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數字農業新基建,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打造數字農業新基建,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為落實《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推進大數據和數字鄉村戰略、“互聯網+”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農業農村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制定了《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


科技一直是推動中國農業農村變革的最重要的力量。上世紀農業綠色革命帶來的良種的推廣、水利的改善、化肥農藥的使用。我國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農業科學家開發出來雜交水稻。新的技術新品種的應用為解決糧食安全、緩解貧困坐出了巨大的貢獻。發展進入新時代,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加速融合,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湧現。各地推動數字農業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試點、國家物聯網應用示範基地建設。《規劃》提出到2025年,農業數字經濟佔農業增加值比重由2018年的7.3%增加到15%。2018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542億元,佔農產品交易總額的9.8%。這一比例也將達到每年5.5%的增長速度。顯現出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於曉華最近一直在研究智慧農業管理。他認為農業的數字化代表了未來的方向。最近,德國農業部專門請波士頓諮詢公司寫了一份諮詢報告,探討大數據在農業管理、社會養老、農村發展中的作用。大數據在農業農村領域應可以有很多廣泛的應用。國內像阿里巴巴的技術實力很強。在一些細分的領域,尤其在消費市場,有很多發展的潛力。但是農業和工業不同,面臨著自然、市場和政策的三重風險。太過精準之後,也特別容易引起系統性的崩潰。老年農民也還面臨著數字農業的鴻溝。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修遠基金會資深研究員肖自強長期關注技術對農業的影響。在他看來,農業數字化是農業新基建一部分,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整體效益,但是因為無具體的經濟主體效益,會抬高農業經營的成本。因此在落實推進數字農業農村的規劃過程中,特別是在發展前期,就需要政府引導性投入,做一些試點和推廣工作。等新基建有了條件,農業新經營主體和新經營模式出現了成功樣本,才比較容易擴展開來。


阿里巴巴集團是國內數字農業農村的探索者和引領者。馬雲認為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了1000斤,依靠互聯網可以把畝產做到1000美金。繼2014年創立農村淘寶之後,2019年,阿里巴巴又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數字鄉村實驗室,在經濟體層面,統籌構建數字助農網絡。阿里雲農業大腦、螞蟻金服普惠金融、鄉村智慧物流、村播帶貨等系統數字整合方案,也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淘寶愛心助農計劃成為應急農產品最大線上銷售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