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兴衰与郑庄公的雄才大略

郑国的先祖是周武王。武王生子周成王诵,成王生子周康王钊,康王生子周昭王瑕,昭王生子周穆王满,穆王生子周共王繄扈,共王生子周懿王畑,懿王生子周夷王燮,夷王生子周厉王胡。前806年,周厉王封少子友于郑(今陕西华县的东方),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郑国的兴衰与郑庄公的雄才大略

郑桓公

郑国初为周王朝的畿内诸侯,周室衰微,郑桓公积极谋寻全身之策,不与周室共存亡。他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只有“济水、洛水、黄河、颍水之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东虢(位于今河南郑州)、郐国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对付。郑桓公利用自己王朝大臣的身份,通过向虢、郐之君贿赂,取得十邑之地作为新郑国之在东方的立足点。郑桓公生子郑武公掘突。当周室东迁,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因此郑武公为王朝大臣,他常借天子之名行兼并之实,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诸侯国。

前757年,郑桓公夫人武姜生公子寤生,因寤生出生时难产,所以姜氏不喜欢他,而宠爱他的弟弟叔段。但武公还是立了寤生为太子。前744年,郑武公病重,武姜在武公面前说叔段贤明,想让武公改立段为太子,但武公没有应允。前743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是为郑庄公。前743年,武姜请求把制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区西北12公里、峡窝镇上街村。 )作为叔段的封邑。郑庄公不同意。武姜改而威逼郑庄公把京邑(今郑州市荥阳东南二十里)封给叔段。京邑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郑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请求,也只好答应。叔段到了京邑,整顿军备,与他的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郑庄公深知自己继位母亲大为不悦,对姜氏与叔段企图夺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却不动声色。前722,叔段果然袭击了郑都,武姜做内应。郑庄公派军攻打叔段,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叔段,叔段无奈逃到鄢(今河南省鄢陵县),鄢邑的百姓溃逃了。叔段不得已又逃亡到共国(今河南省辉县)。于是郑庄公把他的母亲武姜接到城颍(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襄城东北)。

郑国的兴衰与郑庄公的雄才大略

郑庄公

由于晋国不久分裂为翼(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郑,它们都曾以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郑庄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平王很不满意,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郑庄公闻知此事后即日驾车入周,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互相交换质子。这样做既可以施恩于太子,以作为亲近王室的手段,也可以控制周太子,以作为打击王室的手段。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

郑国东邻宋国,北邻卫国、强晋,南有蛮楚,西有东周,郑国无法与之争锋,只能向东发展,而东邻卫、曹、鲁、宋、陈、蔡诸国中,宋国国大爵尊,在东方小国中又有号召力,是郑国发展的严重障碍。郑与宋、卫两国都有矛盾,随时有遭宋、卫夹攻的危险。公元前719年,宋国纠集了包括卫、陈、蔡、燕、鲁在内的多国联军,先后两次围攻郑国,大有铲平郑国之势。郑庄公一方面在军事上加强防御,顽强抗敌;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处理好与列国的关系,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尽可能联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陈国虽曾与宋国一起侵郑,但郑庄公在击败陈师之后主动与陈和好。鲁国曾在伐郑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郑庄公并未因此忌恨于鲁,而是主动向鲁示好求和,直至结为同盟。前713年,借声讨宋殇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郑庄公联合齐、鲁之师,以天子之命伐宋。齐、鲁军队败宋军于菅(今山东成武县东北),郑军先攻占宋国郜(今山东成武县东南)、防(今山东成武县东),后又打败宋、蔡、卫三国联军,最终使宋国屈服。

周桓王一心想恢复周天子对天下的统治地位,极力打压当时的近畿强国郑国,这引起郑庄公的不满。周桓王先削弱后免去了郑庄公王室卿士之位;郑庄公也抢先割收了周室之麦;结果双方最终兵戎相见。前707年,周桓王统周军及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部队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大夫祭仲、高渠弥等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列阵御敌。当时周军分为三个军阵,周桓王率领左军和陈国军队力图打败郑庄公。郑庄公摆开了名为“鱼丽”的阵势,战车前冲,步卒后随,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军队,使蔡国和卫国军队畏惧而仓皇退出战场,然后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师大败。周桓王被郑将祝聃一箭射中肩膀,忍痛勉强指挥军队逃出重围。祝聃要追逐活捉周桓王,被郑庄公阻止了。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尊王,还特派大夫祭仲去慰问受伤的周桓王及其左右随从。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声威大振。宋、卫、陈等宿敌都来求和,郑国成为当时中原最强盛的诸侯国。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

庄公一生长于料事和智谋,但对一件关系郑国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却无法应付其所料。他有十一个儿子,世子为忽,而他所偏爱的儿子突有才智,而且是一个不安居人下的人,为了维护身后的郑国政局,他忍痛让突出居于宋,他料到这种安排仍然不足以消除突对郑国政局的威胁,而自己以无能为力。前701年,郑庄公去世,太子忽即位,是为郑昭公。同年,宋庄公威胁祭足改立郑公子突为君。结果郑昭公流亡栎邑,公子突即位,是为郑厉公。到了前697年,祭足又赶走郑厉公而迎接郑昭公回国复位。两年后昭公被暗杀,庄公子子亹继位,不足一年即被齐襄公擒杀。祭足再立庄公另一子子仪为郑伯。14年后,即祭足死后两年,郑厉公回国复位,子仪被臣下所杀,郑厉公成功复位。

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而起。南方的楚国早已不尊周王室号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为王,并大肆兼并汉水诸姬,直接面对郑国。而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齐国则实行了改革,齐桓公开始称霸。郑国位置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且夹于大国之间。因此列强争霸,常把郑国作为战场。在对外政策中,郑时而亲楚,时而亲晋,但大多数时期亲楚。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而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七穆执政时期,只有子产当国时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郑国得以取得喘息之机,国力稍稍有所恢复。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如旧,国家已势不可为。前712年,郑、秦、晋三国伐许,许国战败,退居原许国东偏。前697年,东偏的许国趁郑国内乱,夺回故地,之后郑国于前665年和627年两次伐许,再之后郑国于前588年、前577年和前576年三次伐许,许都以割地请和。前576年,许国长期为郑国所逼,只好远离旧许,迁至楚方城外的叶,寻求楚的保护。之后许虽然在其他各国帮助下复国,但是最终于前504年为郑国所灭。

郑国的兴衰与郑庄公的雄才大略

子产

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韩非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