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之戰是因為陳餘“太菜”,韓信運氣好才取勝的嗎?

青眼歷史觀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劉邦的半壁江山都是韓信幫忙打下來的。

在兵法中,有這樣一條“列陣證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這是為了保證士兵們進可攻退可守,不至於陷於絕境。但是韓信就曾用過一次兵法大忌,以少對多,不僅沒有敗逃,反而大獲全勝,這“背水一戰”也被後人廣泛流傳開去。

當年韓信帶著不足一萬士兵與趙軍近20萬大兵對陣,如此懸殊的兵力,本來就少有獲勝的可能。韓信在觀察了地勢之後,將人馬分成了兩隊,一隊背靠大河,沒有撤退的餘地,一隊作為先鋒,與趙軍打了起來。當韓信部隊佯裝不敵退守時,自以為勝券在握的趙軍全軍出擊。沒想到韓信部隊因為無路可退,所有士兵拼命作戰,趙軍竟然一時無法攻下。而另一邊,韓信佈置好的軍隊帶著軍旗襲進趙軍營地,將趙軍大營插滿己方軍旗。趙軍士兵一看,以為營地已經失守,紛紛落而逃,而韓信就這樣取得了勝利。

不得不說,韓信真是英勇果斷,有膽識,有謀略。不過雖然這一戰術讓韓信取得了成功,被後世奉為經典,但是無人敢學習這一戰術。實在是此戰術存在著很多大的變數,一不小心就會全軍覆,由此也可以看出韓信的能力來。


嘉述話歷史


肯定的回答按理說,居高臨下,魏軍一來就從山上扔石頭圓木,射箭什麼的,不但可以消耗魏軍而且魏軍想要進攻還得爬山,光克服這個勢能就要費大力氣,還別說進攻了。

看起來似乎不錯,但我剛才就想到,就跟電視劇說的一樣,此山非彼山,陸遜和馬謖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作戰目標也是不同的。

街亭的山不是懸崖峭壁,而且山上無水源,也就是說沒有補給。懸崖峭壁的話,扔石頭會起很大作用,但是那種普通的山其實這個不是很難躲避,你扔石頭我離遠點就行。普通的山那種拋物線,這種高處墜物可能效果不大,何況很難瞄準,所以殺傷力也不會高。而且作戰目標不同,陸遜是要消耗敵人,馬謖在街亭是要守住。吳軍在山上丟了石頭就可以跑,馬謖的漢軍扔光了石頭還要繼續防守,何況山上無水源軍士也人心惶惶的。魏軍不怕拖時間,他們只要在山下等著漢軍把武器糧草水源都消耗完了就可以不戰而勝。而且魏軍還放火燒山,這些煙氣就足夠把人弄得喪失戰鬥力了。但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魏軍根本不需要貼臉跟漢軍打,根本不需要上山跟漢軍死磕然後在上山過程中被石頭圓木減員大半,他們只需要團團圍住讓漢軍消耗完給養不戰自潰就行。所以馬謖以為他會在魏軍攻山的過程中大規模消耗魏軍,但事實是魏軍根本用不著攻山,他們只要包圍住漢軍就是勝利。

我大概就是這麼想的,可能還有不對的地方,望各位大佬指教。

補充一下,昭烈皇帝也真是個老江湖啊,打仗雖然不行,看人卻很準。他看準了諸葛亮可以託孤,也看準了馬謖:“吾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宜察之”,真是厲害了。


一個惡毒的90後婆婆


這個結果的原因韓信在戰後說過 置於死地而後生,置於亡地而後存!事實上韓信當時完全是在極度劣勢下的豪賭,運氣的成分還是有一些的,比如如果背水一戰的士兵沒有激烈抵抗而是立即投降,而負責佔領陳餘兵營的士兵沒有及時達成目標,錯失時機怎麼辦?孫子云,兵者詭道也


萬歲1148858845


韓信背水之戰說的就是井陘之戰,韓信、張耳率兵攻打趙國,韓信兵數萬,趙兵號稱二十萬。兩者兵力如此懸殊,是陳餘太菜,韓信運氣好嗎?我覺得有這個成份。

陳餘失敗的原因

  • 為人迂腐。
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

說好聽點就是率真,這要是西周或春秋可能還會稱讚一下德行,都已經經歷了戰國洗禮了還這麼迂腐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 不聽勸諫。

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鬬,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閒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鬬,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願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

有好建議要聽,人貴有自知之明,菜還自視過高輸也就理所當然了。

韓信勝利的原因

  • 偵察到位。
韓信使人閒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韓信偵察到了陳餘並沒有採用李左車的策略,要不然可能要無功而返了。

  • 戰略得當。

由於韓信統領的是新軍,還未經過系統的訓練,只有不留後路,才會人人爭先。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先詐敗,丟棄旗鼓引趙軍爭亂,然後以奇兵襲擊趙軍大營,換掉旗幟,這樣趙軍前面打不贏,一想退回來又以為老巢沒了,兩邊一夾擊,趙軍大敗。

井陘之戰的結果

井陘之戰,陳餘面對韓信顯得呆板,而又守著自己儒者義兵那套;韓信偵察到位,策略得當,在實力的基礎上,有一定的運氣成份在內。


胖胖的老公


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命大將韓信領兵攻大趙國。趙王帶了20萬大軍在太行山井陘口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1萬2人馬。

井陘口是一道狹隘的。要通過是風險極大的。趙王手下謀士“李左軍”建議一面派兵抄小路截住漢軍的糧草和輜重。韓信的軍隊沒有糧草和後援,就一定會兵敗。

可惜大將軍“陳餘”太過自信。並沒有採納李的建議。認為自己兵多將廣,又佔具有利地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交鋒。

韓信得知陳餘沒有采納李的建議,心中竊喜。其實當時就在漢軍內部的士兵,也有人擔心沒有勝算的把握。

韓信為了打敗趙軍:定了兩個策略

①旗兵亦是奇兵

②死兵亦是活兵

韓信命兩千人,每人拿一面漢軍紅旗,隱蔽在山道上,等趙軍傾巢出兵時,偷襲趙軍後方,然後在趙營插滿紅旗。

韓信為了誘敵傾巢而出,玩了個兵家大忌,背水佈陣,這樣意味著沒有退啊。將士們更會拼命作戰。

交戰後一起按著韓信的計劃完成。

最終韓信以少勝多,取得勝利。

總結。陳餘太過自信,所謂驕兵必敗。另外韓信用兵如神。所以陳餘兵敗是不可避免的。


阿維閑談


背水一戰韓信真正取勝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三點:

其一,韓信背水一戰的目的是為張耳的“奇兵”創造時間和空間,為的是“進攻”,而馬謖駐守街亭的主要目的是“守”,在這兩種情況下,身臨絕境中的士兵心理自然會不一樣,一個是主動出擊,一個是被動防守,其結果當然會不一樣了。

其二,韓信在軍中有絕對的威信,此時的韓信早已成了一位統領千軍的大將,士兵們對韓信充滿信心,無論韓信怎麼指揮,士兵們都堅信一定能打贏這一仗,而馬謖此前從未單獨領兵,士兵們對馬謖的能力有所懷疑,這種心態的不一樣也是導致最終結果的一大原因。

其三,受到韓信背水一戰的影響,後人對這種戰術已經有了經驗和教訓,加上張郃也是一代名將,對於這樣的戰術早已有了破解之法,因此當馬謖開始打算用背水一戰時,其實早就敗局已定了。



小皮說歷史


背水一戰發生在井陘關,漢軍統帥韓信破釜沉舟,背水列陣,以不到兩萬新兵,一個上午的時間大破趙軍二十萬主力,誅趙相陳餘,擒趙王趙歇,名聞海內,威振天下。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背水一戰締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蹟,這個奇蹟絕不是僅僅是因為陳餘的愚蠢和韓信的運氣共同造成的!

韓信之所以能贏得背水一戰,完全是靠著他巧妙用間、變易主客、陣勢互換、奇正配合、疑兵示形、通盤計劃,從而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一點一點地創造勝利的可能性。

首先在於他對人性的洞悉。求生欲是人的天性,處於生死一線的“懸崖邊”,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人心底往往能激發出強大的求生潛力,這潛力一旦爆發,往往能產生強大的戰鬥力。

另一方面是他善用情報戰和諜報戰,暗中收買陳餘身邊人員報告假情報謊稱自己只有幾千人馬,使陳餘產生輕敵思想,從而對戰局做出了錯誤判斷,決策失誤。事實上韓信兵馬近兩萬,暗中安排了一路伏兵,關鍵時刻發揮奇效!





九千一生14


韓信,是謀戰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讓戰爭變的簡單的戰術天才,他可以讓勝利水到渠成。

韓信打的仗,看似都很簡單,幾乎都是一邊倒的勝利 。

韓信之所以厲害,是他知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對待戰事,慎之又慎。

韓信可以把戰爭當成一個精確的、可以計算、可以推演的數學題,充分考慮到天時、地利的客觀因素 ,敵我雙方虛實,韓信最愛做的就是揣摩對方將領心理,如果我是對方主帥我該怎麼打這些主觀因素,把這些因素都放到軍旗推演上,反覆推演,算到了戰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並給出應對方案,所以說未開戰前,戰爭已經在他的腦子裡打了無數遍,當真打起來時基本都是按預定方案進行,是戰前反覆推演的結果,是廟算多,先勝而後求戰。韓信能做到,臨戰時的敵我雙方態勢透明。

今天,具體說說韓信的經典之作---井陘之戰,三萬漢軍對二十萬趙軍,依然是削瓜切菜一般,只半日就打敗了陳餘20萬大軍,可謂神乎其技,於是好多人就愛說是韓信運氣好,而事實上這一勝利是精心細緻的戰前準備的結果;在這樣的準備下,韓信一定要把漢軍的優勢充分挖掘出來,把趙軍的弱點都充分暴露出來,戰爭過程和戰前推演完全一樣,勝利就水到渠成。

根據一些簡單的史料記載,妄自一下揣測韓信的推演過程及作戰方案

為了容易理解,暫且把作戰方案分為敵、我兩部分

第一,知己,做好自己,準備正面應敵。

韓信瞭解漢軍的情況,一群缺少訓練,沒有實戰經驗的新兵,而且只有3萬人,只能把漢軍的這些新兵投入死地,使他們沒有退路,才有可能毫無顧忌的放開膀子幹,如果只是簡單的把這些新兵放到死地,那韓信就不是兵仙了,他肯定知道這些新兵的恐懼,為了給這些新兵減壓,以增強戰勝趙軍的信心,韓信肯定做了戰前動員,講話內容我不好揣測,史記上只記載:“今日破趙會食。”意思是說早飯大家都不用吃太飽,一會打贏後去趙營喝酒吃肉去,一下子可以緩解這些新兵戰前恐懼心理。韓信對對新兵的心理按摩,加上背水列陣毫無退路,徹底的讓新兵丟掉了恐懼心理,激發出了的殺氣,尺度的把握恰到好處。

第二,對敵。

要想充分暴露趙軍弱點,最好瓦解敵方士氣,把敵人引到包圍圈,那麼三萬人如何能包圍20萬人?虛虛實實,多插旗幟迷惑敵人,佔據道路兩側高地多設伏兵!

1、知敵在於用間,韓信打探到陳餘不用李作車之謀,《史記》中記:“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韓信對情報是極為重視,這是知敵的關鍵,

在漢軍裡,最瞭解趙軍情報的應該是原來與陳餘有刎頸之交的張耳,韓信肯定會用好張耳這個人的,甚至後來漢軍2000奇兵輕易拿下趙營,都可能有張耳佈置的內應配合。

2、奇兵

先派出兩千輕騎埋伏在趙營側方,這兩千輕騎兵每人拿一面漢旗,等趙軍全軍出擊後,這兩千奇兵攻進趙軍營地後,拔掉趙軍旗幟,全部插上漢旗;兩千旗幟是很多的,讓趙軍以為漢軍人數眾多,本來以為漢軍只有三萬,突然多出這麼多人,對趙軍士氣上是個巨大的打擊,這肯定要輸了,趙軍在和背水的漢軍作戰的時尚且不能取勝,何況又多出這麼多漢軍,趙營被漢軍攻下,,陷入前後夾擊之勢,趙軍士氣受又一次打擊。

3、正面誘敵,疲敵之計,消磨敵人銳氣。

孫子兵法雲: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故意擺出貌似愚蠢的背水魚鱗列陣,讓陳餘覺得韓信不過如此--驕兵之計,讓陳餘輕敵,覺得勝利就在眼前,唾手可得,為後來陳餘急於求成,全軍出擊留下心理鋪墊。

韓信通過用間,瞭解到陳餘想迅速,打敗韓信,生擒韓信,急於求成的心理,故意露出破綻,引誘陳餘來攻。於是擺好魚鱗陣後,就帶領少部分兵力人去趙軍陣前挑戰;簡單交戰後,佯裝敗退,陳餘一看活捉韓信的機會了,直接梭哈,20萬大軍全上,漢軍就3萬人,就是踩也能踩死他韓信,從趙營到背水列陣處有30多里路,也就是說,漢軍只用幾千人就把20萬趙軍拖到漢軍列陣處,急行軍追擊30裡足以把20萬趙軍變成疲憊之師

本來是漢軍攻趙軍的,現在韓信用自己做誘餌,把趙軍引到背水列陣處,拖成了疲憊之師,而漢軍士氣正盛,以逸待勞。找軍士氣又一次被消磨

背水列陣處,韓信一定是精心挑選的,迎敵正面肯定狹窄,無法展開大量兵力,使得20萬趙軍的兵力優勢無法發揮。

4、伏兵。

韓信攻打趙國的軍隊,總共是三萬人,背水一戰列陣的,有約兩萬人。除了這兩萬人,加上拔營的兩千奇,誘敵的幾千,剩下的兵力,應該都做伏兵。

《史記》上記載:“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擒趙王歇。”

這裡的夾擊兵力,是專門埋伏在趙軍回退的路上,不斷冒出來,騷擾趙軍,趙軍膽戰心驚,不得一時安寧,並最終導致心理總崩潰,最終形成恐慌心理,成為只知道逃命的潰軍,20萬人就像一群羊一樣拼命像逃亡,自己就會出現踩踏,漢軍氣勢如虹,要做的就是追殺綿羊。

趙軍士氣被消磨乾淨,只有逃跑了

韓信通過以上幾點僅僅三萬人,造就了20萬趙軍被包圍的態勢,擊垮趙軍信心,營造出了勝勢。

正如孫子兵法說的:姑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刃之山者,勢也。

看似不可能的巨大勝利,是韓信在知己知彼,戰場透明的情況下,通過謀略,讓勝利變的簡單,絕不是什麼軍事小白說的,韓信運氣好,而是實力的體現



歷史長風


既不是陳餘“太菜”,也不是韓信運氣好,而是韓信運籌帷幄的結果。

人們通常只是記住歷史的結果,卻很少深究導致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

除了韓信之外,歷史上背水一戰沒有第二人成功過。為什麼?背水一戰這碗雞湯不知害了多少人。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

韓信帶兵五萬,面對陳餘二十萬。韓信在抵達陣前的頭一天晚上,秘密派遣樊噲帶領兩千人埋伏在陳餘側翼。並囑咐樊噲,必須看到陳餘傾巢出動之後,方可突襲陳餘大營,插上漢軍旗號。

然後第二天對敵時,命一萬士兵先過河背水列陣,陳餘軍大笑,沒有妄動,等待韓信過河,想一鼓全殲,這些都在韓信意料之中。韓信最後過河,過河後即發起攻擊,背水而列的一萬人不動。等韓信鏖戰到頂不住的時候,率漢軍後撤,有序退入背水列陣的一萬人組成的弧形陣地。然後統帥眾人繼續作戰。陳餘久攻不下,召集後續部隊傾巢出動,誓把漢軍推倒河裡。

此時樊噲率兩千人突襲佔領陳餘大營,遍插漢軍旗號。陳餘與韓信久戰之後無法得手,於是退回大營暫歇。卻發現此時營寨已被漢軍佔領。韓信藉機揮軍掩殺,與樊噲兩面夾攻,陳餘大敗,兵馬自相踐踏,死傷無數,一舉被韓信掃平。

此役韓信算計十分精準,因為這五萬人馬並不是他親手調教出來的,是劉邦臨時撥給他的,所以必須背水一戰才能發揮戰鬥力。但是背水一戰是有前提的,就是你敗退之後得能穩住,這樣才會爆發驚人的戰鬥力,如果只是敗退,人在沒有反應的情況下一定是爭相逃命的。這個時候就看出來先前背水列陣的那一萬人的作用了。若是沒有那一萬人事先背水列陣,一來麻痺對手,使對手驕狂。更重要的是這一萬人緩衝了首次攻擊未果之後的態勢。當然首次攻擊未果也是韓信有意誘使對方傾巢出動。

韓信對兵員,對對手,對環境都把握的很精準,尤其是對手的心態把握得極其精準,所以才能打敗陳餘。古代雙方對陣,如果你不讓對方看到大獲全勝的可能,對方絕對不會傾巢出動主動決戰的。

陳餘軍隊在發現被樊噲偷襲大營之後,心態瞬間崩潰,這也是韓信五萬全殲二十萬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見韓信選擇的時機多麼精準,對敵軍心理的掌控多麼到位。

這些真實的過程都隱藏在背水一戰這碗雞湯的後面,韓信絕不是靠運氣獲勝的,韓信是中國軍事史上的天縱奇才。“兵仙”的美譽絕對是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