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景元道長:佛教與道教的區別?


萬景元道長:佛教與道教的區別?

自宋朝以來,修道之人多言三教之同,少有說佛道之異者。乃至有伍柳派之《仙佛合宗》,認為佛就是仙,仙就是佛。援引佛典與金丹之書印證,道教或以伍柳派為正宗,而佛教乃汲汲以柳華陽之徒為異端、為魔民。足見正統佛教並不認為金丹大道與釋迦之原意相符也。而有些道教乃以此為號,欲以金丹統攝三教,唐突佛祖,又失去了金丹之本意,豈非可笑?

道教為東方之教,佛教為西方之學。道教的長樂世界在東方,是太陽昇起的地方,太乙救苦天尊所主掌;佛教之極樂世界在西方,是太陽落山的地方,阿彌陀佛之所主掌。

是以道教是生髮之陽氣,故注重樂生、貴生、愛身、寶身,認為人生是快樂的,有許多值得留戀的東西,所以追求長生不死。道教的神仙有天仙、地仙之分,所謂地仙者,就是長住人間,雲遊三山五嶽、十洲三島的,他們在人間逍遙自在,享受快樂的生活。佛教則是太陽落山的陰氣,是以其以人世為婆娑世界,認為人生是痛苦的,是不圓滿的,故追去寂滅。其所謂羅漢果者,即是不再來到這個婆娑世界。道教追求的是不死,佛教追求的是不生。

也可以這樣說,道教的極樂世界,其實是立足現實的。佛教的極樂世界是彼岸的。道教承認形而下的現實社會,認為人的肉體是真實存在的,神仙就是肉身不壞,所以道教非常注重保養自己的身體、維護自己的健康。而佛教則認為肉體是臭皮囊,是累贅,是障礙,所以並不怎麼注重身體的養護。而一味追求心性的超脫,和彼岸世界的快樂。

道教講承負;佛教講因果。承負者,就是祖宗積德,則子孫受到廕庇。自己造孽,則兒孫受到譴責。因果者,就是上輩子積德,這輩子享福。上輩子造孽,這輩子受罪。所以佛教認為一切都是宿世的因果,是宿命,教人要認命,接受現實。縱然是暴君,也是他的福德,你生身下賤,你是活該,是報應。道教則勉勵人,這輩子多做好事,道士好為帝王師,勉勵君主多做好事。如果君主不賢明,那麼就會遭到百姓的反抗,這個也是承負。佛教教人做溫順的良民,非常適合統治者的愚民政策。而道教則不一樣,教人努力爭取現實社會的幸福,建設一個太平世界。是以自古以來,揭竿而起反對壓迫的,多是道教團體。最顯著的無過於黃巾軍。

道教承認人的情慾的合理性,認為男女之間無論是肉體的歡娛還是情感的愛慕,都是陰陽之氣相感而然。所以反對絕對的禁慾主義。本於陰陽的思想,所以也反對殺害女嬰,認為會破壞陰陽的平衡。道教尊重女性,認為男女平等,神仙中有東王公、西王母,分別為陽氣和陰氣之主宰,男仙和女仙之宗祖。而神仙譜系中,也有不少女仙。佛教則不一樣,佛教主張絕對的禁慾主義,反對男女肉體之歡愛,認為是汙穢的,反對感情,認為是牽纏,是魔障。認為女性地位低下,是上輩子不修,這輩子才淪為女身。佛教裡面二僧的地位也是低下的,這些其實是印度不尊重女性的繼承。而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沒有女人的,印光法師說:“極樂世界,無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說真的,這樣的極樂世界,我是一點都不想去的。

北宗清修丹法的結果也類似於佛教,其以體內陰陽為藥物,男的修成不漏之軀體,而性器官萎縮。女的斬斷白虎之後,則乳房縮小,變為男相。雖然也算是內丹,但是卻違背了仙道之宗旨。仙人畢竟還是人,人是有男人和女人的,如果仙人都是男不男女不女的,豈不是可笑?《抱朴子》雲:“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變化飛行,失人之本,更受異形,有似雀之為蛤,雉之為蜃,非人道也。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顏色悅懌,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溼不能傷,鬼神眾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憂喜譭譽不為累,乃為貴耳。若委棄妻子,獨處山澤,邈然斷絕人理,塊然與木石為鄰,不足多也。昔安期先生龍眉寧公修羊公陰長生,皆服金液半劑者也。其止世間,或近千年,然後去耳。篤而論之,求長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於升虛,以飛騰為勝於地上也。”道教之所以追求長生,就是因為愛惜今天的生活和享受,所以不著急升天,道士並不認為天上比人間要好。相反,他們反而更留戀人間的生活。仙道是絕對反對那種體內陰陽交媾的說法了,那就不是人了,是蚯蚓,蚯蚓才是雙性一體的。南宗得丹道之真傳,其男子修煉則以性功能之健旺之基礎。女子修煉到最後,也是顏容姣好,光彩動人。這才是仙道啊!

還有一點需要澄清的就是,柳華陽祖師在其書中提到,金丹就是舍利。這點不僅佛教方面已經提出了抗議。我對於舍利的理解,應該是焚燒之後的化石之類的東西,在唐朝韓愈就反對了,而後來道教也反對以陽精舍利為得道的標準。紫陽真人分明就說了,金丹本是含真炁,是先天真一之炁,無形無像。煉內丹的精氣是,用之不可見,見之不可用的。怎麼可能是舍利呢?跟何況,道士以肉體為寶,羽化之後,焚燒是絕對不允許的。蓋仙道有太陰煉形之術,又有尸解之法。肉體隨時都是有可能要用的,所以道教火燒遺體是不符合道教教義的。哪裡來的舍利之說呢?

仙道所修者為陽神,佛教所修者為陰神。陽神者,形神具妙與道合真,聚則成形,散則成炁。陰神者,不過清靈之鬼也。紫陽真人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所致之地,真神現形,謂之陽神。”“其修持之人(指佛教),始也不悟大道,而欲於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故神仙不取。”鬼仙之流,仙界不錄,故不能往來十洲三島,神仙福地。

而我又發現一個奇怪的問題。就是道教在宋朝之前,主張保留人慾的,那時候反而有很多高道的出現。而自宋朝以後,受佛教之影響。主張絕食酒葷、斷絕情慾之後,卻日益衰敗。高道越來越少了!所以我極力宣揚,反對道士講三教合一,佛道一家觀點,佛就是佛,道就是道,沒有必要融合。應該保持道教的特點,不要過分的強調同而忽略差異的存在。只有全體道眾認識到了這點,道教的發展,才有希望了!與諸君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