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庭”-彭州陽平治道觀與道教第一印“陽平治都功印”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的詩句,令人聯想到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以及遍佈彭州崇山峻嶺間大大小小的道觀。

道教“祖庭”-彭州陽平治道觀與道教第一印“陽平治都功印”

陽平治道觀就位於彭州市新興鎮陽平村,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據史籍載,東漢順帝(公元125-144)年間,創教者張陵(又名張道陵,後人稱張天師)博通五經,潛心研“道”,聞蜀地民風淳樸,易於教化,便入川佈道。居陽平山(今彭州市新興鎮境內),並以此為據點創立了天師道(又名五斗米道)。東漢142-156年間,創建了第一個道教場所陽平治,它座落在群山環繞之間,山靈水秀,香火鼎盛,居二十四治之首,具有“總本山”和道教“中央教區”的崇高地位,被道眾稱為“祖庭”。

道教“祖庭”-彭州陽平治道觀與道教第一印“陽平治都功印”

《老子變法無極論》說:“二十四治會陽平。”凡二十四治,陽平治為最大者,因此陽平治又堪稱道教最早的“天師府”。第一代天師張道陵,第二代天師張衡,第三代天師張魯均在此苦心經營多年。《雲笈七籤?二十八治?第一陽平治》有云:“嗣師,天師子也,諱衡,字靈真。為人廣智,志節高亮,隱習仙業,漢孝靈帝徵為郎中,不就。以光和二年正月十五日于山昇仙。立治碑一雙在門,名曰嗣師治也。”又有:“右陽平治山,山中有主簿治、嗣師治、系師治。”治,陸修靜天師 《道門科略》雲:“天師立治置職,猶陽官郡縣城府,治理民物,奉道皆編戶著籍,各有所屬。”“陽平治都功”為天師道道士的最高教職,“陽平治都功印”為世代天師嗣教的法印。今道士上章及表奏符壓,皆稱陽平,重其本也。尋古溯源,彭州陽平治,實是道教的本根所在。

道教“祖庭”-彭州陽平治道觀與道教第一印“陽平治都功印”

陽平治道觀坐落於群山之中,背靠龍門山脈,面前湔江清流環繞,四周松柏如蓋,群山相對如闕,治南的丹景山是絕妙的靜修煉丹處。這裡環境清幽靜寂,虛幻縹渺,先秦時期已是蜀王祀祠之所,道家尊此地為“蜀王道場”。

道教“祖庭”-彭州陽平治道觀與道教第一印“陽平治都功印”

現代的陽平治道觀的規劃與重建則是已故前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道教全真龍門派方丈傅圓天道長努力的成果。他不顧年屆古稀,於一九九四年秋天親率弟子至彭州市新興鎮內的陽平山做實地考察,積極取得政府部門的批准與支持,並得到了港澳臺地區信眾和機構的資助,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修建了八卦亭、老君殿、天師殿、五祖殿、南極殿、靈祖殿、山門廣場、牌坊等主體建築,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其中的八卦亭是陽平觀的標誌性建築,也是全球最大的道教八卦亭,於2004年11月建成並開光。

道教“祖庭”-彭州陽平治道觀與道教第一印“陽平治都功印”

陽平治道觀八卦亭翹角飛簷,形態古樸,氣勢宏偉。高36公尺,代表道教三十六重天,亭高5層,代表道教金木水火土五行,寬41公尺。第一層為三清大殿,第二層為正一宗門,第三層為全真宗門,第四層為正一全真宗門,第五層為道祖宗庭。象徵道教由史以來合久而分,分久而合的歷史趨勢。

道教“祖庭”-彭州陽平治道觀與道教第一印“陽平治都功印”

這是全球最大的道教八卦亭。選址於陽平治道觀中央,是因為該處為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設立“二十四治”(教區)的首治(中央教區),在我國道教史中具有特殊的意義。(李鳳森整理 陽平觀/圖文)

來源:中國網道家文化、成都市道教協會,【華夏國學堂】收集編輯並首發於今日頭條。

♡感謝閱讀! 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社會正能量。敬請關注 :這裡能給予您的,不只是“國學”,還有您關心的歷史、文學詩歌、娛樂和各地最新資訊。歡迎評論轉發點贊謝謝!

☆【華夏國學堂】的目標:您關心的是我關注的,我給予的是您需要的。

☆我們的追求:【華夏國學堂】出品,必是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