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農業」並不是鄉村振興的萬金油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工作,特別是原來的農業部,現在叫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動互聯網在農業農村的應用,“互聯網+農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7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吹風會,農業農村部發布:作為“互聯網+農業”的代表,農業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2017年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已累計支持了756個縣,目前的農村網絡零售額去年底達到了1.25萬億元,農產品電商正邁向3千億元大關,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

“互聯網+農業”並不是鄉村振興的萬金油

此外,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也有突破:目前組織了21個省市開展8種主要農產品大數據的試點,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每日發佈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每月發佈19種農產品市場供需報告和5種產品供需平衡表,逐步實現用數據管理服務,引導產銷。

“互聯網+農業”障礙重重

“互聯網+農業”是藉助信息化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的全新命題,是助推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缺少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的現實背景下,“互聯網+農業”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各自為政的局面,不利於“互聯網+”與“三農”各個領域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在實踐過程中,仍存在不少障礙難題值得高度關注和審慎思考。

“互聯網+”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難度較大

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村仍有5萬多個行政村沒有通寬帶,擁有計算機的農民家庭比例不足30%,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只有27.5%,還有70%以上的農民沒有利用互聯網。農業大數據設施不健全,農業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低、數據分割嚴重,大數據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試驗示範階段,數據資源轉化為農業生產力的任務艱鉅,對“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農業產業化程度低下導致市場對互聯網的需求不足。一方面,農業經營組織體系不發達,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儲運等均不具規模,且各環節之間相互分割,造成農業活力不足,難以通過互聯網打通信息傳遞的“最後一公里”;另一方面,互聯網、物聯網等農業技術尚不成熟,小農戶分散生產經營的格局與高度智能化和市場化的“互聯網+”模式難以有效對接。此外,農業作為高風險弱質產業,自然風險因素影響對整個產業的影響不容小覷。

“互聯網+農業”並不是鄉村振興的萬金油

冷鏈物流建設仍是農產品“觸網”的主要障礙。受制於農產品季節性強、易腐變質、流通環節多、效率低、農村交通設施欠發達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冷鏈物流一直是生鮮農產品互聯網應用實踐中最重大難題。許多農產品尤其是特產鮮貨不少集中在僻遠山野,外運困難,這導致即使是藉助於網絡營銷宣介也難以將產品售出,等於有網無路。

過度追求品牌建設忽略商品本身。品牌建設過於追求商標、包裝、故事,而商品最本質的實物商品的安全健康並不作為重點,服務商品的質量較低、體驗商品相對不足,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消費者品牌)不協調問題十分嚴重,沒有形成品牌健康發展的機制。

缺乏複合型人才。從人才隊伍來看,往往存在懂互聯網的不懂農業,懂農業的不懂互聯網,既懂農業又懂互聯網的複合型人才極其缺乏,農村地區由於條件艱苦、收入不高難以吸引、留住人才,基層幹部、農民普遍缺乏“互聯網+”的應用能力。

營商環境面臨著較大挑戰

低價銷售成為電商競爭的主要方式。集中反映在6.18、雙十一、年貨大節過程中,在社交網的銷售模式主要採取低價競爭模式暴露出許多問題,許多農產品都說是最好的、價格最低的,但是在以低價為主要競爭手段下的網上交易,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十分嚴重,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

定位不準、盲目擴張,搞規模化上線。有些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的盲目把“互聯網+農業”視作藍海市場,簡單套用“互聯網+”在工業等領域中的做法與模式,沒有找到接地氣、能盈利、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以“淘寶村”為例,大規模上線大眾化農產品,一方面銷售量不高,另一方面,“成本+快遞”的模式壓縮了利潤空間。有些所謂的“淘寶村”以刷單方式完成政府設定的成交量指標,發展流於形式,讓人疲於應付。

農產品滯銷近些年愈演愈烈。

很多地方政府一旦面對農產品滯銷問題,就急著找電商開藥方,但是電子商務不是“農產品滯銷”的靈丹妙藥。不是所有的農產品都適合電商零售。電商銷售要建立在市場基本供需平衡的基礎上才有好的結果,如果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尤其是在明顯供大於求的時候,電商出手雖然能解圍於一時,卻難以扭轉供需雙方失衡的困局。而且,電商出手幫忙解決農產品價賤滯銷難題,主要是幫助農戶在事後及時止損和補救。

“悲情營銷”再次出現。滿天飛的滯銷農產品信息配上農民一臉愁苦的畫面,成功地喚起了大家的惻隱之心。有媒體調查發現,類似的悲情營銷農產品只有四成是真的。“悲情營銷”反映出市場營商環境不健康和商業模式不成熟。繼“滯銷大爺”網上悲情推銷農產品的謊言被拆穿之後,互聯網營銷又改走“美女家的產品”路線。單靠販賣故事和情懷,無法提供合格產品和服務的營銷,終究是違背市場的基本規律。

政府存在認知偏差

政出多門現象嚴重。2018年鼓勵農業電商上行的政策較多,但是,由於農村電商上行涉及到政府的多個部門,甚至11個部門,因此政出多門不協調問題仍然十分嚴重,“三品一標”農產品管理仍然存在多頭管理問題,如在地理標誌產品中存在的“一品多證”亟待迅速解決。

急於求成,搞運動化發展。一些地方在發展“互聯網+農業”時,受“項目觀”“政績觀”影響,不加分析研判、不去結合實際,或急切上項目,或盲目提目標,造成了資源浪費、農民受損。有些地方盲目投資,設場地、購設備、入駐公司,結果是“有設備、沒成交量”。

“互聯網+農業”並不是鄉村振興的萬金油

電商扶貧的功能被誇大。至今我國扶貧任務十分繁重,還有6.8萬個村,3046萬貧困戶的“深度貧困化”十分嚴重,科學地電商扶貧仍然具有較大的工作難度,要求第五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更具有針對性。

數據共享困難。各級政府部門對數據的共享開放存在不願、不敢、不會的問題,數據碎片化較嚴重,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困難。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上,存在大包大攬或放手不管的現象。有的地方政府片面地認為配置了電腦、能上網、有門戶網站,再搭建個電子商務平臺,在網上買賣農產品,就是“互聯網+農業”。

平臺發展遇瓶頸

平臺創新模式不足。垂直平臺過程中表現為供應鏈模式創新不夠,甚至出現許多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除了傳統的虛擬交易、投機交易、投資交易外,不知道如何探索新的創新模式,於是出現許多與實體經濟無關的活動,與實體經濟沒有任何的關聯性,不能夠指導生產、也不能夠引導消費,其價格不反映供求,也不反映商品的價值。

智慧終端投資過度。如無人店、無人貨櫃、智能店投資同質相對嚴重,缺乏創新與特色化打造,方向不明、渠道不暢,部分資金流失在平臺推廣上。平臺推廣是一項較為長期的投資,投入資金不能立竿見影,如果中途資金接續不及時,前期工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平臺推廣的目的是“吸粉”,粉絲增加而真正消費的目標人群增長較慢,不一定產生強大的購買力,資金的投入產出不成正比,甚至出現負值。一旦企業撤資,推廣方面的資產能夠變現者極少,易形成“投入多、盤子大、產值低”的局面。

電商平臺利潤增長趨於放緩。幾大電商平臺,無論在阿里巴巴、京東,還是亞馬遜等,大多經營者無一例外的遭遇到了瓶頸,利潤增長趨於放緩,市場需求幾近飽和。現在的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於實體店,很多人賠本賺吆喝,價格戰導致中國零售走向無利潤時代,對傳統經濟結構是毀滅性的。

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

對於提高農業經濟效益,解決農產品滯銷,推動鄉村振興等問題,“互聯網+農業”可謂妙招。但走好這步棋,並不容易。只有地方政府、供應商、平臺等齊心協力,精研“三農”,挖掘發展潛力,補上發展短板,才能將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有機結合。

“互聯網+農業”當務之急是推動農產品出村

“互聯網+農業”並不是鄉村振興的萬金油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認為,“互聯網+”可以加很多,在加農業農村方面還有很多不同的事項,但當務之急是“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即農產品出村。小農戶通過互聯網組織起來,推銷特色農產品、優勢農產品,這是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抓住了要害。

緩解產銷對接難,農業農村部將同有關部門出臺政策,包括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可追溯、標準化,還有分級包裝、冷鏈物流,推動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實現優質優價帶動農民增收。

讓傳統農業順利對接現代互聯網

將信息化與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視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的新動能,已經成為農業農村工作者的共識。“互聯網+農業”首先是農業的數字化,傳統產業要實現數字化處理,然後才有可能打造數字農業。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表示,城鄉差距和二元結構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城鄉的數字鴻溝,農業農村部將加快益農信息社建設,確保到2020年覆蓋全國80%以上的行政村。強化村級信息員選聘培訓,優先從返鄉下鄉人員和有志於從事信息服務的農村青年中選聘信息員,開展培訓、提升能力。健全完善建設運營機制,調動企業等社會力量的參與積極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部門合作,集聚涉農信息資源,建設公益服務平臺,提升益農信息社服務功能和水平。

手機成為廣大農民的“新農具”

近三年來,農業農村部對農民應用手機進行了培訓,事情看似很小,但影響深遠。手機作為新的生產工具,它在農民手裡不僅僅是生活資料,更是一個生產資料,可以瞭解外邊的世界、市場的需求,新的技術,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診斷動植物疫病病害,所以它是“新農具”。

農業農村部將創新農民用網培訓,提升農民用網能力。組織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聯合有關企業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創新培訓內容和方式;繼續在全國範圍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適時舉辦農民手機應用技能競賽,提升農民利用手機發展生產、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