付費會員後臺上可以看到,2020年1月起,我國內地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對“口罩”和“口罩機”的搜索量驟增。


風口下,不少外貿企業想通過轉型口罩、防護服、口罩機、呼吸機等醫療物資出口。


外貿企業,開啟自救!

2020年1月起,中國製造網上“口罩”和“口罩機”的搜索量驟增。受訪者供圖


李翔告訴記者,近期,不少國外客戶跟他求購口罩,他通過尋找國內資質尚佳的廠家進行配合,並不考慮轉型,“自己沒有做過的業務,現在臨時轉來不及。”


他解釋稱,出口這類醫療物資的標準很高,此前從事外貿行業的人並不專業,若突然轉型,怕是會出現因質量和標準問題無法出口的情況。此外,當前的防控形勢下,大多國際航班已停運,醫療物資的運輸也較為困難。


“其實想法都是對的,但現實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朱雪峰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所謂的轉型其實是鳳毛麟角的幾家企業在做。”


朱雪峰投資的一個工廠此前生產過民用防護服的面料,“已經不做了,現在都要醫用的,我們沒有資質。”


他告訴記者,用於生產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的原材料要麼價格被炒得過高,要麼質量參差不齊,“畢竟是人命關天的東西,我不是做醫療的,就不摻和了。”


政策已收緊。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自4月1日起,出口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紅外體溫計的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面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


“活著”是第一重要的


逆境之下,想活下去的外貿人開啟了一場自救行動。


李超在山東經營著一家工貿一體的小型機械製造企業,主營空氣壓縮機,出口國家包括印度、土耳其、墨西哥、俄羅斯、南非等。3月至今,其公司沒有接到任何國外訂單。工廠2月19日復工後,也只是在完成年前已籤的訂單任務。受國際疫情形勢和匯率影響,手上還有98臺機器無法發出,“70%的尾款沒付,95萬左右。”


李超出口的產品空氣壓縮機屬於一種通用機械,80%的工廠需要其作為配套設備,他打算將部分業務轉為內銷。


“這是一次0到1的挑戰”,李超說,公司此前未接觸過內貿市場,對於國內市場的開發,包括定價權等尚不掌握,甚至連中文品牌名字也沒有,“需要從頭去做。”


同時,李超想繼續在外貿行業裡深耕下去。“趁此機會,修煉內功”,對公司各方面查缺補漏。


李翔則做好了今年一年不掙錢的準備。自稱見過“大風大浪”的他告訴記者,“活著”是第一重要的,其次是“好好地活著”以及“大家好好地活著”。


對於自救,他表示,大型企業,尤其是成長型的大型企業當下的壓力更大,困難更多,“船大難掉頭。”李翔建議同行,首先要縮減開支,同時儘快回籠資金,並對疫情嚴重程度不一國家的客戶進行分類,做好接下來的客戶計劃,維護好信譽度高的客戶,保持生意的流動性。


“今年能撐住就不錯了”,朱雪峰說,自己什麼也不敢想了。身邊有個別同行打算不幹了,公司也不要了,朱雪峰稱他們是“極端分子”。


除了還款給供應商,朱雪峰還給優質供應商寫了一份承諾書,表示對此次貨款延遲導致的損失,會在將來的訂單中進行補償。對於取消或暫停訂單造成的損失,他們正在與客戶溝通,希望對方與自己一起對貨款進行合適比例的分攤。


對於員工,朱雪峰表示,目前只能儘量安撫,經過溝通,三月的工資發了80%。考慮到目前的訂單情況,預計到4月10號公司將全面停工,他打算給員工放假,“到時只能按照崑山的最低工資標準來。”


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在關注外貿行業的困境。稅費減免、應急貸款、延期繳稅等措施被採用。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自2月10日實施出口退稅便利化等措施以來,全國稅務機關共為將近23萬戶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稅2040億元。


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稱,自3月1日零時起至6月30日24時止,免徵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減半徵收船舶油汙損害賠償基金。


一些外貿大省也紛紛加入了幫扶行動。如浙江省出臺10項幫扶舉措助力外貿企業共渡難關,包括引導外貿企業用好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50億元應急貸款、法人銀行機構300億元貸款減免3個月利息等優惠政策,允許受疫情影響申報稅款困難的外貿企業依法辦理延期繳納稅款業務等。

(文中李翔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