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故事丨這個“微商”不賺錢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付鼎臣

“穎黛帕(‘黛帕’是苗語中姑娘的意思)又是空車子進寨,‘貨車子’去湘潭。”“謝謝穎黛帕,更要謝謝湘潭的朋友哩!”……

“穎黛帕”全名劉穎,是個美麗、大方、淳樸的湘西妹子。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雅酉鎮捫岱村苗寨,是她的老家;湘潭,則是她生活了10多年的“第二故鄉”。

她車子裡都裝了些啥?蕨粑45公斤、餈粑50公斤、酸辣子25公斤、茶葉4大袋……別的姑娘大包小包都是衣服、化妝品;“穎黛帕”的車子後備箱裡,全是當地土特產。

她為啥帶這麼多湘西的產品去湘潭?她自己肯定是吃不完的。在她朋友圈、微信群裡,可以找到答案。

原來,她把這些產品的照片都曬在了朋友圈、微信群,供湘潭的朋友們選購。她是微商?不對!她在寨子里老人手裡收購的農副產品,她都原價賣出。還有不賺錢的“微商代購”?要解開這些疑問,還得從劉穎的公益歷程說起。

2008年,劉穎來到湘潭上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長沙清風義工協會組織的一場志願服務活動。也就是這次活動,在她心裡種下了公益的種子。回到湘潭後,她建立了一個名為“湘潭清風義工”的QQ群。本來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建個群,但讓她沒想到的是,一群素不相識、但又志同道合的人,通過搜索“湘潭”“義工”“志願者”等關鍵詞,找到了“組織”。這個QQ群便是湘潭市蓮城清風義工協會的前身。作為創始人的劉穎,目前是湘潭市蓮城清風義工協會會長。“懷大愛心、做小事情”,是她在公益路上一直堅持的理念。10多年來,她和協會的志願者們,做了800多件“小事”“好事”。

“穎黛帕”在湘潭“做好事”,遠在500公里外的花垣縣雅酉鎮捫岱村苗寨裡的鄉親們都知道,並引以為豪。劉穎也一直通過公益活動、志願服務這些“小事”,將湘潭與湘西人民的心連在一起。

2013年,劉穎的家鄉發生了一件大喜事。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花垣縣,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從此,苗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捫岱村離十八洞村很近,扶貧工作也在這裡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做公益多年了,能為精準扶貧做些什麼呢?”劉穎認真思考,“鋪路修橋蓋學校,我還沒那麼大的本事,還是做點小事吧!”

劉穎老家,寨子在深山裡,農產品、土特產原材料正宗;村民們很淳樸,絕不添假,做工實在。每次從老家帶到湘潭的農副產品,朋友們都特別喜歡。留在寨裡的大多是老人,農副產品一般是自給自足,很少有變成收入的。劉穎想,何不利用自身優勢,在定居地湘潭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呢?

說幹就幹!從那以後,劉穎只要回到寨裡,就挨家挨戶收購農產品,包穀、紅薯、餈粑……寨子里老人家裡有什麼,她就自費收購什麼。回到湘潭後,她又利用互聯網提供給有需要的人,不賺一分錢差價。她還將不少收購的產品,免費送給湘潭的志願者朋友和很多需要幫助的人。

苗寨的農產品品質好,不少在湘潭開飯店的熱心人還親自前往苗寨裡收購。“來了之後可以幫你‘作證’了,你這個‘微商代購’果然不賺錢。”好些朋友打趣地對她說。

“這麼好的餈粑,只賣6塊多一公斤,比市場價低不少。你們寨裡的爺爺奶奶可以適當提提價,讓他們多掙點,沒關係的。”在湘潭,很多熱心的朋友這樣向她建議。

“原材料都是自己種的、自己摘的,產品都是自己加工的,本來成本就不高。湘潭的朋友幫我們賣出了不少東西,謝謝他們都來不及呢!”在湘西,淳樸的苗寨村民拒絕“提價”。

就這樣,幾年來,劉穎來回奔波於湘潭、湘西之間。閒的時候,每週都會回去一次。近三年,她跑了不下一百趟,每次都是空車子去、滿載而歸,義務幫村民們當“微商代購”。“與很多紮根在精準扶貧第一線的人相比,我只是做了點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劉穎說,“更應該感謝的是湘潭的朋友們,在我的公益路上,給了我這個外地女孩支持,給了我家鄉人民幫助,更給了我滿滿的正能量。”

湘潭湘西,距離很遠,情誼很深!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