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今天小编要来和大家说一说郑国的故事。郑国国君姓姬与周天子同姓,这也是这个国家的来源,郑国立国比较晚,西周末年的时候宣王将郑地赐给他的弟弟姬友。作为宣王的弟弟,在他哥哥去世后,他担任周王室的司徒,负责国家的户籍和土地。姬友司徒做得很好,赢得了周朝国民的爱戴,但他仍然无法阻止西周的灭亡。因为他的侄子,当时的周幽王,无视政治事务,重用奸臣想方设法的加重对对人民的剥削。因此百姓们怨声鼎沸,看到这样的情况,诸侯们不臣之心开始有了苗头。郑桓公看到周幽王终是不能成事,猜到西周会有大的劫难,所以他不得不自己另做打算。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郑国封地郑,大概就是今天的陕西华县一代,在那个时候这个地方是属于王室的势力范围当时周王室日益衰微。郑桓公为了保全自己不与王室共进退,他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只有黄河、颖水、洛水一代比较安全,在那里只有两个小国,花费的心思不用太多就可以收拾。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于是在公元前773年,郑桓公对周王室表示希望自己可以将自己的封地迁到今天的河南洛阳以东,幽王表示同意,后来郑桓公派自己的儿子带礼物去见了虢郐,并向这两个人借了地,这两个人呢因为知道郑桓公是当朝的司徒,所以各自都献出了5城给郑桓公,于是郑桓公就在这里扎了根,又过了不长时间,郑桓公将封地上的百姓都动迁了,在太史伯的建议下,他吧百姓的家属和财务安置在了这两个国家之间。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在幽王十一年,申候因为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外孙先后被幽王废去了王后和太子之位,改立祸国殃民的褒姒为后又立了她的儿子为太子这件事感到非常的愤怒,于是联合西戎攻打周幽王,西戎一路攻破了镐京,并且亲自杀死了周幽王,而且也没放过郑桓公,郑桓公死后,其子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公元前770年,由于周幽王被杀,镐京被攻破且被西戎彻底焚毁,西周天命已尽,郑武公护送幽王之子平王迁都到洛邑,这是东周的开始,同时延续了周王朝的统治。因为郑武公在周朝有难时并没有离开,并且又护送了周平王安安全全的到了东都洛邑,周平王感激他的护送之恩。于是任命郑武公袭了他父亲的职位,成为东周王朝的司徒。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要说起春秋的第一代霸主,那肯定是齐桓公,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齐桓公之前就有一个小霸主,那就是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郑庄公在解决了共叔段的叛乱之后,他与齐鲁结盟,以削减宋。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由于郑国在当时声威巨大,周天子明确的认识到如果任其发展会给自己的统治带来非常大的麻烦,于是他试图分解郑庄公的权利,引起了郑庄的不满,随后就与周王室关系变得恶劣,在后来的战役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等多国的军队,并在719年击败宋、陈、蔡、魏、鲁等国家联军,这时的郑国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已经到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国力来到了巅峰,就连当时的东方大国齐国也愿意跟着,后来郑庄公去世。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他有四个儿子做过郑国国君,甚至连当时的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遇到的那个郑国国君就是郑庄公的孙子郑文公,这个郑文公可是给了重耳不小的打击,以至于后来重耳回国继承了晋国国君之位后,一定要联合秦国伐郑,当然这都是后话。

春秋时期被忽略的强国,郑国

小编以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他的地理位置虽然有关系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关系,关键还是要看统治的人,郑国,郑桓公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在迁徙封地之后依然有着大量的拥护者,这对于郑国开始的统治根基来说是个好事,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到郑庄公时期郑国能够打赢那么多国家的联军甚至能让东方大国齐国过来追随,起源于也绝不可能只是一个郑庄公,诚然,一个好的君主确实能给国家带来新的气象,但是仅凭他一个人的能力还是不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我相信郑庄公在成为郑庄公的路上一定有着很多曲折,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他能仔细的观察局势,并且能够做出顺应局势发展的很多决策,这有这样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历史自己是能够决定历史的大方向,杰出人才只能够推进历史的发展但是改变不了总体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