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對內降本對外賦能。

工業富聯,全稱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是全球領先的智能製造服務商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的主營業務介紹


全球電子設備智能製造行業主要的細分行業包括消費電子設備、計算機、網絡設備、電信設 備、雲計算等。電子設備智能製造行業主要為各類電子通信產品提供設計、工程開發、原材料採 購、生產製造、物流、測試及售後服務等整體供應鏈解決方案。該行業的產生是全球工業製造產業鏈專業化分工的結果。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2023年全球智能製造的市場規模將成長到2,991.9億美元,2018 年至202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1.9%。預估到2023年,亞太地區智能製造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08.7 億美元(40.4%),歐洲地區達到774.9億美元(25.9%),北美地區達到765.9億美元(25.6%),其他地區達到242.3億美元(8.1%)。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智能製造全球市場統計


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速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結果,其目的旨在運用軟件和大數據分析,大規模提升工業製造生產力,是未來全球智能製造業發展的關鍵。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涵蓋生產安全和效率提升、數據採集和分析、信息安全與傳遞、創新應用和服務等。

工業互聯網作為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路徑,現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共同選擇。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與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基本同步啟動,互存優勢、各具特色。與國外其他國家主要由龍頭製造企業和IT企業主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不同,我國呈現出政府引導,製造企業、自動化企業、ICT企業、互聯網企業等多元化發展趨勢。據麥肯錫調研報告顯示,工業互聯網在2025年之前每年將產生高達11.1萬億美元的收入;據埃森哲預測,到2030年,工業互聯網能夠為全球帶來

14.2萬億美元的經濟增長。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的三硬三軟


2019年,工業富聯實現營業收入4086.98億元,同比下降1.61%;實現歸母淨利潤186.06億元,同比增長10.08%;經營活動淨現金流64.39億元,同比

下降70.74%;加權平均ROE 23.04%,同比減少10.62個百分點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的主要財務指標


分季度來看,工業富聯的營收和淨利潤呈現出逐季度增長的態勢。以營收為例,2019年第四季度是第一季度營收的1.61倍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的分季度營收


分業務來看,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實現營收2,445.54 億元,佔比59.84%,同比下降5.63%;雲計算業務 1,629.23 億元,佔比39.86%

,同比增長6.33%;科技服務業務(含精密工具、工業機器人及工業互聯網相關服務)6.24 億元,佔比0.15%,同比增長20.38%

毛利率方面,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毛利率11.17%,同比增加0.1個百分點;雲計算業務毛利率4.02%,同比減少0.16個百分點;科技服務業務毛利率32.25%,同比減少0.3個百分點。公司綜合毛利率8.35%,同比減少0.19個百分點。

容易看出,工業富聯的主營業務,由於主要以代工為主,毛利率相當低,完全依靠體量巨大來獲得高額利潤。與此同時,由於巨大體量帶來的獨有經驗積累,公司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科技服務的形式,進行變現。這又是一個【流量+利潤】雙盈利模式的範例。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的毛利率


產銷量方面,工業富聯的網絡設備生產量2.16億臺,同比增長1.73%;服務器1391萬臺,同比下降13.18%;工業機器人1638臺,同比下降45.29%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的產銷量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達到 94.27 億元,較上年增長 4.76%。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工業富聯已申請及授權專利 4,276 項,主要集中在與工業互聯網相關的智能 製造和科技服務領域。

不同於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建設除需要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支持之外,還需要基於豐厚工業知識及專業經驗(Domain Knowledge)形成的數據模型的多場域運用,並最終實現效益。工業富聯憑藉在製造業長期積累的豐富智能製造經驗和雄厚的技術實力,在上述領域建立了多種工業人工智能應用的場域。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業務遍及四大洲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智能製造能力領跑全球。

2019年,公司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推廣與應用,其管理費用降低19.09%;舉例而言,精密工具板塊產能較上年增長15%,直接人數降低26%,人均產值增長48%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技術人員數量佔員工總數比例較上年期末提升4.45個百分比至21.71%,人才隊伍專業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報告期內,工業富聯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具體包括5G小基站、通訊網關、邊緣計算服務器、高性能計算和智能數據中心、傳感器、智能控制器等,在5G終端產品嵌入式模組等產品線建立了領先優勢。

迄今工業富聯已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捷克、匈牙利、墨西哥、越南、印度、日本等多個國家及地區開展經營業務,其中涉及生產製造環節的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匈牙利、捷克、越南、墨西哥及美國等。

工業富聯的核心客戶囊括全球知名品牌,包括(按字母順序排列)Alibaba、Amazon、Apple、 ARRIS、AWS、愛奇藝、Cisco、Dell Technologies、Ericsson、H3C、HPE、華為、聯想、Microsoft、NetApp、Nokia、NVIDIA、Oracle、Seagate、騰訊、小米、字節跳動、中國移動等,該類客戶在遴選合格供應商的認證程序上嚴謹有效。公司憑藉先進的技術、優質的產品和專業的服務,以滿足客戶不同產品種類、數量及質量的需要,贏得了客戶的長期信任,形成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

此外,公司還與中國聯通、國家儀器(NI)、OPC基金會、騰訊雲等近400家生態鏈夥伴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共同打造“富智造雲生態”,致力以集成創新的模式、全集成的解決方案,為中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最佳路徑。

【2019年報快讀】之十三:工業富聯

工業富聯的網絡設備主要客戶


點評:從某種意義上說,富士康已成為中國製造的代名詞之一。

根據鴻海三季報,鴻海共直接或間接持有工業富聯 84.16%的股份。鴻海目前核心業務貢獻主要分為富智康工業富聯鴻騰精密三大上市體系。

根據2019 年三季度,工業富聯是其旗下最大的上市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分別佔鴻海精密的36%57%

工業富聯擁有全球 3C 電子行業最完整、最高效的供應鏈和最大規模、快速量產的智能製造能力,是消費電子領導品牌背後最大的代工製造商。

然而,過度壓制的企業文化,近年來讓富士康飽受質疑,疊加國內人力資本成本的不斷攀升,工業富聯開啟了以機器替代人的智能製造的路徑升級。

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公司可以通過提質增效降本等手段,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多年在製造業累積的“Know How”知識,可以形成對外輸出技術路線的能力。

其實,看懂了這兩點,就會明白為什麼工業富聯給自身新的定位是【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的雙輪驅動發展。

這兩點實質上就是一點,即中國的製造業如何轉型升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中國工業增加值超越 31 萬億元,佔全球 28%,2020 年後每年 1%的邊際增效相當於工業互聯網給我國帶來 3352 億元的工業增值。

安信證券測算,考慮到工業規模和政策執行力度,我國有望成為工業互聯網第一大國。工業互聯網成熟後未來每年的資本開支將相當於再造一張 5G 網絡

所以,在未來持續觀察工業富聯的業績表現,就能夠對於中國製造業整體的冷暖有一個大致的觀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